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區域金融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問題與對策研究

2016-03-16 02:29
環球市場 2016年11期
關鍵詞:金融區域經濟

金 艷

天津保監局

我國區域金融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問題與對策研究

金 艷

天津保監局

金融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區域經濟金融協調發展是我國經濟改革發展必須把握的一項經濟指導政策。本文結合中共十八大等會議內容以及各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歸納研究后,認為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是: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前提下,總體經濟、社會效益快速發展;區域經濟差距日益縮小,并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各地區居民能夠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等值化的生活質量;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顯、優勢互補的區域產業結構;區域利益共享政策機制逐步建立,各地區共同發展,并防止出現區域經濟過度擁擠問題以及避免某些地區出現衰落或邊緣化。

經濟增長;區域經濟;金融協調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又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要內容之一。區域協調發展之所以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體內容之一,是因為經濟結構的調整活動,總是發生在特定的空間結構中,如果沒有在特定空間中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產業體系,沒有形成有利于全球經濟競爭的專業化分工格局,就不可能奠定全面小康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在這方面,中國獨特的東中西產業梯度體系,為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長期的經濟增長留下了巨大的空間和回旋余地,但是也是經濟不平衡發展的主要體現。

一、影響區域金融、經濟協調發展的因素

1、區域金融政策失衡致使區域經濟差距逐漸擴大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金融政策未充分考慮區域間金融、經濟的發展差距,統一實行社會主義計劃金融體制,因此整個金融運行在低水平上保持均衡。區域金融政策在施行的過程中,使得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逐漸擴大,尤其延遲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這種均衡型金融政策調控的低效率問題凸顯。我國區域金融、經濟發展地區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這樣的差異導致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進一步擴大并產生“馬太效應”,致使區域經濟難以協調發展。

2、區域金融信貸資金逆向流動

我國區域之間信貸資金流動的特征是從農村流向城市,從經濟落后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優化配置,在對企業配置信貸資金和經營授權時,以其經營效益、經營規模、資產質量、業務發展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并以此為標準,由于經濟落后地區的優勢企業不多,部分銀行經營效益不夠理想,在全國范圍內統一配置資金中,勢必處于不利地位。因此造成了信貸資金多由經濟落后地區流向發達地區,由農村流向城市的現象。由于資金虹吸作用,嚴重影響并制約著金融、經濟的協調發展。

3、區域經濟實體與金融機構之間存在資金需求大和供給不足的矛盾

我國區域經濟實體資金需求大,而金融機構資金供給不足,造成供需矛盾。主要表現在:營銷觀念的制約;區域金融服務功能弱化;責任機制與激勵機制不匹配;信貸資金供需條件不適應;金融產品創新與服務觀念落后等。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中小企業存在貸款難的問題,而作為微觀經濟主體也存在借貸能力不足的問題,對金融機構的經濟效益有直接的影響。

4、重復建設造成金融資產質量低下

重復建設是區域支柱產業的選擇與地區發展優勢相背離的結果。我國曾確定建筑、機械、石油化工、電子及汽車5個產業為支柱產業,也使各省市區重復建設的產業。由于支柱產業的重復建設,導致支柱產業發展不足與產品的相對過剩,進一步導致地區工業結構的嚴重趨同,效益自然較低。重復投資引發的后果反映到金融上,必然會導致地方政府硬性規定國有銀行為地方建設項目貸款“買單”,加大了不合理的資金需求和占用,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從而危害了區域金融、經濟的發展。

5、財稅政策及國家發展戰略導向的影響

政府調控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自改革開放以來,從內地指向的傳統均衡發展戰略、沿海指向的不平衡發展戰略到現在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都可以看出政府發展戰略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例如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導致大量的資本、人才和技術等要素開始流向中西部地區,這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中西部地區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中西部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差距。

目前國家進行財稅調控,經過層層剝離,到基層的資金會大幅度減少,導致某些地區因資金不足而導致原本致力于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的計劃無法執行。目前,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為第三產業的稅收,落后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普遍滯后,營業稅稅源有限,造成在稅收收入中,中央稅占很大比重,由此導致地方性政府“貧困”現象,從而不利于當地經濟發展以及基本公共服務建設。

