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交往理論視域下大學生網絡安全交往探析

2016-03-21 06:08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雍樹墅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6年12期
關鍵詞:馬克思價值觀大學生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雍樹墅

馬克思交往理論視域下大學生網絡安全交往探析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雍樹墅

科技的發展促進網絡技術的產生與應用,也產生新的交往方式——網絡交往。與傳統的交往方式相比,網絡交往有其自身的特點。大學生在網絡交往中具有自由性、開放性和間斷性等特征,為大學生的安全交往帶來一定困擾。本文以馬克思交往理論為指導,探討大學生網絡安全交往的對策。

交往理論 大學生 網絡安全交往

一、馬克思交往理論的內容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所談的“交往”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兜乱庵疽庾R形態》中,馬克思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睆倪@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個人是現實的個人,是人類在物質生產的基礎上產生的個人,是歷史的創造者?!敖煌╒erkehr)這個術語在其中含義很廣,包括單個人、社會團體以及國家之間的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蔽镔|交往決定著精神交往及其他一切交往活動和交往形式。因此,馬克思關于交往的內涵是建立在物質生產的基礎上的“現實的個人”之間的交往。

從《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可以看出,交往的類型盡管有多種,但對于我們理解今天的交往問題來說,物質和精神交往以及地域性和世界性交往具有重要意義。物質交往是人們在物質生產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它是任何其他交往形式的基礎,是最基本的交往形式。物質交往決定精神交往,這與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相符合。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個體之間與民族內部的交往范圍在不斷擴展,交往的范圍還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那時期只能被稱為地域性交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及大工業的建立與拓展,地域性交往向世界性交往轉變,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交往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類發展的動力。交往的目的是為擴大生產,是生產力發展的基本動力與保障。交往與生產力的相互作用,使人類交往方式由地域范圍性的交往向世界性普遍交往轉變。世界性普遍交往的形成,促使人的發展逐步走向全面、自由的狀態。交往在擴大生產力發展的同時,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二、交往形式的歷史演變

在早期農業社會,因生產力相對落后,人們只能從事交往范圍較小的活動,生產活動與交往活動是合二為一的,這種較小的交往范圍只利用語言工具來維持。直到后期文字的出現,才擴大了交往范圍。人們可以通過文字記載社會交往內容,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條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可以利用造紙術和印刷術,通過書信的方式進行交往,交往工具從早期的飛鴿到馬、車以及后期的輪船,極大地提高了人們交往的范圍。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的來到,鐵路、大型輪船、電話、電報的出現,使長距離交往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二十世紀初,電話電報的廣泛使用,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進行便捷方便的交流,開創了人與人不需要面對面交流的新時代。

科技不斷進步,人們迎來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網絡技術的產生,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全世界像一個地球村。交往是社會發展的前提。當今社會的發展,必然產生新的交往方式,這種交往方式即是網絡交往。相較于傳統的交往方式而言,網絡交往方式是人類社會信息交往方式的一次飛躍??萍嫉陌l展促使交往方式的改變,交往方式的變化是科技發展的動力。農業社會的交往形式、工業社會時期的交往形式勢必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將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上被網絡化。

三、大學生網絡交往的特征

網絡交往是伴隨互聯網發展的一種虛擬的、以計算機為中介、以網絡為基礎的社會交往。主要交往形式有電子郵件、網絡聊天、網絡游戲、微博、微信、QQ、網絡交友媒體等。網絡交往的特征伴隨網絡交往的形式而體現,有開放性、隨意性、無限性、匿名性等交往特點。大學生作為網絡時代的主力軍,其網絡交往具有一定的特征。

1.交往主體的自由性

傳統的交往形式往往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人們對交往信息的選擇是受約束的。網絡交往中,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與喜好選擇交往信息,網絡交往方式的多樣性增加了大學生選擇的自由性和多向性,增加了選擇的隨意性。由于大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和網絡交往約束力的不健全,一些過激的網絡言語和行為容易導致個別大學生產生認知偏差,缺少理智判斷力。

2.交往行為的開放性

大學生交往行為的開放性表現在網絡交往過程中的直率和直白。他們以直接的、坦率的言語取代傳統的、間接的、隱晦的非語言交流。交往的動機以自我感受和自我滿足為前提。學生把網絡世界當作一個可以展示自己的大舞臺,希望通過這樣的舞臺盡情展示自己,甚至有些大學生通過一些自發照片與視頻希望成為“網紅”。這種交往行為開放性的特征,反射出社會意識形態變遷的折光,易于被當作攻擊對象。

