?

打造教師成長孵化器

2016-03-15 17:32趙曉英
湖北教育 2016年8期

●趙曉英

?

打造教師成長孵化器

●趙曉英

打造一個能夠帶領更多教師成長的孵化器,是筆者長久以來的夢想。2014年5月,“趙曉英工作室”正式成立。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輻射和指導作用,實現資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員提升成為本工作室的職責和使命。

“微課”是打造學習型組織和研究共同體的有效抓手

在“互聯網+”時代,教師的專業發展不能脫離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支撐。工作室致力于打造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學習型組織、研究共同體,“微課”正是展現和提升名師工作室綜合實力的窗口。

“微課”以其短小、簡捷、便于駕馭和共享的特點,成為課程教學創新中最受青睞的抓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教師?!拔⒄n”的目的是推動課堂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改變,通過集體創作“微課”,我們嘗試在信息化背景下,將名師團隊的培訓網絡化,從而用更開闊的視野開發優質、動態的名師培訓網絡課程,以解決名師工作室學習、研討的時間、空間受限問題。

在設計、制作“微課”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之間互幫互學,互相借力,共同提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青年教師選點設計,青年教師幫助中老年教師解決制作技術方面的難題,有信息技術專長的教師則為大家制作、上傳、推薦作品提供一條龍服務。工作室成員們通過自主尋找學習伙伴,在愉快的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和諧的研究氛圍及團隊凝聚力。

制作“微課”的過程也是老師們提高課程設計能力、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促進團隊建設及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過程。大家還將作品上傳到工作室博客中共享,多名成員的微課作品在國家、省、市級競賽中獲獎。2015年6月,在荊門市首屆“微課”制作比賽中,丁紅林、舒婷老師獲得一等獎;李桂珍、劉嵐、劉瓊艷、陳麗老師獲得二等獎。

“疑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凝心聚力成果顯著

一年來,我們致力于“疑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著力提高課堂效率,推進高效課堂建設。

“疑進”教學理念源自宋代理學家、教育家陸九淵提出的“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等關于學生學習、成長與進步的重要觀點,強調學生要大膽產生疑問,善于提出問題,強調學生在一定學習方法的指引下獲得進步。我們取其關鍵詞“疑”“進”,由此產生了“疑進”教學構想。

工作室將“‘疑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的課題研究作為工作重點。在研究初期,經過討論,我們將目標進行分解,確定了前期研究的重點任務,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指導學生歸納提問的方法。我們提出了三個“三步曲”,即“三段提問法”“激問三步曲”“導向三步曲”。問題就像一個風口,因疑而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疑而問,讓教師明確了學生的學習需求,號準了學生學習的脈搏,為高效教學奠定了基礎。

“疑進”教學以“疑”為切入口,以“進”為終極目標,經過嘗試,我們形成了“疑、理、解、知、結”這一“疑進”教學基本流程,建立了不同學段、學科的“疑進”教學常規。經過不斷構想、實踐、反思、重建,我們確立了三條“疑進”教學策略:師退生進,留足空間;少教多學,方法支持;抓大放小,抱團成長。

“疑進”教學理念其實是本土文化、傳統經典教育思想與當代課堂教學改革潮流三者交相融合的產物。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問題從學生中來,答案由學生自己尋找。教學很有針對性,學生的學習也更具主動性。

目前,“疑進”教學已成為象山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切入口,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2015年6月,全國跨地區友好學校發展聯盟第11次研討會在廣東東莞陽光七小召開,工作室核心成員蘇克菊老師介紹了“疑進”課堂教學改革舉措及辦學特色。陳麗、陳家軍老師展示了兩節“疑進”教學課例,受到參會代表好評。骨干教師丁紅林、李桂珍、郭文靜等3名教師的“疑進”教學研究成果收錄入《小課題大學問》一書,向教育界同仁分享。

逐漸成熟的教師培養發展機制

一是讀書。一名優秀的教師,其知識結構應由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三大板塊組成。充實教師知識結構的途徑很多,唯獨讀書一環絕對不能繞開,這是教師實現內生性成長的重要環節。工作室不僅開展“讀書沙龍”“課例研討”“象山講壇”“課題研究”等常規活動,每月15日兩個多小時的“話題研討”成為我們專業發展上的一大期盼。我們在書吧靜心悅讀,在學術報告廳激烈爭論,在操場上暢聊教育人生,在象山講壇上侃侃而談……

二是傳幫帶。不少青年教師由于教育教學經驗不足,面臨著“玩不轉課堂,管不住學生”的窘境。對此,我們的舉措是實施“青藍工程”,發揮學?,F有資源優勢,充分挖潛,立足崗位對青年教師進行校本培訓。象山小學依托“青藍工程”不僅使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師迅速適應教學崗位,能夠勝任教育教學工作,還使其中的一部分佼佼者脫穎而出,成為教學新秀乃至學科骨干力量。工作室依托“青藍工程”,立足學科建設與班級管理這兩條主線,在工作室成員中也建立師徒對子、學習伙伴,將管理重心下移,大家在愉快的合作中逐步形成研究氛圍及團隊凝聚力。

三是鼓勵研究。在科研課題的選擇、校本研究團隊的組建等方面給予教師充分的自主權,讓教師輕裝上陣,干自己想干的事,干自己能干的事。在科研培訓、科研經費、活動場地等方面,學校提供智力、人力、財力、物力支持。在研究過程方面,學校規范管理、科學調控,保證有序運行。研究取得成果,學校根據相關條例予以獎勵。

工作室運行近一年,在互相勉勵和督促的氛圍中,讀書、寫作、研討日漸成了每個成員的習慣,成為助力他們成長的催化劑。2015年8月,在東寶區教育教學質量表彰會上,丁紅林、蘇克菊老師被評為教學質量先進個人,她們所在的六年級語文教研組被評為先進學科教研組,象山小學被評為東寶區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考評先進單位。

(作者單位:荊門市東寶區象山小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