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頜面部間隙感染應用小切口負壓引流治療的臨床研究

2016-03-17 04:15馬永清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6期

馬永清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頜面部間隙感染應用小切口負壓引流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44例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72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切開引流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小切口負壓引流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治療時間、瘢痕長度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8%,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4.4%,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瘢痕長度顯著小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 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3%,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頜面部間隙感染采用小切口負壓引流治療的效果與常規切開引流治療相似, 而小切口負壓引流能夠縮短治療周期、術后瘢痕小、具有較好的美容效果, 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安全性高, 是治療頜面部間隙感染的理想方法,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頜面部間隙感染;負壓引流;微創切口

牙源性感染是造成頜面間隙感染的最常見的途徑, 在任何年齡均可以發生, 其通常易波及頜下間隙、咬肌間隙、眶下間隙以及頦下間隙等部位[1]。切開引流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法, 近年來, 小切口負壓引流在臨床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推廣[2]。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科使用小切口負壓引流治療頜面部間隙感染, 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以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科144例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雙盲原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72例。其中對照組中男48例、女24例, 年齡26~77歲, 平均年齡(44.8±14.2)歲, 病程1~9 d, 平均病程(3.5±2.1)d;部位:頜下間隙11例、咬肌間隙12例、口底間隙13例、眶下間隙14例、頰間隙10例、顳下間隙6例、咽旁間隙6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37例, 年齡31~69歲, 平均年齡(45.1±13.9)歲, 病程2~7 d, 平均病程(3.1±1.8)d;部位:頜下間隙10例、咬肌間隙13例、口底間隙12例、眶下間隙15例、頰間隙13例、顳下間隙5例、咽旁間隙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和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采用常規切開引流治療對照組患者:鹽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 選擇膿腫波動明顯處切開, 切口范圍兩邊至正常組織, 引流紗條內置進行充分引流, 每日換藥治療, 同時應用抗生素。采用小切口負壓引流治療觀察組患者對照組患者:鹽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 選擇膿腫波動明顯處行小切口切開, 用0.9%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膿腔, 與腔內置入引流管并連接持續負壓引流裝置, 每日通過引流管沖洗膿腔, 防止堵塞引流管, 引流量<5 ml/d可拔管。

1. 3 療效判定標準[3] ①顯效:疼痛以及腫脹消失或者顯著減輕, 恢復正常的體溫和功能;②有效: 疼痛以及腫脹減輕, 未明顯影響功能;③無效:疼痛以及腫脹未見改善, 甚至感染出現擴散??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顯效41例、有效28例、無效3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5.8%;對照組患者治療后顯效42例、有效26例、無效4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4.4%,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時間(10.7±2.9)d, 對照組患者治療時間(14.8±3.3)d,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瘢痕長度(2.6±0.7)cm, 對照組患者瘢痕長度(5.5±1.2)cm,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5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 對照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1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3%,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口腔頜面部以及頸上部潛在的筋膜間隙發生細菌性感染被統稱為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 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不正確將引起腦膿腫、縱隔炎、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敗血癥,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4]。傳統的常規切開引流術后形成較大的瘢痕嚴重影響患者的美觀、造成患者巨大的心理負擔。國內外相關研究證實, 常規的切開引流引起的頜面部神經損傷、血管損傷以及嚴重瘢痕的幾率高達14.6%~21.2%[5]。而小切口負壓引流能夠有效的避免上述不良反應的出現。通過負壓引流可以改善創面的血液供應、提高體液滲透水平來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 刺激肉芽組織快速生長[6]。另外, 持續性的負壓引流有助于清除間隙組織內的壞死組織和膿性分泌物, 創造出抑制細菌生長環境來有效的消滅細菌, 防止感染蔓延;還能夠通過降低局部組織張力、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以及提升清除殘留在間隙內液體能力來有效的減輕組織水腫[7]。本組研究中, 應用小切口負壓引流的觀察組在治療時間、瘢痕長度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優于常規切開引流的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并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相同,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與楊光輝[8]研究報道結論一致, 表明小切口負壓引流在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治療中具有更加突出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頜面部間隙感染采用小切口負壓引流治療的效果與常規切開引流治療相似, 而小切口負壓引流能夠縮短治療周期、術后瘢痕小, 具有較好的美容效果, 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安全性高, 是治療頜面部間隙感染的理想方法,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呂繼連, 孫歌鴻, 張瑞.重癥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合并糖尿病31例臨床分析.中國醫學創新, 2015, 12(17):21-23.

[2] 王浩, 張來健, 徐偉, 等.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 67 例臨床治療分析.中國美容醫學, 2012, 21(12):2177-2181.

[3] 胡銀徐.老年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患者臨床特征分析.山東醫藥, 2014, 54(22):68-69.

[4] 鄭先雨, 程繼光.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治療效果的回顧性分析.安徽醫藥, 2015, 19(10):1966-1968.

[5] 徐金標, 孫鑫, 魏軍水.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診斷及治療效果評價.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8):1832-1834.

[6] 俞丹, 陳舜岳, 王姝.閉式沖洗留置負壓引流口腔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臨床研究.中國現代醫生, 2014, 52(4):108-110.

[7] 趙全剛, 梁丹, 路明.頜面部間隙感染微創切口負壓引流的臨床治療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1):210-212.

[8] 楊光輝.小切口負壓引流治療頜面部間隙感染療效觀察.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4, 20(1):123-124.

[收稿日期:2015-10-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