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的預設與生成

2016-03-22 13:39劉芳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預設

劉芳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中預設教學目標是必不可少的,生成目標又具有必然性。處理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預設與生成關系的策略主要包括:明確教學目標,精心預設;圍繞教學目標,彈性設計;落實教學目標,促進生成。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預設 生成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053-0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突破了傳統的學科課程以傳授知識為核心的理念,更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教師要面臨的課堂環境具有不確定性、開放性的特點。處理好預設與生成,捕捉有效信息,創造性地開展指導、提高課堂實效,就成了推動綜合實踐活動發展的重要環節。

一、預設與生成——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的必然選擇

(一)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預設的重要性

預設教學目標,即根據學生和社會的需要以及學科本身的發展,預先確定學生可能達到的結果。

教育活動需要一個標志來規劃整個教學過程,規定學生發展的方向;需要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規劃他們今后要學習的內容。教學目標的預設“能夠幫助我們時刻觀察、選擇和計劃,讓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1],預設通常占據教學目標的主導地位。郭元祥認為: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非學科性必然要求要預先設定教學目標,否則,教學活動極有可能僅僅成為學生放松休閑的一種游戲活動,而失去了課程本身的價值。

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建構知識體系,新知識與舊知識的結合并不完全就是該主題活動的真正知識,此時需要教師根據預先設定的教學將主題活動探究的信息傳達給學生,適時的引導學生挖掘主題活動的真正內涵,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二)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生成的必然性

教學目標的生成指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隨著教學過程開展自然產生的新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學習目標有一個動態的建構,教師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對預設的教學目標進行拓展和延伸,此時教學目標便是一種情境化、過程化、個性化的教學目標。[3]

綜合實踐活動大多以主題活動的形式呈現,給定學生一個具體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自我探索,發現并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容易產生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實際上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散的最佳時機。教師要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即時評估,判斷教學事件的性質,生成新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例如,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蠶》的學習時,預設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觀察蠶生長過程的發展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觀察技能。但有些學生可能會由蠶的生長提問:為什么蠶卵一定要在春天孵化?此時教師就要迅速判斷這個問題有必要生成新的知識點,然后再就此拓展延伸。

二、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預設與生成的策略

正確處理好教學目標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學生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由于具有極強的綜合性與實踐性,在教學目標預設與生成關系的處理上需要更多的去思考,找到有效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精心預設

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關系的首要前提是,教師應該具有十分明確的教學目標。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不僅要有知識目標,更重要的是要預設學生在這節課可能達到的目標;教學目標除了知識與技能,還包括思考與能力、情感與態度。教師要對教材作全面分析,明確本課包括哪些知識點,與前后教材有何聯系,確定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分析學生的學習,有何活動經驗,結合教學內容,確立能力與思維目標等。

綜合實踐活動的優勢就是在于能對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以及情感的發展有所促進。因此,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應該認真分析這方面的目標。同時,對學生在綜合課程中可能達到的目標也要做一定的思考。這些預設的目標可以讓教師在進行具體的教學時“心中有數”,這樣才不致于造成學生放任自流的現象。

(二)圍繞教學目標,彈性設計

綜合實踐活動大多數是以學生操作為主的探究性課程,教師要努力建構簡約的框架式結構,但在具體環節時,必須精心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并準確把握課堂指導的節奏,從而促進學生不斷迸發新的靈感。

對課堂教學進行預設時,應“著眼于整體,立足于個體,致力于主體”,設計彈性方案,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給學生留有充分想像的余地和自主建構的空間。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重在全程大環節的關聯式策劃,要策劃教學行進中的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組織活動的形式與方法,活動效果的預測和期望效果的假設,師生間的互動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綜合的、富有彈性的教學方案。[4]這種模式看似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但正是由于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學生的思維才不會受既定框架的限制,為他們大膽假設與創新創造了條件,生成互動式的課堂也能夠變為現實。

(三)落實教學目標,促進生成

教學目標的落實,不僅包括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師還應該思考:本節課還能讓哪方面的目標得以生成,還能促進學生哪方面的成長與收獲。在學生具體探索嘗試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要對課堂中出現的各種教學事件加以分析判斷,促進新的教學目標的生成和落實。通常,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導致新的教學資源很容易生成。即時生成的資源,有時已經超過階段目標和教學設計原有的需求,其價值和意義已經超過了原本的設計,因此,教師或許需要通過改變教學軌跡,放棄預設的部分環節,以順應即時變化。[5]

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教學對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教學不是完全根據教師的事先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的,而是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師、學生的思想和教學資源不斷碰撞,創造火花不斷迸發,新的學習需求、方向不斷產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和體驗才能不斷加深。

參考文獻:

[1]趙祥麟,王承緒編譯.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170.

[2]郭元祥.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P9-10.

[3]汪明春.預設與生成——關于課程目標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5.

[4]李榮.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落實課堂教學目標[J].四川教學學院學報.2005(2).

[5]陶軼敏.預設與生成關系的處理策略——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研究[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1.12.

猜你喜歡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目標預設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透過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教學
問題是預設與生成間的橋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預設留白 生成精彩
作為預設觸發語的重動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