二、促進區域金融、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

1、調整金融體系結構以實現金融機構多元化

我國金融業改革至今,競爭機制已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作用,但在一些地區、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國有金融機構的壟斷特征依舊明顯,其提供的金融服務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導致借款者不得不尋求非正規的金融支持。因此,相關部門有必要調整金融結構,引入各種所有制的金融機構,以打破國有金融機構壟斷的低效率狀態,并引入新的金融工具,使整個市場更為活躍,使金融市場的效率進一步提高。民間金融在一定時期,在總量上推動了省際經濟增長,在金融市場不完善的情況下,民間金融是正規金融的一個有效補充,而在偏遠地區,甚至是一種替代,并成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金融主力,對地區經濟增長的推動不可忽視。發展民營銀行,村鎮社區銀行,多種小規模金融合作基金都是對現有金融體系的有力補充。

2、培育具有多層次、多規模的“雙重經濟中心”

金融體系的構建需要符合一個區域的發展水平和分工,這樣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資本要素的產生,且能充分發揮本區域的優勢產業的發展。這樣可以加快區域經濟水平發展的步伐,調整產業結構,對于區域經濟的擴散具有一定的作用。由于我國在對金融經濟進行接軌,這樣可以促進金融規模和結構按照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去對不同層次和區域的差異性配置。與此相適應,將會出現一些符合金融結構發展特點的金融中心的出現。區域經濟金融中心的經濟、金融輻射和擴散作用會在更大規模和水平上對區域經濟金融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這樣可以進一步使得區域金融經濟的發展步伐更加穩健、快速和協調。由此可見,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重難點就是對不同層次和結構特點的區域性的金融中心的培育,同時也不能放松對不同層次和規模的區域經濟中心的培育,這是我們必須要引起足夠關注的問題。對于“雙重經濟中心”的培育,則是我們下一個世紀要努力的方向。

3、掐斷重復建設的資金支撐并保證融資渠道的集中化、多元化

我國凡是跨行政區設置人民銀行的組織結構,均對區域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進行統一管理和調配,對支柱產業企業集團建立專門的貸款支持體系,積極制訂并實行扶持發展支柱產業企業集團的貸款制度,促進屬于重復建設的企業向支柱產業企業集團轉化,或者直接因資金短缺而導致破產。國有商業銀行的資金可注入支柱產業企業集團,起到強勁地拉動作用,使得經濟和金融資產效益顯著提高,能夠對其它的商業銀行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產生好的示范效應,可引導這些金融機構的資金也主動投入到支柱產業企業集團中去。區域金融機構要積極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要不斷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創新開發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發展區域金融協作,努力提升金融支持和服務水平。

4、建立區域經濟、金融合作并加強中西部地區金融扶持力度

經濟增長的啟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資金積累的能力和引入外部資金的能力。我國經濟呈現的典型特征是由東到西,逐步走弱。我國金融發展的特征是呈現區域二元結構?,F階段金融結構的二元化表現,勢必決定了經濟結構的二元化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改變。因此,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的二元結構問題,就必須大力提高中西部的金融發展水平,把加強中西部地區金融扶持力度作為一項建立區域經濟金融合作的重要策略。

5、充分利用不同區域的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

區域發展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本要素的制約,然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把握好金融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金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表述:第一,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具有一定的調整結構的作用,充分利用現存的信貸分布存在不平衡情況,進行資源的有效利用;第二,金融在區域資本的產生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聚合功效,這對于經濟的發展壯大具有促進作用。雖然,在區域發展過程中,金融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并不是在所有地區金融的發展特點和作用都是一樣的,它也會根據地域的經濟發展情況反應出不同的特點。由于金融資源在時間和空間的分布上存在著不均衡性,因此,區域金融的發展具有不同的形式及層次,其主要表現:按不同的劃分方式劃分出了三種區域金融,一種是按金融的功能劃分,一種是按和經濟區的相關區域劃分,另一種則是按照借貸資金運行的區域化聯系程度劃分。在對金融區進行跨行政設置央行時,應當著重考慮上述所有內容。在對跨省區的央行的分行進行劃分的基礎上,再對各個金融區做出具體的次級金融區域的劃分。從而對我國以及省市的中央銀行進行全方位的管理與監控,這樣對區域的金融發展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實現我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采取有效策略,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消除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其中的重要任務。結合我國的經濟實際,從金融層面入手應是破解區域金融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措施。

[1]朱英明,牟莉,姚士謀.我國區域金融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濟地理,2013(06):123-125.

[2]馬洪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背景下區域金融協調發展法律制度研究[J].經濟發論壇,2013(02):223-225.

[3]黃德權.廣東區域金融與經濟協調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開發研究,2013(04):112-113.

[4]覃成林,張華,毛超.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概念辨析、判斷標準與評價方法[J].經濟體制改革,2011(04).

猜你喜歡
金融區域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分割區域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區域發展篇
P2P金融解讀
多元金融Ⅱ個股表現
區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