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工程材料與工藝》課程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

2016-03-17 10:06唐偉峰王朋朋周仙娥
科技與創新 2016年5期
關鍵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創新能力

唐偉峰+王朋朋+周仙娥

摘 要:軍校教育應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以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課程教學中,研究并探索了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軍事教育的變革與發展。

關鍵詞:教學模式;創新能力;理論教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5.122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軍事斗爭形式的變化,軍校作為培養軍事人才的搖籃,也必須為現代戰爭服務,以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為根本目標,從過去要求學生具有過硬的軍事素質改變為現在要求能夠打贏現代信息化條件下的高科技戰爭。因此,軍校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在課程教學中研究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軍事教育的變革與發展,成為了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的重要環節。

《機械工程材料與工藝》課程是機械工程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是引導機械類和近機類專業本科生進入專業領域的入門課程,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掌握相關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分析能力和綜合訓練能力。

1 課程教學的特點和重要性

《機械工程材料與工藝》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主要由機械工程材料和加工工藝兩大部分組成。機械工程材料部分講述了現代工業常用工程材料的構成和選用、常用工程材料和先進材料的性能與應用;加工工藝部分講述了熱加工的原理、工藝過程、工藝選擇、各種先進技術方法和應用。該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材料的化學成分、組織結構、加工工藝與性能之間的關系,常用材料的應用范圍和加工工藝,從而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達到開闊視野、培養創新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縱觀《機械工程材料與工藝》所囊括的內容,可知該課程具有“三多一少”的特點,即內容頭緒多(含材料學與熱處理工藝、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以及鑄鍛焊工藝)、原理規律多(涉及原理規律幾十個)、概念定義多(涉及概念定義300多個)、理論計算少(除杠桿定律計算外,基本沒有計算的內容)。另外,該課程涉及到大量的材料微觀結構,內容抽象、復雜,難以理解和掌握。要真正要做到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就必須在教學模式的研究上下一番功夫。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歸納為“教員講、學生聽、考試背”。這種填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容易僵化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結合課程特點,總結出了一套比較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

2 課程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

2.1 課堂理論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明確教學目的,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心理學家認為,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掌握科學知識的重要條件,它會使一個人思想集中,自覺接受知識,而且還會使人進一步分析判斷,運用思維能力去認識、理解知識,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在課程教學之前,筆者通過與學生的交談,發現學生對所學的課程和知識感到很茫然,他們不知道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因此學習起來顯得比較被動。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上第一堂課時,不能直接講授課本知識,而要結合部隊崗位任職需求與學生所學專業之間的聯系對該課程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旁征博引,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可就身邊的現象和問題,或形象比喻,或引用典故來引導和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各抒己見,不再單純地以“聽”為主,而是使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例如,在講解晶體結構的相關知識時,可將學生的座次比喻為晶格結構,與晶格結構相關的知識點都以此比喻為基礎進行討論;講到鑄造部分的知識時,將“永樂大鐘”的鑄造過程作為思考題留給學生思考,鼓勵大家課下查閱資料,然后在下堂課中組織大家討論,各抒己見,最后將史料記載的鑄造方法介紹給大家,并進行對比討論。在課堂教學中,還應鼓勵學生隨時提問,敢于質疑。通過正確引導,讓每個學生都能認識到課程的實際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內容整合,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學有所用。教師應有意識地結合有關裝備的信息和資料重點講解金屬材料與傳統工藝部分的知識,比如講到常用有色金屬材料時,結合導彈外殼的應用;講到復合材料時,結合導彈儲運發射箱等,同時配以大量的數據和圖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將少講或不講的部分作為學生自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適當增加新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緊跟軍事前沿發展。隨著新裝備、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發展與應用,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增加新材料與新工藝的介紹,幫助學生接受更多的新知識和新事物。比如記憶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應用、高分子納米材料在武器裝備中的應用以及新焊接工藝在奧運鳥巢體育館中的應用等。

2.2 實踐教學的思考與探索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可見實踐的重要性。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連的專業基礎課,動手操作是保證知識吸收、消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學環節。

2.2.1 實驗教學

學校實驗室所用設備較落后,大多是20世紀80年代初購買的,例如洛氏硬度計、電阻加熱爐和金相顯微鏡等,而且設備數量不足,學生的操作機會少,還存在學生缺乏實驗興趣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在近些年的實驗教學中,筆者逐步摸索出了一些適合本實驗的教學方法。

2.2.1.1 傳導法教學

傳導法教學是由英國國教會的貝爾和公益會的教師蘭喀斯特所開創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曾在英國和美國流行過數十年,為英、美兩國普及初等教育作出過重大貢獻。此方法的特征是:在班級中,教師先把教學內容傳授給一部分學生,然后再由這部分學生傳授給其他學生??紤]到機械工程材料實驗的特點是實驗相對集中,平常實驗設備閑置,到用時學生多又不夠用,且教師指導不過來,導致學生動手機會少這一現狀,在實驗過程中采用了傳導法,解決了指導教師少、不能面面俱到地指導學生這一難題。同時,通過這種“傳、幫、帶”的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利用傳導法教學的具體做法是:每學年在實驗教學之前做好設備保障和實驗材料準備工作,然后從要做實驗的班級中按照人數比例選出若干名學習積極主動、思想進步、樂于奉獻的學生幫助準備實驗,并學會實驗操作。等開始做實驗時,這些學生與指導教師一起指導其他學生做實驗,起到一帶十、十帶百的效果,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2.2.1.2 開放實驗室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時間進入實驗室預習,或幫助對本門課程感興趣的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實驗室中配備了大量的實驗數據和圖片,學生可進入實驗室內進行數據分析,或結合課堂知識和實驗室標準圖譜進行對比討論。同時,學生也可自主設計實驗,然后在教員的指導下討論并完善。

開放實驗室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本門課程,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2.2 實習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到實習工廠參觀學習并安排《金工實習》必修課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學生可以在實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各種力學性能和毛坯成型的各種方法。為了收到更好的實習效果,在實習教學中,教師可采取以下一些做法:①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習。實習前,先給學生布置一些問題,比如“鑄鐵比較軟,適于鑄造,但到底軟到什么程度適于鑄造?”這樣在機械加工中,學生就會有意識地留意鑄鐵在切削加工中所表現出來的工藝性。這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際很好地結合起來。②鼓勵自我設計。在實習中,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某個小零件的加工工藝,并在師傅和教員的指導下完成產品的加工。這種做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動腦、動手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2.3 考核評價模式

傳統的考核方式就是筆試,容易造成學生為應付考試而學習,知識靠死記硬背,考完就忘,更談不上創新和素質的提高。在新的模式中,最終成績由平時課堂成績、自學作業成績、實踐成績和期末試卷成績共同構成,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生由“死學”向“活學”的轉變。

3 結束語

只有不斷改革發展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才能順應時代發展,滿足軍事院校發展變革的需求,為培養新型軍事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孝通.推進軍校教育改革培養高素質人才[J].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學報,2001(3):4,62.

[2]王佳,何慶中.淺析《機械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改革[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07(51):72-75.

[3]趙漢雨,王棟,李云東.《機械工程材料》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3):245.

〔編輯:王霞〕

猜你喜歡
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創新能力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和諧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
談外科學教學的幾點體會
嵌入式系統課程“中斷、異常與事件”教學實踐及啟示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數據庫高級應用》教學創新方法研究
電氣設備控制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一體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