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體驗教學模式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2016-11-24 14:53梁偉
考試周刊 2016年88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生

梁偉

摘 要: 體驗教學模式依托情境之輔助,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接受性為創造性,讓學生以主體身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體驗教學模式 跨文化交際能力 大學生

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指出大學英語應“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中提出要“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我國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的迫切任務。

目標既已確立,探尋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應列為首要工作?;趫鼍敖换サ捏w驗教學模式,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以學生獲得積極心理體驗為驅動力,利用情景、互動、任務、合作等多種方式,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體驗教學模式的定義

“體驗”一詞在漢語中最早出自《淮南子·祀論訓》:“故圣人以身體之?!爆F代漢語詞典中對“體驗”的定義是“親身經歷;通過實踐認識周圍的事物”。在英語中,“體驗“一詞是experience,表示的是閱歷、經歷、經驗。因此,“體驗”指的是主體與客體互動而成的動態建構,不僅重視心理感受,更強調生理體會。

體驗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積極創建適時適宜的情景,引導學生親身參與體驗,變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變接受性為創造性,學生通過體驗將情感、經驗、經歷內化為自身的思想、態度與技能,從而促使學生自身素質全面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體驗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體驗教學模式源于Dewey“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后經Piaget的“發生認識論”、Maslow的“高峰體驗”有助于人的自我實現和Rogers強調的“學生主體地位”等思想的不斷豐富,集大成者David Kolb提出了體驗式學習理論,構建了體驗—反思—歸納—體驗的模型,指出了體驗學習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過程。David Nunan指出教學模式應實現從知識傳授式向體驗式的轉變。

國內學者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倡導在情景中培養語言交際能力,提出了體驗式外語教學的理論框架(劉援,2002),因為“學習活動是一個心理過程”(桂詩春,2003),學外語的人自己去體驗,效果就更好一些(胡壯麟,2003)。余渭深介紹了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內涵;王海嘯探討了體驗式外語學習的教學原則。劉援總結了體驗式外語學習理論,包括“參與”(Engagement)、“愉悅”(Enjoyment)、“共鳴”(Enhancement)3個主體要素和“環境”(Environment)1個客體因素,合稱為4E理論,以期讓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體驗中得到升華。

三、體驗教學模式的實施流程

1.情境設置

體驗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進行的。這些真實或模擬的情境是由教師有計劃、有選擇、有目的地創設的,是既符合教學內容又能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系列物理環境與心理環境總和。教師要依托情境的輔助,調動學生學習熱情,點燃學生求知欲望,吸引學生以學習主體的身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2.學生體驗

體驗教學模式的宗旨就是學生在做中學,在體驗中學。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親自感受,對周圍的環境和事物形成個性化的認知,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從而產生體驗。這是一個主體與客體、知識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在體驗中獲得了直接的感性認識,發揮了主觀能動性的積極作用。

3.反思歸納

體驗活動結束后,學生要在教師引導下對自己體驗的心得和學習的結果進行匯總和分享,在相互交流與探討之中,學會了傾聽又鞏固了技能,強化了學習效果。學習者通過反思可以查缺補漏,教師進行有的放矢性的指導,讓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性提升。

4.實踐應用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還是學以致用,讓學生走進真實的社會,體驗真正的交流,這能激發學生的自我思考,使學習向縱深發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創造與國際學生的溝通交流,也可由教師或學校多組織各種與英語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體驗教學模式的實施案例

1.情境設置

學生想要在學校里施展才華,在社會上獲得滿意的工作,首先就要在面試中脫穎而出,但往往由于缺乏經驗而沒能全面展現自我?,F以《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四冊第三單元“Job Interview”為例,教師可以將體驗教學模式應用于此。教師將學生分為4-6人的活動小組,在教室內劃分數量相當的會議室,區分為面試官和面試者區域。

2.學生體驗

體驗的過程要做到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與疑惑的解答者,這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

首先,給同學們分別播放中國人面試和美國人面試的錄像視頻,學生觀看后進行小組討論分析,例如,面試官會問什么問題、從哪些方面考察面試者,中美面試官會有什么不同的側重點;面試者哪些問題回答的精彩或是有紕漏。

其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面試官應該會從哪些方面對面試者進行提問和考量,面試者應該如何應對才能得體大方、印象深刻。不僅在語言方面要相互提點,相互檢查同學們的語法是否正確、言辭是否得當,同學們更要在體態、行為上相互觀察。

最后,在進行充分的討論和準備后,學生分別扮演面試官和面試者進行體驗活動,模擬中國公司和國際公司的面試過程。學生在本組體驗結束后,還要相互交換到其他組內進行體驗活動,使模擬體驗更加豐富。

3.反思歸納

教師引導學生對剛才的體驗活動進行歸納,總結自己和他人在模擬體驗活動中的優缺點,此時應注意歸納常用的詞匯和句式,要求學生加以運用進行語言表述。如果遇到難題,先在組內與同學討論,若不能解決則可求助于教師、圖書或網絡??陬^討論結束后要求學生對討論結果進行筆頭記錄,從而使學生的語音語調、書面表達都得到鍛煉,提高他們的綜合表達能力。

4.實踐應用

這一步驟是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鍛煉與檢驗,也是考察學生的真實語言能力和實際文化意識的一環。大學生在學校競聘班級或社團職務、在社會上應聘兼職、大四實習工作面試都有很多機會。教師應當多多鼓勵學生走向社會,鍛煉自我,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實踐中完成英語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

五、結語

體驗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型的教學觀念和可操作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在外語教學中遵從體驗產生的規律,構建有利于學生外語學習的語言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重構學生的外語學習動力系統,扭轉外語教學的被動局面,促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主動培養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增強他們的交際信心,最終實現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庫伯.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和發展的源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楊四耕.體驗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劉援.體驗式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王海嘯.體驗式外語學習的教學原則——從理論到實踐[J].中國外語,2010.01.

猜你喜歡
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如何培養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