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比分析肝內型膽管細胞癌與肝細胞癌采用CT的鑒別診斷

2016-03-17 15:17那生渤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7期
關鍵詞:肝細胞癌診斷技術

那生渤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采用CT掃描鑒別肝內型膽管細胞癌和肝細胞癌的診斷。方法 50例肝內型膽管細胞癌和肝細胞癌患者, 按疾病不同分為肝內型膽管細胞癌組與肝細胞癌組, 各25例。醫護人員采用回顧分析與病理鑒定的方式對動脈與門脈期增強和延后掃描的CT特點以及患者臨床特點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肝內型膽管細胞癌組患者通過增強掃描發現門脈期間與動脈期間延遲強化率均明顯高于肝細胞癌組(P<0.05);膽管細胞癌病灶最大直徑為(5.95±2.15)mm, 明顯低于肝細胞癌組的(9.10±3.90)mm,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采用MSCT動態增加掃描與延后掃描一起結合診斷患者, 可以準確地診斷出患者的原發性癌細胞的來源。肝內型膽管細胞癌和肝細胞癌的腫瘤強化方式的不同是影像診斷的主要根據。

【關鍵詞】 肝內型膽管細胞癌;肝細胞癌;CT鑒別;診斷技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34

原發性肝癌主要是表現為膽管細胞癌、肝細胞癌以及兩種類型結合的癌癥。膽管細胞癌依據發病部位分為兩種類型, 即膽管細胞癌與肝門型膽管細胞癌。在肝內原發型惡性腫瘤中, 膽管細胞型肝癌發生病癥幾率僅僅低于肝細胞癌[1]。為了準確對比分析肝內型膽管細胞癌與肝細胞癌在CT的鑒別診斷,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來本院治療的肝內型膽管細胞癌和肝細胞癌患者50例作為試驗的探究對象?,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2月來本院治療的肝內型膽管細胞癌和肝細胞癌患者50例, 作為該試驗的探究對象, 分為肝內型膽管細胞癌組與肝細胞癌組, 各25例。肝內型膽管細胞癌組中, 有10例肝內周圍型膽管細胞癌, 有15例肝門型膽管細胞癌;男12例, 女13例;年齡26~49歲, 平均年齡(37.70±11.40)歲。肝細胞癌組中, 男10例, 女15例, 年齡22~47歲, 平均年齡(34.70±12.4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醫護人員采用飛利浦MX800層八排CT或者西門子雙排螺旋CT的鑒別技術, 首先進行全肝部的CT掃描, 在從膈頂到肝下緣的范圍內掃描。在患者肘正中采用高壓注射器靜脈注射100 ml對比劑碘海醇, 保持3 ml/s的流速, 首先注射對比劑之后分別在20~25 s與60~70 s中在動脈與門脈期間實行全肝螺旋掃描。平掃與增強層厚度都在10 mm或者7.5 mm, 有些小病灶實行3 mm薄層掃描, 依據不同特點的病灶進行延后8~15 min的延后掃描[2]。然后比較肝細胞癌組與肝內型膽管細胞癌組的各項特點。

1. 3 觀察指標 為了比較分析兩組在CT中的鑒別診斷, 首先對兩者的發病位置進行對比分析, 然后對兩者在動脈與門脈期間的強化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對兩組患者發病部位比較 肝內型膽管細胞癌組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徑(5.95±2.15)mm與在右葉發病率40.00%明顯低于肝細胞癌組的(9.10±3.90)mm和88.00%,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在門脈期間的延遲強化情況比較 肝內型膽管細胞癌組通過增強掃描發現動脈與門脈期間延遲強化率分別為80.00%、72.00%, 明顯高于肝細胞癌組的20.00%、2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肝內型膽管細胞癌發病的原因不清楚, 肝內膽管細胞癌可能與膽管系統中的理化刺激和慢性炎癥等因素有聯系, 患者主要表現為體重減輕、上腹部有痛感, 而肝門型膽管細胞癌患者會出現皮膚鞏膜黃染, 有的周圍性膽管細胞癌患者有輕度黃染, 晚期患者會有衰竭或腹水等癥狀[3]。如今肝細胞癌主要是由于感染了乙、丙型肝炎病毒, 黃曲霉素, 飲水污染等因素, 另外如血色病、酒精性肝硬化、遺傳因素或微量因素的缺失都進一步引發了肝細胞癌[4]。所以它是建立在肝硬化的基礎上。兩者采用CT平掃、增強掃描與延遲掃描的方法, 對比分析出兩者的特點。在CT平掃過程中, 膽管細胞癌患者有10例與四周正常肝組織無明顯界限, 有6例密度不均, 有4例表現為葉狀, 且占位效應不明顯, 有5例肝左葉萎縮。肝細胞癌組患者在平掃病灶過程中, 其病灶內部和四周有6例在肝門部病變呈現條狀, 有10例相鄰位置邊界有膨脹跡象。在增強掃描中肝內型膽管細胞癌組通過掃描增強發現動脈與門脈都不明顯地被強化或邊緣處強化, 并且強化延后。肝細胞癌組在動脈時期強化的不均勻, 但在門脈期間與四周正常肝結構相比密度更低, 沒有延后強化。在延遲掃描中, 有10例膽管細胞癌病灶有延遲強化現象, 肝細胞癌組患者靜脈區域內以及延遲掃描病變越來越弱。

從本研究結果來看, 肝內型膽管細胞癌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徑與右葉發病率分別為(5.95±2.15)mm、40.00%, 明顯低于肝細胞癌組患者的(9.10±3.90)mm、8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肝內型膽管細胞癌組通過增強掃描發現動脈與門脈期間延遲強化率分別為80.00%、72.00%, 明顯高于肝細胞癌組的20.00%、2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CT的增強掃描與延遲掃描可以對原發性肝癌組織的來源、臨床表現血供程度等進行準確細致地把握。這與周戰梅等[5]學者的觀點基本保持一致。這提示了CT鑒別方式是有效的診斷手段。

綜上所述, 通過采用CT動態增加掃描與延后掃描一起結合診斷, 可以準確地診斷出有關患者的原發性癌細胞的相關情況, 是重要的診斷技術, 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桂軍, 朱建友, 翟慎國, 等. 肝細胞癌與肝內周圍型膽管細胞癌的螺旋CT動態增強與病理分析. 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10, 16(4):253-256.

[2] 于艷紅, 汪海生, 鄂宏臣, 等. 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的CT診斷及鑒別.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0, 4(3):65-66.

[3] 王玉成. 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28例CT征象與誤診分析. 福建醫藥雜志, 2012, 34(6):121-123.

[4] 郭萍, 李傳資, 黃菁慧, 等. CT檢查8例周圍型膽管細胞癌誤診分析. 內蒙古中醫藥, 2013, 32(18):121-123.

[5] 周戰梅, 龔洪翰, 錢雁平, 等. 周圍型肝內膽管癌的多層螺旋CT動態掃描觀察.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0, 26(11):1620-1622.

[收稿日期:2015-09-21]

猜你喜歡
肝細胞癌診斷技術
替吉奧節拍性化療聯合TACE治療晚期HCC的安全性分析
汽車故障診斷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電子設備智能故障診斷技術
暖通空調系統故障檢測與診斷技術探討
電力變壓器優質絕緣熱老化的相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