3.交往過程的碎片性

傳統的交往方式主要借助語言工具的面對面交流,而網絡交往是人與機器與人的交流,是以計算機為交往中介的非面對面交流。交往過程呈現出信息的廣泛性和形式的多樣性。人們在一款社交軟件上注冊后,可以有高達幾百名的“好友”。受個人時間精力的影響,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和如此多“好友”交往,進而好友間的互動參與會降低。交往的間斷性、碎片性,導致交往過程情感的淡化。情感是交往過程中的重要紐帶。情感的淡化會導致網絡交往道德的失范,容易造成個別大學生價值觀的扭曲。

四、大學生網絡安全交往對策

網絡交往給人類交往方式帶來很大改變,不僅克服了傳統交往的時空障礙,還加強了人類交往的即時互動性,實現了交往主體的平等性,豐富了人們的社會關系。但是網絡交往對人的發展也有消極影響,容易導致現實人際關系的疏遠,導致網絡主體的迷失,挑戰傳統的道德觀念,甚至會誘發網絡犯罪活動。從大學生當前網絡交往的特征看,大學生的網絡交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為促進大學生網絡交往的安全健康發展,高校要積極探索大學生網絡安全交往的對策。

1.樹立大學生正確的網絡交往價值觀

學者梁建章說:“網絡社會應該能成為一個和諧的村莊,前提是我們都有志成為一個網絡村的好公民。這就是我們的選擇?!焙椭C村莊是建立在好公民的基礎之上的,而成為好公民的重要條件就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網絡社會不僅存在一定的消極因素,還存在一些誘惑因素,這會對一些大學生的價值觀造成偏頗。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網絡交往價值觀。傳統一元化的價值觀已不適應當前形勢,應向多元化價值觀轉變。作為交往主體的大學生,在多元化價值觀取向下,應使網絡社會和人的發展進步取得一致的主體價值觀念。大學生適應網絡社會的新價值觀,可以使網絡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在多元化價值觀的沖突與整合中得到確立。網絡交往迅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網絡交往價值觀。

2.認識大學生網絡交往實踐活動的本質

網絡是虛幻的。大學生的網絡交往具有開放性、隨意性、無限性、匿名性的特點。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是辯證的。大學生應發揮其有利的一面,不能完全受制和依賴網絡,把大量的時間、精力花費在其中。大學生應充分認識到網絡交往只是人類社會交往形式的一部分,要揚其優勢、避其劣勢,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大學生應保持清晰的頭腦,以明辨是非,在交往過程中,吸收有益信息,揚棄無用知識,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獲得更多有益于自身的信息能源。

3.建立網絡社會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體系

近些年,網絡犯罪有所增長,對社會造成巨大威脅。網絡犯罪分子利用網絡技術的高科技和開放性特征實施犯罪。如果國家沒有相關法律規范以適應網絡社會的需要,會影響社會管理工作的正常秩序,對傳統的道德規范帶來一定沖擊。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法律規范和道德體系。

美國網絡倫理研究者巴格認為:“在當今倫理困境正變得越來越復雜的計算機世界中,找一種簡單的、包括每一個人都贊同的標準的道德規范的希望是比較渺茫的,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做這種努力是無用的,對具有不同哲學世界觀的人來講,同意相同的標準,盡管出于不同的理由,還是有可能的?!敝挥薪⒔∪侠淼姆梢幏逗偷赖乱幏扼w系,網絡交往才能健康、順利進行,人的主體性才能得到創造性發揮,才能最終實現人的個性獨立和全面發展。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國家必須要讓每一個大學生健康成長。因此,社會、學校、家庭必須重視樹立大學生網絡交往中的正確價值觀,必須營造健康、有序、環保的網絡交往環境,培養大學生分辨網絡信息是非的能力。大學生在網絡世界中要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做到不輕易被慫恿,從而確立明確的自律意識和自保意識。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笫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秦銀萍.馬克思交往理論視域下的網絡交往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碩士論文,2012

[3]封國強.交往行動理論視閾下的學生網絡交往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

[4]梁建章.網絡社會的崛起[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5]何明升.叩開網絡化生存之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本文系基金項目: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高職教育研究基金項目“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安全教育對策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5JY101)

ISSN2095-6711/Z01-2016-12-0111

雍樹墅(1983—),女,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法學碩士,研究方向:中華民族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馬克思價值觀大學生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我的價值觀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