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體育新聞標題的風格化表達——以國足引發的媒體狂歡為例

2016-03-28 00:00
今傳媒 2016年3期
關鍵詞:狂歡國足風格

孫 衛

(西安日報社,陜西 西安 710002)

?

試論體育新聞標題的風格化表達——以國足引發的媒體狂歡為例

孫 衛

(西安日報社,陜西 西安 710002)

摘 要:體育新聞有與體育運動本身特性相匹配的超越性、審美性、娛樂性、靈動性,因而具有天然的可塑性。中國足球則是社會公共領域中一個廣受關注且持久的熱點話題,是一個眾聲喧嘩、論域極為寬泛的對象。媒體對國足新聞的報道早已不滿足于簡單的信息傳遞,而是演化為了一場話題狂歡和娛樂盛宴,其標題大戰集中呈現了體育新聞標題的巨大張力和創造力。

關鍵詞:體育新聞標題;風格;“國足”;狂歡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碎片化閱讀已成新常態的時代,一則新聞的標題能否迅速抓人眼球,直接決定著這則新聞的閱讀率乃至“壽命”。而中國足球這種新聞富礦更是媒體激烈競爭的戰場,在國足新聞的標題制作上,各家媒體的編輯“腦洞”大開,各顯神通,共同創造了一個個異彩紛呈的標題奇觀。

一、爭奇斗艷的標題風格

(一)影視文化派

影視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440億元之巨,這足以證明影視在中國社會文化中的重要性。用影視元素制作標題往往能撩動讀者的興趣點和興奮點,迅速獲取讀者的好感和認同,會讓讀者產生一種只有共同興趣愛好者乃至“志同道合”者才會有的親切感??催@類標題,讀者不僅僅只是獲知了新聞內容,更重要的是獲取了一種因價值觀認同而產生的心理滿足感。

國足2015年11月17日在香港旺角大球場以0︰0戰平中國香港隊,晉級2018年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僅剩理論可能。賽后,有許多媒體都用影視元素擬制標題。比如《體壇周報》用了“旺角黑夜”(香港電影片名),《北京青年報》用了“旺角卡門”(香港電影片名),《重慶商報》用了“港囧”(大陸電影片名)。這些影片被年輕人所熟知,這些片名中的“黑夜”、“卡門”、“囧”等關鍵詞十分傳神地反映了這場比賽的內容和特點,將它們移用為這個新聞事件的標題極為貼切,很容易引起讀者心理共鳴。

(二)行為藝術派

中國足球隊本身就是一支屢創“奇觀”的球隊,無論是2004年以7:0大勝香港,卻因少算一個凈勝球而無緣2006年德國世界杯,還是2015年俄羅斯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兩戰中國香港隊8次擊中門框卻仍無法進球,都堪稱足壇奇觀。也許是被國足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表現所刺激、所激發,賽后也有媒體在標題制作上制造了標題史上的奇觀。

開天窗本是報紙版面編輯中的大忌。但2015年11月18日國足客場0:0戰平中國香港隊次日,卻有幾家報紙都開了天窗。遼寧的《遼沈晚報》的頭版,在右半邊開了一個天窗。一片空白的方框之下刊登著這樣一行字:“這里原本留給國足!”,吉林的《城市晚報》體育版上部同樣出現一大片空白,空白處寫道:“原來等國足的版面,現在沒心情做......”這種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的出位之舉頓時引來網絡圍觀。還有報紙雖未開天窗,但他們采用的方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沈陽《華商晨報》的做法是“始亂終棄”,其文體版刊登出“標題?呵呵,算了”,其上是幾個原先擬定卻被橫線劃掉的標題:“國足萬碎,后會無期”、“怒其不爭,哀其不幸”。以此表示對國足的徹底失望之情。

可以看出,以上幾家報紙的標題思路各異,各有千秋,但效果卻是相同的。那就是讓讀者詫異、驚嘆,繼而是贊賞、喜愛??梢钥隙ǖ氖?,這些構思奇特的標題給這幾家報紙做了大大的廣告,這樣的效果是普通的形象宣傳所無法達到的。

二、體育類新聞優秀標題的產生

(一)廣博的知識貯備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要想讓眼睛變成“明眸善睞”,必須要用廣博豐富的知識來滋養。有了廣博的知識,才會有豐富的靈感,一則令人拍案叫絕的標題,一定是知識和見識的完美結合所造就的。在以上國足引發的媒體標題競賽中,知識儲備的多少成為標題競賽的勝負手,《華商晨報》能用“怒其不爭,哀其不幸”或者“后會無期”,其編輯頭腦中自然有關于魯迅名言的相關知識,也一定知道韓寒拍了部叫《后會無期》的電影。同樣,那些用《旺角黑夜》或者《旺角卡門》做標題的媒體,其編輯也一定對香港導演王家衛的電影不陌生。

