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皮爾伯格在接受美學上的成功實踐

2016-03-24 08:54李劍霞
電影文學 2016年6期
關鍵詞:斯皮爾伯格接受美學

[摘要]接受美學的理論核心是“創新期待”,即導演將電影視作一個由許多觀眾期待的元素組成的完整故事體系,將其主導話語權交還給觀眾,觀眾也就能在電影中找到自己所期待的元素,不同的元素集合吸引不同的觀眾群體,從而擴大了受眾群。觀眾在電影中不斷尋找期待元素的過程中豐富電影的元素體系,而電影體系的不斷擴充則進一步滿足了觀眾的精神需求,這種相對動態平衡的互補過程使得電影不斷推演前進。導演斯皮爾伯格從觀眾的審美視角出發,將人物從單薄的歷史典籍中抽離出來,以觀眾所期待的形象為目標,為傳記人物重塑人格。

[關鍵詞]接受美學;斯皮爾伯格;創新期待

本文從接受美學的理論角度出發,試圖總結出斯皮爾伯格傳記電影在接受美學方面的成功實踐。而究其火爆的票房的根本原因,想必是導演斯皮爾伯格熟練掌握了“接受美學”這種演繹方法,并將其靈活運用到電影拍攝中,使電影具有更強的藝術表現力。

一、創新期待

20世紀60年代,一股美學新思潮在歐洲悄然興起。德國美學家姚斯和伊澤爾將這種美學思潮用具象化的文字加以總結,他們認為,文學作品的推進和演化是作者基于讀者的接受程度所做的內部自我調整,久而久之也就推進了整個文學界的變革。所以,作者對文學作品的研究更應該集中在作者對這部作品的閱讀期待上,即將作品置于社會背景條件下,才算是對這部作品的真正考驗。當然,這種理論也同樣適用于電影美學,無數電影導演和電影美學研究者越來越重視這種新的美學表達形式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加以實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們認為,電影的真正美學意義所在就是滿足觀眾內心對于一些事物的幻想,將千萬觀眾的瑣碎幻想拼湊起來,就形成了一部電影,這種藝術表達方式即為“接受美學”。

如傳記影片《林肯》中林肯這一人物的塑造就充分考慮了這一點,將林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的性格更多地賦予了大部分觀眾所期待的元素,滿足了幾乎所有觀眾的心理需求,這種接受美學的藝術表達方式在該片獲得巨大成功后也被快速地在傳記類電影中推廣開來。所以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大膽的并且成功的美學實踐,并給后期的電影創作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借鑒。

二、互文本

接受美學有多種藝術表達形式,而斯皮爾伯格在《林肯》中則啟用了一種全新的互文本表達形式,稱之為“對白”,這種“對白”不僅僅指的是臺詞,而是主要通過面部表情、肢體語言以及人物間的語言交流來表達的一種更為豐富的精神內涵,是一種通過電影的人物對白來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的藝術呈現形式?!读挚稀分袑@種表達形式的準確運用,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在這部電影中,斯皮爾伯格一改以往電影大氣磅礴、氣勢恢宏的戰爭大場面藝術表達形式,而是采用了較為平淡的各種對白形式的對手戲方式來演繹人物的內心世界。期待恢宏的戰爭場面的觀眾看到這里也許會有些失望了,但是需要明白的是,這部影片的藝術魅力卻并不在這里,真正吸引人之處,在于對白,若觀眾能仔細斟酌對白里的每一句話,可以發現該片的對白字字珠璣,在完美契合人物性格的同時也富有哲理性,啟發觀眾的思維,開闊觀眾的視野,引人入勝。為了突出對白在電影中的重要地位,斯皮爾伯格舍棄了劇情、人物情感的渲染,而是采用了大量信息龐雜的對白和單一卻不單調的工作背景來著意表達總統林肯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征,這種全新的互文本表達方式在讓觀眾耳目一新的同時也彰顯了這部傳記電影的歷史色彩和文化內涵。

