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小說欣賞》的寫作價值研究

2016-03-26 12:32王建明
成才之路 2016年5期
關鍵詞:學生觀作文能力欣賞

王建明

摘 要: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要求教師促進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谶@樣的學生觀,在上“外國小說欣賞”課程的時候,可將教材和寫作訓練相結合,使學生在語言、場景、結構、虛構等方面得到有效訓練,并設計出多樣的寫作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能力。

關鍵詞:學生觀;外國小說;欣賞;作文能力;多樣性;寫作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4;G63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5-0073-01

一、基于新課程的學生觀

新課程最基本的理念是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前提是教師必須科學地認識學生,科學地認識教學,進而科學地確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保ā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基于這樣的教學觀,在教學“外國小說欣賞”這門課程時,應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將小說教學和寫作訓練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锻鈬≌f欣賞》(以下簡稱《外》)選取了許多外國作家的傳世名篇,可以作為經典例文,為學生多種寫作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借鑒,為學生學習多種寫作方式提供了摹本。

二、借鑒角度

1. 語言方面

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敘述”,應該屬于結構范疇,它的理論性比較強,而操作性并不高。所以,在落實敘述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不妨把語言作為這個單元的重點。第一篇是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海明威的文風簡潔明快,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教師可著重分析文中兩人話語背后的深意,體會“言外之意”,讓學生明白簡練不等于空洞,簡練而富有豐富內涵的語言在于對自己所寫內容的“胸有成竹”,然后“含而不露”。第二篇文章伍爾芙的語言比較注重感性情感的體驗。伍爾芙尊重自己內心意識流動的過程,把細微的情感寫得紛繁復雜、搖曳多姿,并通過聯想和想象使之具有優美的畫面感。教師可有意識地讓學生多讀,感受其語言的詩意美,或讓學生試著體會語句的內涵,甚至要求學生研究《墻上的斑點》的語言的詩意美?!锻狻分械拿课蛔髡叨加凶约旱娘L格,在分析課文時,如果能進行適當的語言方面的分析和訓練,那么對于學生的語言風格的改觀會有很大作用。

2. 場景方面

第二單元的《安東諾夫卡蘋果》是俄羅斯作家蒲寧的小說。因為沒有具體情節,初讀此文會感覺不知所云。但是,多讀幾次會感覺到作者注重表達瞬間的主觀印象,重在表現人物情感、情緒的細微變化。溫柔敦厚,哀而不傷,以藝術的美感感染讀者。蒲寧寫景不像常人側重視覺,他注重的是調動人的各種感官。他以音樂家對聲音的敏銳為其作品找到旋律感、節奏感和音樂感;他以畫家的視角觀察世界,認為萬物無不是由色彩和光線混合構成。因此,在蒲寧筆下,無論人物還是自然界的景物,都有色彩感和光感。據此,可以啟發學生觀察身邊的景物,調動各種感官,描寫瑣碎的事物,讓人回味悠長。筆者要求學生描寫校園秋景,學生頗有領悟和收獲,所寫多篇作文入選???。場景描寫在其他小說中也很多見,如《炮獸》《丹柯》《素芭》中都有豐富而充滿表現力的場景描寫,教師都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訓練。

3. 結構方面

結構在篇幅短小的文章中尤其顯得重要,短小并不意味內容的貧乏和思想的淺顯,短小的小說同樣可以表現出對復雜的社會、壯闊的戰爭及豐富繁雜的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譬如,《橋邊的老人》《牲畜林》《在橋邊》,都是通過恰當的“容器”,在簡短的篇幅中,在平凡的普通人身上,根據自己的意愿,從不同側面表達了對戰爭的深刻思考。在這種大的結構的訓練上,首先要在理論上讓學生了解三種常見的結構方法:線性結構——層層推進的結構、截取生活的橫斷面、以心理為中心的結構(意識流)。除了分析課本中的例子,還可以補充一些經典片段,讓學生產生感性認識。然后,運用這三種方法要求學生練筆,領悟恰當的“容器”對作文的重要性。在具體情節寫作手法的運用上,相對來說更易于學生掌握?!肚灞l與葫蘆》中的“搖擺”、《牲畜林》中的“延遲”、《炮獸》中的“對比”,都可以結合課文,讓學生得到意識上的強化和實踐上的運用。

