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思考

2016-03-22 10:55陳莉
關鍵詞:文化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英語

【摘要】本文結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目前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并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強調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大力加強文化教學內容的導入,注重各種基于文化主題的文化實踐。這將有助于學生跨文化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大學英語 文化教學 跨文化交際能力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工科院校大學英語內容依托教學實證研究》(項目編號:XJK012CGD084)部分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025-02

1.引言

學習一種語言必然要學習這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具有跨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際行為。正如胡文仲所指出的:“學習外語不僅僅是掌握語言的過程,也是接觸和認識另一種文化的過程?!保▍⒁娨φ?,2008)隨著跨文化交際理論的不斷發展,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逐步認識到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學習者只有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才能正確地理解和使用語言。大學英語教師應加強文化教學的導入,將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同其文化認知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從而實現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的綜合發展。因此,文化教學對高??缥幕仞B、語言交際能力、行為得體、善于溝通的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總結目前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文化教學所涉及的文化內容,旨在為今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提供一定參考。

2.目前大學英語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07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將文化教學列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測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币虼?,作為高校英語教師,我們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時刻考慮將文化作為主題,以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作為目的,通過各種手段培養學習者進行聽、說、讀、寫等各項訓練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文化內容的導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社會文化能力。但是在實際文化教學過程仍存在一些問題,這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與總結。

2.1英語教師的文化意識薄弱

教師因素是英語文化教學能否落實到位的關鍵因素。但仍有一些教師的英語教學活動停留在傳統的語言知識講授層面,很少涉及文化教學,很少講授如何得體地運用語言形式,英語文化知識的介紹只是點到為止,缺乏系統性和條理性,作為外語教師,自身應具備很強的跨文化意識,需要通過各種途徑豐富自己的外語文化知識,不斷完善和優化知識結構,對跨文化交際和比較文化差異要有深刻的造詣,不能只限于熟知所教的刻本,應大量涉獵課本以外的知識,以完善自身的文化素養。只有這樣才有足夠的能力去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2.2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足

由于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很多學生習慣于教師課上講授,自己被動聽課作筆記。教師不介紹英美文化,學生便認識不到語言和文化密切相關。他們很少翻閱有關文化知識的書籍雜志,探索和積累這方面的信息更是無從談起。所以教師要積極倡導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努力轉變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概念,讓他們自覺把英語作為一種文化去學習和體會,而非簡單的詞匯語法的單純記憶。此外,為了解決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意識不強的問題,教師可以調整課程設置。因為大學的外語課程設置,除了對所學語言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更要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文化概況全面的認識。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適當地開設一些公共選修課,比如英語文化與交際、中西文化對比、英美電影賞析、英美文學詩歌賞析、跨文化交際、圣經文化與英語學習等課程,讓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英語國家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督促學生通過查閱相關書籍和網絡資源自主學習或互助學習西方文化,利用一定的課堂時間進行一定量的基于文化主題的演練,通過問題思考、角色模擬、小組討論、演講報告、文化知識測試和文化對比等形式來檢測、鞏固所學的文化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3.大學英語教學與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

文化背景知識是指在英語教學中出現的與教學內容有密切聯系的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背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朱家科,2009)教師結合所學教材內容對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加以拓展,則有助于學生把握課文主題思想,做到語言與交際文化的有機融合。比如談到食物這一主題的時候,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提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中西飲食文化的資料,總結中西文化異同、英美的飲食習慣、中西特色菜肴翻譯,甚至中國飲食在西方的發展及現狀等等。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對異域文化的認識。下面筆者回顧并總結長達2年的文化教學實踐中所涉及的部分文化背景知識。

3.1課文的背景知識

任何事件都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因此,文化背景知識對文章的理解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比如,在講授西方節日中的感恩節時,我們可以設置一些問題,教師還可以將關鍵詞寫在黑板上,如“Indian”“1492”“Columbus”“1620”“Puritans”“political”“Mayflower”等。借助這些關鍵詞學生就能大致掌握有關感恩節的歷史來源。通過描述歷史事件,幫助學生把握課文主要文化內容。

3.2宗教典故的背景知識

語言學習中的宗教問題是一個難點,也是個重點。例如,在缺乏宗教文化知識的情況下,見到“the End of the World”,肯定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世界末日的來臨。然而,在基督教中,人們卻認為是“伸張正義的時刻”。所以,當西方人說“the End of the World”時,實際上相當于中國的俗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又如北京外國語學院編寫的“College English”(《大學英語》第三冊第四課)“Why I Teach”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當一名教師意味著是創造的見證人,他目睹人體開始呼吸,開始了生命。)這里的“clay”指的是人體。此句的含義是:父母給了學生身體。是教師塑造了他的靈魂。由此可見“Why I Teach”一文的作者是熟諳《圣經》的。學習者如果也了解《圣經》中上帝創造人的故事,對這個句子理解就容易多了。據《舊約》中記載: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子里,他就成了有靈的人。

3.3價值觀的背景知識

宏觀文化因素包括價值觀念、語用規約、思維模式等因素。價值觀是文化的最深層次,包括人與自然的關系、宗教觀念、時間取向、道德標準及人生觀、世界觀等。價值觀念提供交際行為發生的背景,系統地解釋人們的行為。語用規約主要包括會話規則、合作原則和話語語篇組織規則等。不同文化的人在思維方式上也存在著差異。在文化教學中教師應講解英美人重抽象思維、形式邏輯、演繹推理等方式對語言表達相應的影響與制約。比如,《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三單元的《The American Ideal of a Great Leader》中有如下文字描述:“Lincolns career fits a popular American belief that every child can dream of becoming President. American admire the self-made person—the one who, with neither money nor family influence, fights his or her way to the top.”美國總統林肯的這種個人奮斗歷程,受到千千萬萬美國人民的推崇,這正是因為其符合了美國文化崇尚競爭和個人奮斗的價值觀。而這種以個人為核心的價值體系就深刻影響著其文化所包含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及人際關系的方方面面。所以對美國文化的這種個人價值取向的總體把握,有利于學生對其他英語文化現象的理解。

4.結語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中外文化的多渠道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社會對具有國際視野的外語交際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廣泛和專業化。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介紹所有的英語文化知識,可以平時要求學生進行各種基于文化主題的操練,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內與課外實踐活動鞏固所學的文化知識,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有關英美文化的書籍,包括英美概況、西方思潮簡介、圣經故事、希臘神話以及影響深遠的文學作品,既能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開闊眼界,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姚政芳. 學習外語應該具備“跨文化意識”[N].現代教育報,2008(3).

[3]朱家科.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陳莉(1980-),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工業大學外語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文化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英語
高中英語課堂中文化教學應關注的兩個問題
淺析大學英語文化教學
淺談體驗教學模式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