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困境及對策

2016-03-16 20:00
改革與開放 2016年24期
關鍵詞:農民農業農村

高 波

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困境及對策

高 波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新農村建設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不高,新農村建設資金短缺,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后等問題,阻礙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要妥善解決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問題,以期更好地把我國農村建設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新農村建設;困境;對策

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是按照國家新的經濟發展要求,對我國農村進行經濟、政治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旨在把我國農村建設成為經濟更加繁榮、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鄉風更加文明和諧的新農村。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從各地的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雹俳ㄔO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決策,做好新農村建設工作,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和處理好“三農”問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廣大農民能夠享受到社會發展成果。

一、新農村建設的必要性

1.政治層面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任務。要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重點在農村,我國農村人口多、農村覆蓋面廣、農業發展緩慢,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服務“三農”的政策措施,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緊迫任務②。

2.經濟層面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確保我國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受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影響,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后,城鄉貧富差距較大,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大部分農村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構想與實施受到阻礙。同時,農村集中了我國數量最多、潛力最大的消費群體,推動新農村建設,有助于擴大內需,拉動整個社會經濟的增長。

3.社會層面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③。我國農村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復雜,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條件水平,有助于緩解農村經濟和社會各種矛盾,解決好農村發展問題,為實現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基礎。

二、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困境

1.新農村建設資金短缺

農村金融事業發展比較落后,農村建設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一方面表現在農民對政府資金投入的“等、靠、要”。另一方面表現在金融部門不愿意給村集體和農民貸款。新農村建設資金來源不足,進一步阻礙了我國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2.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

2000年中國普查顯示,中國文盲率為9.08%,明顯大于其他發達國家的文盲率,農村地區的文盲率更是高于城市。

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導致勞動力觀念落后,農民自身接受新知識、新技術能力有限,具有一技之長的人特別少,只能靠做苦力維持生計。

3.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后

(1)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醫療衛生令人擔憂。

(2)社會保障:對社會保障制度投入不足;現收現放的養老制度現狀,養老保險尚未全面展開;農村弱勢群體未全部納入保障體系。

(3)科技信息水平:農民獲取信息渠道不暢,偏遠的地區收看農業技術類電視節目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三、新農村建設問題產生的原因

1.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大量外流

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穩步推進,為獲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大量自流轉移,素質較高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留在農村的主要是文化程度不高、勞動能力較弱的婦女和老人,這些農民很難進行大規模生產,勞動效率不高。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占總人口比重為15.5%,可見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面臨的突出制約因素。

2.產業結構不完善

我國農業基礎相對薄弱,“三農”問題一直影響著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農業的發展和其他產業的發展速度不相匹配,快速發展的工業沒有帶來農業技術的快速提高,我國產業構成比例不合理,仍需進一步改善,同時,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緩,服務業不能更好地助力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

3.農村基礎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農村基礎設施資金投入不足,村內農田水利設施和土地治理無法展開,農村發展條件落后。原本就落后的農村經濟和社會,在快速發展的城市化背景下,農民很難愿意繼續從事農業勞動,農村農業環境和條件欠佳,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生活積極性不高。

四、我國新農村建設問題的解決

1.完善農村基本養老制度

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擴大低保救助范圍。一方面,完善農村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針對就醫難、看病難的民生問題,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給農民提供就業幫助、教育扶持等政策傾斜。

2.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針對農村基礎設施應增加資金投入力度,從實際出發,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工作,完善農村水利水電設施,改善農民生活和農業生產條件,真正滿足農民農業灌溉和生產生活需要。

3.完善農民職業素質培訓工作

加大對農民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培訓,尤其是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讓農民掌握一技之長,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加速,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自流轉移,留在農村的多為婦女和老人,這部分人勞動素質低,勞動效率不高,政府應積極引導,增加對這類農民參加技能培訓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農業技能,使其更好地進行農業工作,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4.擴大資金來源渠道

政府應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資金來源問題,引導并建立各級新農村建設專項基金,不斷增加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保證新農村建設資金來源多樣化。優化農村金融環境,加大支農力度,政府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村,提高農民農業生產積極性④。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是基礎,必須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村生產力,關鍵是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業現代化,旨在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思想意識和農民農業生產生活技能,改善農村農業生產條件。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面臨著艱難處境,社會基本養老制度仍需進一步完善,城鎮化背景下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阻礙了新農村建設。針對新農村建設面臨的諸多問題,政府要完善農村基本養老制度,擴寬新農村建設改資金來源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新農村建設有充足的資金保障,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農業生產積極性。此外,政府還要做好農民技能培訓工作,增加農民技能培訓機會,提高農民知識文化水平,逐步培養出一批文化水平高、農業生產技術強的新時代農民,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助力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

引文注釋

①楊發坤.重慶新農村建設中人力資本問題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2.

②張艷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吉林省農民素質問題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08.

③康衛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8(3).

④侯曉林.淺談正興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科技致富向導,2013(08).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農學院農村與區域發展專業)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32

猜你喜歡
農民農業農村
國內農業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