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詩歌中的“一線天”
——小論意象與意境

2016-03-21 06:08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小學一部田衛靜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6年12期
關鍵詞:主客體有形東籬

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小學一部 田衛靜

古典詩歌中的“一線天”
——小論意象與意境

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小學一部 田衛靜

一首詩的情感或思想構成的載體是“意象”。它包含作者的感情,是詩人用來興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意象對詩人抒發感情有著獨特的作用。象內之象的境,境中之意(象外之象)和境外之意(無形之象)是構成意境的三個不可或缺的層次。

感情 象內之象 境中之意 境外之意

意象是詩詞中有些藝術形象被成功使用過一次后,又被后來的詩人反復使用,逐漸約定俗成,使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個或幾個特定意義上。例如,“東籬”這一藝術形象最初出自陶淵明的《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詩中的“東籬”純系實寫,別無他意,后經其他詩人反復使用,漸漸賦予其特定意義,以至于一提到“東籬”便產生超塵脫俗之感。再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痹~中的“東籬”已不再是實指,但卻有了特定意義。

意象是詩歌中包含作者感情的事物,是詩人興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袁行霈說:“有意境者固然高,無意境者未必低?!眲⒂礤a說:“ 境生于象外?!奔赐ǔK^的“象外之象”“言外之味”。生于象的意境是超乎象的。意境是一種總體的意蘊,是一個大的語境。意象從小的層面來說是小的語境,幾個或多個小語境組合連接,形成一個虛無縹緲、難以言傳的藝術境界。

一、境(象內之象)——有形于直觀感相

意象是意境的實境部分,可以通過眼耳等感官視聽感知。但是象內之象本身不能構成完整的意境,景(審美客體)與情(審美主體)相統一成為構成意境的關鍵。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一切景語皆情語也?!?/p>

例如,元代詩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痹谶@首小令通過“枯”“老”“昏”“西”“古”“瘦”的修飾,將“藤”“樹”“鴉”“風”“道”“馬”再現,描繪出濃郁的秋季凄涼蕭條的景色,傳達出羈旅人凄涼孤苦惆悵的心境。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所見,是眼中之物,又是他情感的載體,是心中之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在景情的統一中構成凄涼悲苦的意境。

二、境中之意——未形于活躍生命

表現為創造和審美主體的感情與客體的景和作品形象的融合,即超越客觀物象而產生的主客體相統一的象外之境,這一層可以與第一層共同構成詩的意境。處于象外所生之境中,物有了人的性格,主客體間進行精神交流,從而達到心完全化為物,物也完全化為心,即情與景、心與物的巧妙契合。

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中提到:“山沓水匝,樹雜云合。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春日遲遲,秋風颯颯。情往似贈,興來如答?!敝貛n疊嶂,流水環繞,樹木紛雜,云霞聚攏。作者反復觀察這些景物,心中有所抒發。春光柔和,秋風蕭瑟,像投贈一樣,作者以情接物,同時像回答一樣,景物也引發作者的創作靈感。這說明作者與自然的關系——作者以審美的視角與自然相互觀照,“目既往還,心亦吐納”,表現了審美主體(情與心)與客體(景與物)間的互動,“情往似贈,興來如答”揭示了詩人對自然投入情感,因而獲得創作靈感,兩者相契合。

三、境外之意——無形于最高靈境

表現主體的精神美的最后目的是達于“天”——統攝心物的天地之道。因此,要透過情與景尋找意境的最高層次——道體光輝。氣是天地人“三才”的共同本性,使意境在天人合一中達到完美融合,深化心靈,使人胸襟超脫,從而體味宇宙的深境,就是通過作品之氣感受詩人之氣乃至宇宙之氣。因此,意境是景、情、道三者的統攝、聚合、交融,即在情景交融中發掘最深的情。

例如,初唐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贝笠馐?,沒見到先代的圣君,往后也瞧不見后來人。想到宇宙無限邈遠,自己孑然一身,深感人生短暫,獨自憑吊,禁不住傷感地流下眼淚?!扒安灰姽湃?,后不見來者”,是詩人登幽州臺時的視覺感受?!澳钐斓刂朴?,獨愴然而涕下”,是因為詩人本人懷才不遇,對自然的感受產生關于對人生的聯想,又從對人生的感慨轉到對歷史和現實的感慨,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情:想到宇宙、時空是這樣的無邊無際,人生卻如此短暫有限,用有限的人生面對無限的宇宙,空有一身抱負卻無從施展,因而形成無法排解的苦悶和憤恨,不由得流下孤獨的眼淚。詩人創造的這種物我一體的意境,使讀者親臨其境,引起共鳴,因而千古流唱。

象內之象的境、境中之意(象外之象)和境外之意(無形之象)是構成意境的三個不可或缺的層次。意境的天、地、人的關系是一種由低到高、由物到心、由物質到精神的辯證統一的關系,即“無形發未形,無形均有形”。

“未形”(意象)是“有形”(物象)經過主體情思感發出來的。同時,未形又具有能動性,即使客觀物象感染上主觀精神,“有形”之景也能成為主體的情思寄托、意蘊象征?!盁o形”能給“有形”以生命力。

無形的道依存于有形之物,物被道所統攝。道具象于人的生活,人將生活折射到藝術中。在這種藝術意境之中,天地人達到高度統一,天人合一、物我渾化,客體成為主客體相統一的客體,主體成為主客體相統一的主體。

[1]魏 祎.淺析審美意境[J].河北學刊,2015

[2]肖 莉.簡論中國詩詞中的意境[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4

[3]宗 源.詩歌鑒賞中詩歌意象與意境的觀照[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0

ISSN2095-6711/Z01-2016-12-0064

猜你喜歡
主客體有形東籬
李久香
從“有形覆蓋”邁向“有效覆蓋” 不斷提升基層黨的建設質量
《甲·宣》——文明記憶的主客體交互表達
深秋
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主客體關系的特點與當代啟示
未定義
淺析“物我本相因”
精致概念,化“無形”為“有形”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管見
世間每一朵菊花,都有東籬的香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