4. 虛構方面

學生寫作,特別是考場作文,教師都會比較強調截取身邊的事情,抒寫真情實感。會認為虛構、特別是那種一眼就能看穿的虛構太不真實,會叫學生慎重對待,因而對虛構方面的訓練比較匱乏。其實這種觀念是等同了事實和真實。寫作最終要表達的不是某種事實,而是一種具有審美魅力的真實。藝術的真實固然與生活的真實有關,但藝術的真實絕不等于生活的真實?!锻狻愤x擇了兩篇在虛構方面非常有代表性的小說:《沙之書》和《騎桶者》。它們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虛構。虛構既是“匪夷所思”,更是以一種更自由的形式刻畫更真實的心靈。兩篇小說的共同點是讀者明知事件是虛構的,但卻有一種發生在現實中的幻覺。小說刻畫的人物是真實世界中的普通人,有著普通人的心理和動作,環境是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反映的主題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小說的虛構其實就是“真實的謊言,表達心靈的真實”。教學這兩篇小說后,筆者曾經要求學生寫一篇虛構性質的小說“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 )”。學生的想象自由、大膽,也都合乎情理,有一定的內蘊。

另外,主題方面、情感方面、人物方面、情節方面,都在“外國小說欣賞”課程中作為專題進行了分析,在此不一一贅述。

三、寫作方式

1. 片段訓練

適合課堂上進行片段訓練的內容,是那些與課文內容相聯系的內容。分析課文后,可以順勢利導,要求學生發揮合理的想象以豐富課文內容,譬如擴寫、續寫。在第三單元“思考和練習”中有這樣的要求“假如你就是跟隨丹柯走出黑暗的人之一,在林子里遇到了大雷雨,想象你可能見到的景象和困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課文的情節發展,當堂寫出作文片段。在第四單元的《素芭》和第五單元的《清兵衛與葫蘆》中,作者的寫作方式異曲同工,不約而同地采用了“戛然而止”的方式,這為學生留下了豐富的想象和寫作空間。在完成課文教學任務后,可以要求學生發揮合理的想象,當場續寫。片段訓練,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涵和發揮想象力,可訓練學生短時間內的寫作能力。

2. 團隊合作

合作對于寫作來說,是一種不太運用的模式。但是縱觀現代社會的創作,會發現合作已經越來越流行,特別是在電影和電視劇創作方面,很多優秀的影視劇本都是幾個作家或導演的共同產物。其實,在場景單元的“思考和練習”就有一項明確的合作寫作的要求:“同學分組,每組四人。由老師命題,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角度寫一個場景,然后把四個場景組織成一篇小說。全班評比優勝者?!睂W生會感覺很新鮮,興致高漲,在組長的安排和協調潤色下,多人的手筆也能融合得不著痕跡。

3. 反復修改

《外》的編排每個單元都有側重點。但在教材最后,才能感知小說所有的要素和技法。為了讓學生對小說有整體的認識,可在教學之初要求每位學生寫一篇小說。然后,每教一個單元都讓學生對自己小說中相關方面的內容加以思考和修正。在第三單元之后開始動筆。確定主題,選好敘述角度,然后在細節方面不斷完善。教師可適當向學生提一些要求,譬如:根據第二單元,要求對場景進行渲染;在學習結構時,要求使用搖擺、延遲等手法。最后,課程教學完畢時,要求每位學生交一篇小說,要求學生在創作中綜合運用《外》中小說的各種要素,或者突出某一單元的重點。這樣,學生在創作、修改、領悟的過程中,會逐漸熟悉小說的寫作技巧。

4. 評析文本

《外》中的作品都是大師的經典之作,是作者人生和思想的精華,也可以用這些篇目訓練學生思考分析的能力。因學生的見識和積累有限,無法深入體會深刻的內涵和高超的寫作技法,教師也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作簡略和粗淺的分析。這時,就可以要求學生參閱資料,力求全面了解作者,深入感知文本,在此基礎上寫讀后感。譬如,探討《騎桶者》的主題,分析《禮拜二午睡時刻》中的母親形象,研究雨果的“美丑對比寫作手法”,學習卡爾維諾的創作方式“舉重若輕”等等。

參考文獻:

[1]胡勤.關于教學人教社《外國小說欣賞》的深思和倡議[J].中學語文教學,2008(04).

[2]賀海燕.外國小說欣賞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3(12).

[3]蔣雅云.《外國小說欣賞》教學內容選擇芻議[J].語文月刊,2013(10).

猜你喜歡
學生觀作文能力欣賞
新環境下高中英語教育觀念的重新構建
如何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外籍教師課堂典型用語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學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學生觀”和“教育觀”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
孔子學生觀對教師職業道德發展的啟示
中學生學生作文能力的評價體系建構
溯源創新文,純樸立新章
德媒:中印尚難以做到彼此“欣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