該片的互文本構思都整體向對白方向傾斜,在背景選擇上也較為內斂,意圖使用大量的臺詞來潤物無聲地感染觀眾,從而向林肯這樣一位世紀偉人發自內心地深深拜服,而不是采用紀實類電影一貫使用的大場景史詩般的渲染方法來從視覺上滿足觀眾的感官需求,讓觀眾在對大場面的震驚中生出一絲對林肯的敬仰之情??偨y林肯一生就是一個傳奇,他雖出身低微卻卓爾不群、才華卓著,憑借其艱苦卓絕的努力成為總統,但成功后的他卻不驕矜,雖處在政治權力的最頂端,林肯仍能不忘初心,衷心為廣大貧苦民眾著想,他不但成功指揮了南北戰爭,取消了黑人奴隸制度,還從憲法角度重新定義了美國,促使美國完全統一,這樣的豐功偉績是任何一代總統所莫能與之相較的。然而,這樣一位對國家和民族統一做出巨大貢獻的英雄卻因為大大削弱了南方貴族的利益而不幸遇刺,世人聞之無不為其遭遇扼腕嘆息。該片以其輝煌的一生為主線,截取了他人生經歷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幾個時間點加以鋪敘,時間主要集中在南北戰爭剛剛結束到他不幸遇害之前。此時正是各方利益不平、國內動蕩不安之時,總統林肯在各方利益代表之間積極周旋,經過許多的談判和努力之后,美國國會終于通過了廢除奴隸制這條法案?!读挚稀穼@個過程中林肯所做的努力進行了大量的鋪敘和渲染,通過他與其他一些戰友和敵人之間的對白來體現這些歷史信息,用不拘一格的敘事藝術手法,將觀眾所期待的互文本元素融入其中,在觀眾中引起了很好的藝術反響。雖然這種互文本式的接受美學在這部電影中有一點過分向觀眾主觀意念妥協的趨勢,如電影中的林肯過于屈從于現實,為了使得法案在國會中通過,林肯及其下屬采取了多種不正當的方式,迫使多數國會議員向新法案投票;又如在外光鮮亮麗、所向披靡、同氣連枝的林肯夫婦,回到家卻形同陌路。由于林肯的兒子在他發起的南北戰爭中光榮殉國,林肯的妻子在心底自始至終都沒有原諒他,這使他內心也十分痛苦;電影也一改以往紀實影片中將角色臉譜化、正負兩派差別明顯的人物塑造方式,而是更尊重史實,加重了林肯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這些加劇情感沖突、豐富劇情的做法雖不失為吸引觀眾的一種手段,但是過度地向觀眾妥協雖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折損了該片的藝術內涵和美學價值,雖說如此,電影《林肯》仍不失為接受美學在紀實電影中的成功實踐。

該片中充滿全篇的是林肯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他疲倦卻運籌帷幄的背影、他與下屬討論時局時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以及他睿智而機敏的發言。斯皮爾伯格有意引導觀眾的注意力匯集于此,所以采用了單一的人物背景,用昏暗的室內光線和簡單的室內陳設來屏蔽觀眾對于人物背景的注意力,而將注意力轉移到主要人物身上的觀眾就會發現電影中每個人物的每個細小的動作都有著發人深省的深遠內涵,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斯皮爾伯格在《林肯》中對接受美學分寸恰到好處的把握,在不動聲色中悄然俘獲觀眾的心。除卻導演,該片強大的演員陣容也是這部電影成功的一個有力保證,主角林肯夫婦由曾獲得奧斯卡影帝、影后的知名演員擔綱,其他重量級角色也由好萊塢老牌演員飾演,盡管影片以單一沉悶的室內戲為主,但是這些星光熠熠的演員的完美詮釋卻為《林肯》增光添彩,他們的全力出演,使得整部電影中每一個出場的人物,無論正派、反派,都性格豐滿而具有代表性,通過他們之間的爾虞我詐將美國南北戰爭剛剛結束的波譎云詭的時局以及在這當中林肯機警多智靈活應變的才華刻畫得淋漓盡致,別有一番情致。這部電影也是美國民眾對于傳記類題材電影審美的一個集中具體的體現,觀眾的審美能力的提高也促進了同類電影與觀眾之間的共同點,增加了電影在觀眾中的認可度。由此可見,掌握接受美學的真正內涵,是所有歷史傳記類影片所亟待完善與提升的問題。

三、還原歷史

接受美學,即為尊重觀眾的情感認知,以觀眾的評判角度來拍攝電影?!读挚稀肪统浞诌\用了這一點,在廣泛采納了觀眾的意見后編成的電影劇本,只有一個鮮明的主題:盡最大的可能來還原歷史。當然,這種充分尊重大部分觀眾品位的電影也許會受到少數觀眾的否定和排擠,但這種新的藝術表達方式本就是在與觀眾的互動中獲得完善與提高的。簡而言之,觀眾對于電影的期待元素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個性期待,這種期待元素是基于觀眾的個人生活經歷和文化素養的,因人而異,大都不盡相同甚至南轅北轍,想滿足每個人的這種期待非常艱難。另一種期待可稱為文化期待,這是一種涵蓋較為廣泛、較為籠統的期待,是大多數觀眾對于這種歷史傳記影片的一種共通的文化訴求,要求電影能夠充分尊重歷史,還原史實,接受美學下的歷史傳記影片都包含了這種期待元素。

