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沅水流域儺儀式活動中的樂舞研究

2016-03-16 10:51張文華
戲劇之家 2016年3期
關鍵詞:樂舞研究

張文華

【摘 要】沅水流域儺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民間藝術形態,融合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間藝術,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群眾基礎。隨著時代的變遷,儺舞活動的形式不斷進行創新變化,顯示了獨特的沅水流域民族文化特色。研究沅水流域儺儀式中的樂舞文化活動,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沅水流域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這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沅水流域;儺儀式;樂舞;研究

中圖分類號:J722.2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042-01

儺活動作為儺文化的載體,在宗教活動和民俗活動中應運而生,有其獨特的地域性和歷史文化背景,研究沅水流域的儺活動有助于我們研究沅水流域內的民俗風情和宗教信仰,對沅水流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傳承和保護的重要作用,還能夠深層挖掘儺活動樂舞的內容。

一、沅水流域儺舞的歷史流變

在人類早期對于自然界的現象以及災害無法理解,因此常常借助儺神觀念通過儺舞的表演形式來祭祀祈盼神靈的庇佑,因此在早期儺舞活動具有強烈的自然意識和宗教意識。據相關資料記載,沅水流域的儺舞活動在商周時期就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當時人們扮演巫儺神的方相氏掌蒙熊皮,手持戈與盾進行激烈的驅儺活動,這樣的儺舞活動充分的表達了沅水流域祖先對儺舞活動的重視和畢恭畢敬。在春秋戰國時期,儺舞作為祭祀活動,在民間和官方十分的盛行,《論語·鄉人儺》中曾經這樣說“鄉人儺,朝服而立于阼階”。楚國的詩人屈原在《九歌》中也對楚國的儺舞祭祀活動進行了一些描述。千百年來《九歌》對沅水流域儺舞的影響十分深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沅水流域內儺舞藝術的發展。到了元明清時期,儺舞一方面演變成為儺舞或者儺舞戲,另一方面逐漸演變成為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動。當時沅水流域的儺舞主要是通過宰牲口、祭鬼神來作為酬儺還愿的一個重要方式。

隨著沅水流域儺舞的逐漸發展,逐漸將祭祀活動符號化和程序化,并且嚴格按照布置儺壇、請圣降神、請神赴儺以及驅邪賜福著四個嚴格的步驟進行。隨著歷史的演變和時代的發展,沅水流域儺舞活動中的樂舞逐漸演變成為一種表演藝術形式,孕育了中華古老的文明,在中華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價值,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二、沅水流域儺活動中樂舞類別

(一)生活型儺舞。沅水流域的湘西作為儺舞活動的主要繁榮之地,在湘西的儺舞中表演者主要是通過儺活動中的樂舞來表現生活化的場景,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還原出來。其中湘西的土家、苗族等先民在長期的勞動生產過程中為了表示對神靈和大地的追念,常常使用儺舞活動表達自己的愿望。在苗族舞蹈《扮仙鳳娘》中,表演者頭戴雪服面具,在兩鬢各留一個小白旗,苗族的姑娘們穿著盛裝和繡花鞋,手里握著兩面旗幟,飛舞著表示騰云駕霧,擺動著表示去除瘟氣。在表演的過程中將生活中的梳洗、穿衣等動作表演出來,展現出女性柔美的一面,經生活情景模仿的栩栩如生。

(二)生產型儺舞。生產型的儺舞主要是生產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不斷的更新和完善,并且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生活型儺舞活動,這也充分反映了勞動作為人們長期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活動。在沅水流域的湘西苗族,最典型的生產型儺舞就是《開路郎君舞》和《八郎舞》。在《開路郎君舞》中,表演者頭上包有青絲帕,穿著草鞋,手握著大刀、長棍等道具,在打擊樂中表演著勞動中的肢體動作,如砍路、挖土等動作,將開路郎君不怕艱辛戰勝困難的勞動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三)祭祀型儺舞。人們在蒙昧時期對自然界的現象和災害無法理解,因此常常遇到災害時希望寄托于上天和神靈,渴望得到上天和神靈的庇護。在沅水流域中的苗族最著名的祭祀型儺舞就要數《跳香舞》,跳香舞的領舞為巫師,手中握著綹巾,刀或者牛角,穿著紅袍子,帶著五佛冠,身后跟著四個身穿白色苗服的巫師。巫師邊唱邊跳,觀看的百姓也跟著唱,十分熱鬧歡快。土家族的《茅古斯》是土家典型的祭祀儺舞,是希望子孫后代生生不息的繁衍,表演者進退使用小碎步,屈膝斗身,形態十分滑稽,左右搖擺。茅古斯還要遵循一定的祭祀程序,在舞蹈中土家族用“草祖、鄙陋”等詞語表達對神靈的敬畏和對生命擴張和繁衍的無限眷戀。因此通過舞蹈來表達對神靈的敬畏和自己心中的愿望,傳遞著明顯的生殖崇拜心理。

三、結語

沅水流域儺活動中的樂舞作為歷史文化變遷遺留下來的寶貴的文化財富,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沅水流域宗教文化和民俗風情,經過幾百年的變遷仍經久不衰。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活動的展開,需要對儺活動中樂舞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了解沅水流域內的歷史文化內涵,從而將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張同鑄.論江淮地區民間祭祀活動與方相驅儺儀式的關系——從南通方言詞“放相”的語義成分來看[J].世界宗教文化,2013,(4):106-109.

[2]孟凡玉.非遺保護的困惑——以安徽貴池蕩里姚儺儀式樂舞為例[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2,10(4):113-120.

基金項目:“沅水流域儺儀式活動的樂舞研究”,項目號:2010YBA192懷化學院五溪民族民間音樂研究所。

猜你喜歡
樂舞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非遺”傳統舞蹈的當代構建與審美表達——以朝鮮族農樂舞為例
龜茲樂舞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鄒城漢畫像中的樂舞百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