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中國改革4:關鍵五年2016—2020

2016-03-28 08:39
全國新書目 2016年2期
關鍵詞:結構性改革經濟

讀懂中國改革4:關鍵五年2016-2020

吳敬璉 厲以寧 林毅夫 等著

中信出版社

9787508658834

2016-03

49.00

2016年,中國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拓展國際經濟合作。對于長期觀察中國的人們來說,這些聽起來大概耳熟能詳。改革、開放與國際合作的有力結合,是多年來中國增長故事的核心要素。我們正在將其進一步推向前進。

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萬億美元。在這樣的體量基礎上繼續發展,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是不可持續的。小修小補只能應付一時:本屆政府沒有推行量化寬松,也沒有采取競爭性貨幣貶值的措施,我們作出了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抉擇。

我們要通過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盡快構建起一個大幅度增加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力的可持續增長新模式,更加關注社會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我們將很多政策工具組合成兩大經濟增長引擎,一個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另一個是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既拉動有效需求,又可以改善民生。這兩者的關鍵在于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為個人、中小企業和大企業等市場主體營造更加適于創業創新的環境,釋放增長潛力。一個更加簡政放權的政府可以運用自身所長,做好宏觀經濟調控者、公平競爭的有效監督者、改革的推動者,并在系統性風險冒頭時果斷加以應對。

這些改革努力正在收到成效。服務業已占到中國GDP的一半,實現對制造業的反超且升勢不減。創業創新蔚然成風,每天新增注冊企業超過1萬家。高技術產業增速明顯快于整個工業,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正在以過去難以想象的方式拓寬中國經濟的地平線。

中國每年新增城鎮就業100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超過GDP增速。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消費升級也伴隨著強勁增長。以出境游為例,去年(2014)中國公民出境達1億人次,今年(2015)上半年又同比增長10%。

簡而言之,盡管增速有所放緩,中國經濟正在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朝著更多立足內需和創新拉動的方向發展。一個副產品是,經濟運行狀況同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新增銀行貸款等衡量指標之間的關聯系數在發生著變化。中國經濟從“求快求大”到“求優求精”的轉變是一件好事。不然我要開始擔心各項改革措施是否真的取得成效了。

結構性改革不僅是尋找新的增長點,也包括提高傳統產業的競爭力。中國規模龐大的工業部門仍是我們增長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正在努力推動“中國制造”更上層樓,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舉措。我們也將更大程度融入世界經濟,在更多領域放寬外資準入,其中服務業領域的開放也會進一步擴大。

當然,隨著中國市場不斷成熟,競爭也會愈發激烈。但我們有信心,因為中國市場值得投入,因為中國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樞紐,而且中國還可以成為同各國合作開發全球市場的理想伙伴。

我們的世界難稱富足。生活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數十億人民還沒有享受到大規模工業化和良好基礎設施的便利。他們的需求是巨大的,但由于缺乏資金和負擔得起的裝備和技術,這些需求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了。

這是可以改變的。中國正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國際產能合作,將中國制造業的性價比優勢同發達經濟體的高端技術相結合,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優質優價”的裝備,幫助他們加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以供給創新推動強勁增長。試想如果中國13億人的發展能為支撐世界經濟增長作貢獻,那涉及數十億人的增長將為大宗商品市場、制造業以及更廣泛的領域等帶來多么巨大的機遇!

2016年以及之后的更長時期,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結構性改革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各方共贏的國際合作都將是我們工作的重點。這是我們對實現可持續和高質量增長的答案,是一份中國市場、中國創造與世界共享的藍圖。

猜你喜歡
結構性改革經濟
我國宏觀杠桿率的結構性特征
資產結構性盈利能力分析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結構性理財和結構性存款有哪些聯系及區別?
結構性存款變局與出路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改革”就是漲價嗎?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