首先是個性期待,對于林肯這樣一位偉人,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同的幻想,那么如何融合大多數人對林肯幻想形象的大部分特點于電影中就成了斯皮爾伯格所需要仔細斟酌的問題。在細致考慮后,他以史料級的作品為創作原型,由曾獲普利策獎殊榮的托尼主持改編。正是由于兩位如此重量級編劇的參與,《林肯》脫離了以往英姿颯爽、指揮若定、如神祇一般的過分夸張的形象,變成一位在外呼風喚雨在家庭婚姻中卻有些失意,有時會猶疑不決,有時又機敏果毅,日理萬機導致疲憊不堪以致經常趴在辦公桌上睡著的林肯。這樣的林肯雖隕落凡塵卻也更貼近普通大眾的生活,總統非圣人的這樣一個定位也使得林肯這一形象更加性格飽滿、更加深入人心,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符合一些觀眾對于林肯這樣一個偉人形象的個性期待。換言之,有些如神一樣存在的人物其實也不過是一個吃五谷雜糧、會生病、會流淚的人,只是這些都被他們的豐功偉績掩蓋了。林肯的成就拉開了他與觀眾間的距離,所以在電影中加入這些被忽略掉的真實生活細節,反而會使這個偉人的形象變得更加鮮活。

除此以外,文化期待在《林肯》中也有所體現。對于幾乎所有的觀眾來說,對于歷史傳記類影片,最重要的一點莫過于要充分尊重史實,影片的目的就在于還原歷史,讓觀眾看到一個最接近原型的林肯和最接近史料的劇情發展,該片滿足了觀眾的這一點期待。從劇情發展來看,電影完全還原了當時波譎云詭的政局,林肯面對著艱難選擇時復雜的心理活動,還有當時各方蠢蠢欲動的利益代表,以及最終決定破釜沉舟刺殺林肯的內在動因。一環扣一環的劇情推演,冷酷客觀的人物刻畫,讓觀眾仿佛身處于歷史的年輪之上,用一種超越時代的眼光去認真審視這一段歷史。從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來看,該片也實現了這一點,斯皮爾伯格拒絕了臉譜化的人物表現形式,而是用一種多重身份的方式來塑造林肯,他既是一位身負重任的總統,也是一個喪子母親的丈夫。這樣的一個林肯,有血有肉,不是膚淺地浮于史書的文字中,而是真真切切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他是傳奇卻很平凡,他也有他的身不由己和迫于無奈。從編劇到導演,都深諳這種接受美學在觀眾中的具象期待并極力添加在電影中。該片大量的人物對白都取自史料,真切地做到有史可依,有據可查。不僅如此,就連電影中的背景布置也充分考慮了時代背景,一花一木都充分尊重當時的人文習慣和歷史內涵。如此用心,如此斟酌觀眾的期待元素并將其融入電影中,《林肯》能在觀眾中獲得廣泛的好評可謂實至名歸。

四、結語

綜上分析,導演斯皮爾伯格的《林肯》能夠在傳統的歷史傳記類電影中別樹一幟,廣受好評,除了與全劇組人員同心協力分不開以外,更多的是《林肯》對于接受美學這種新的美學表達形式和觀眾心理的準確把握。由此觀之,該片的成功,歸根結底是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于電影接受美學的準確考量和把握,以觀眾的視角來做一名導演,將觀眾的期待元素悉數放入電影互文本中,用對白的方式來豐富人物性格,加深主角的個人魅力影響,這些都是斯皮爾伯格對接受美學在傳記類電影中的藝術表達所做的大膽嘗試和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 婁沂.電影《林肯》的字幕翻譯賞析[J].電影文學,2014(13).

[2] 陳勇.電影《林肯》的影像敘事張力[J].電影文學,2014(20).

[3] 高芳卉.論《林肯》走進觀眾“期待視野”的藝術[J].電影文學,2014(22).

[4] 李松睿.偶像的力量:好萊塢電影中的“林肯熱”[J].世界知識,2013(05).

[5] 朱洪達.《林肯》中斯皮爾伯格對林肯人物的刻畫手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3(12).

[作者簡介] 李劍霞(1978—),女,江西蓮花人,碩士,東華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及中西文化對比。

猜你喜歡
斯皮爾伯格接受美學
詭異!斯皮爾伯格看這部片時房門突然被反鎖!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戲劇翻譯
俄國形式主義的讀者意識
英伽登的“具體化”理論研究
接受美學視角下Mulan的翻譯研究
魚有多大
斯皮爾伯格為什么要歷時33年修完學分?
“賣身契”成就國際大導演
電影大師的傳奇人生
斯皮爾伯格:成功并非偶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