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人類選手

2016-03-24 12:01
時間線 2016年2期
關鍵詞:造物主創造者李世石

科技公司希望以更積極的方式解決人工智能的問題

1月28日這一天,全世界人類再次收到了來自人工智能界的信號:

Google的人工智能團隊DeepMind正式宣布,其人工智能圍棋手AlphoGo在沒有任何讓子的情況下擊敗了人類選手樊麾,戰績為5:0。

盡管AlphaGo的人類對手身份僅為歐洲圍棋冠軍、職業圍棋二段,并非世界第一,然而當《自然》(Nature)將此消息赫然刊登于其最新一期的雜志封面時,人們還是感到了極大的震撼以及“威脅”。

這次對戰只是AlphaGo小試牛刀,并非最終結局。它還要在3月份與韓國圍棋選手李世石九段在首爾公開對戰。李世石是近10年來在圍棋界獲得世界第一頭銜最多的棋手,Google為此次對戰提供了高達100萬美元的獎金。假如這一次,仍然是AlphaGo勝出的話,那么人類將感受到更大的“威脅”。

這個3月之后,由AlphaGo掀起的這場圍棋人機對弈,必將長久地在虛擬和現實的雙重世界里流傳。

在人類的記憶中,這不是第一次被人工智能“威脅”。上一次,是IBM的Watson在智力問答欄目《危險邊緣》上擊敗了人類選手。這次勝利證明了Watson的認知計算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擁有類人的學習能力。

之后,Watson的事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傳頌著。如今,IBM計劃將Watson作為認知商業時代的技術智囊,應用到各個需要大規模智力支持的領域,如金融服務、智能醫療等。

此外,IBM還有一項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輝煌戰績,那就是計算機“深藍”戰勝人類象棋選手。那時的“深藍”大概還無法被稱為是“人工智能”,但它的計算速度和數據處理量已經令人類心生忌憚。

如果說在那之前,還只是少數科學家或者其他知識精英才會為此感到擔憂的話,那么“深藍”與人類對戰一役經現代媒體的傳播,連大眾也開始擔憂了。以至于這種擔憂深深地滲入人們的內心,逐漸成為一種條件反射,只要提及“人工智能”,必會引發諸如“統治人類世界”之類的負面情緒。

事實上,人類對于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類生命體的忌憚之心由來已久。在無數科幻作品中,前者通常作為人類的受造物和反叛者存在。最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來自庫布里克的科幻巨制《2001太空漫游》一片,其中隨著宇航員一同參加太空任務的人工智能機器人HAL2000,由于程序的原因,差點害死太空船上的所有人類。

與《2001太空漫游》擁有相似故事內核的電影及其他文藝作品不勝枚舉。

機器擁有了智慧會怎樣呢?人類親自用雙手造出機器,機器卻反叛、統治、奴役人類,未來真的如此灰暗嗎?也許追根溯源,人類需要問一句,智慧來自何方?

熟知宗教經典的人不難看出,人類對于機器的忌憚其實類似宗教故事中造物主對受造物的忌憚。由于人類反叛上帝,因而失去伊甸園和永恒的生命,并在之后無窮的歲月里嘗遍人間艱辛。這種懲罰如此漫長而折磨,以至于人類產生了一種類似“被害妄想癥”和“追悔莫及”同時交叉存在的心理。

“我是不是該控制好自己的創造物?”當人類真的開始這么想的時候,他的心態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此時他以造物主自居。而矛盾的地方在于,他其實還沒搞清楚自己的智慧來自何方,以及如何駕馭源自這種智慧的力量。于是,人類對機器的忌憚之心由此而生。

然而,無論多么復雜、多么智能的機器,你看著它,其實是在看著它背后的那個人類創造者。它的所有特性無一不彰顯其創造者的思想。你感嘆它的精妙,或者驚奇它的強大,又或是質疑它有悖倫理,所有這些感覺在本質上都來源于創造者的。

這仍然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視,可惜這一洞見仍未被大眾意識到。

瞧,這就是又高傲又自卑、又頑強又脆弱的人類靈魂!我們正是懷著這樣的靈魂,在亦步亦趨模仿造物主的作為。并且,無論多么糾結,我們都得解決自己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令人感到鼓舞的是,如今的科技公司越來越多地承擔著為科技本身“祛魅”的作用。他們希望以一種積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一點,我們可以從Google、Facebook等科技大佬在人工智能業務的布局上看出端倪。與此同時,一些專注于此領域的創業公司也正在嶄露頭角。

如果知道更多關于人工智能的真相,人類是不是會不那么擔憂?

猜你喜歡
造物主創造者李世石
最美的秋夜
大號蚊子
大號蚊子
假蜂蜜
歷史人物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讓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做一個“發現者”和“創造者”
在舊道德的廢墟上建立新倫理
人機大戰
李世石不代表人類
讓教師成為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創造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