值得一提的是,新聞記者編輯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儲備和其他行業有明顯不同。對于社會上大多數行業的從業者而言,行業之外的知識在絕大多數時候都不是“剛性需求”,知識面寬自然是錦上添花,知識面窄一點,對本職工作也不會有大的影響。但對于記者編輯來說,各行各業的知識都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而這一點正體現了記者編輯必須做一個知識廣博的“雜家”的職業特征。曾被稱為“中國第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記者”的新聞界先驅黃遠生在論及記者素質時曾說“調查研究中有種種素養,是為能想;交游肆應,能深知各方面勢力之所存,以時訪接,是為能奔走;聞一知十,聞此知彼,由顯達隱,由旁得通,是為能聽”[1]。顯然,只有具備以“聞一知十”為代表的“種種素養”,記者編輯才能夠在稿件之中,在版面之上,妙筆生花,游刃有余。

(二)豐富的娛樂細胞

體育天然具有娛樂功能,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體育的娛樂性也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之下,體育新聞的娛樂化也蔚為潮流。體育新聞要想博人眼球,編輯記者必須具備娛樂精神,擁有娛樂細胞。要想養成娛樂精神,必須關注流行文化。影視、音樂、廣告、時尚等領域均要有所涉獵,尤其要深度介入網絡世界,對各種社會熱點,新思想、新潮流、新詞匯要了然于胸。

娛樂細胞并不是天生而來的,一個記者編輯的娛樂精神同樣需要培養和塑造。事實上,體育在本質上就是人類的一種游戲,但這種游戲“伴隨著文化又滲透著文化。它是一種特殊的活動形式,是一種有意義的形式,在游戲中人體的美在運動中達到極致,在更高的發展形式中則浸潤著韻律與和諧。[2]”各類體育項目都是在游戲規則之下展開的。只有那些能夠樂在其中的人才能把游戲玩好,體育新聞中常說的“要充分享受比賽的過程”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三)理性的批判精神

理性和建設性是新聞媒體應秉承的基本價值觀。即使中國足球充滿“負能量”,編輯在提煉擬定標題時,也應遵守這種原則。在國足新聞的標題競賽中,也有不少理性派產品。比如,《西安晚報》的《備戰2022年世界杯留給中國隊的時間還長著呢》;《京華時報》的《佩蘭,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大連晚報》的《旺角卡門 可以備戰2022了》,這三則標題均是從賽事后果角度展開思考的產物。國足沖擊2018世界杯失敗之后,換帥成為必然,新周期的備戰也隨之而來。當然,在理性之外,這三則標題也極盡批判諷刺之能事,把央視解說員常說的那句“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巧妙化用為標題。通過生死大戰中逃生時間之少和距離下一個世界杯周期時間之長的鮮明對比,強烈諷刺了中國足球的無能和蹉跎。

在這些以理性思考抓人眼球的標題之中,南京的《現代快報》顯得更具匠心。除了以“這次連老天都拋棄國足了”為主題,還特意配上了7個月前,別的媒體對國足小組抽中“上上簽”的報道,這則報道提到,當抽簽結果出來之后,“國足主帥佩蘭滿臉笑容”。當把國足開賽前的大喜過望和比賽后的傷心絕望并置在一起的時候,那種強烈的諷刺性和荒誕感達到了極致,令人不得不感慨中國足球的弱智和荒唐。而這種處理方式,充分體現了編輯的理性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事實上,這種把時間段拉長來觀察事物的研究方法在學術研究中經常用到。因為,只有時間才是最公正的見證人,國足慘敗的結果必然會有一條可追溯的邏輯線索,而7個月前對戰略形勢的誤判是導致今日之失敗的關鍵?!冬F代快報》的編輯能用這種充滿歷史感的思維來處理這一新聞事件,是十分可貴的。

那么,為什么一個優秀的編輯能夠從這樣一場令人無比感概的比賽中發現問題的本質,繼而做出美妙的語言創造和理性的批判呢?恰如席勒所說,因為“美是反思的產物,就如真理那樣。感性和理性是可以相容的,從審美狀態可以向任何更高的階段發展。但感性的人不可能直接發展成理性的人,必須首先變成審美的人。[3]”

(四)高超的修辭技巧

隨著新聞實踐的不斷發展,如今的新聞標題已不僅僅只是新聞內容的濃縮和提煉,已不僅僅只把準確客觀視為唯一標準。在新的社會文化環境之下,在新一代讀者面前,新聞標題有了新時代的美學訴求。在體育新聞娛樂化的潮流之中,體育新聞的標題越來越有由“實”變“虛”,由講究精確概括到講究氛圍的發展趨勢。在許多市場化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中,體育新聞的標題并不傳達新聞的關鍵詞,而是著重制造和渲染氣氛,以此來表達一種態度傾向或者美學追求,而這種制題方式就要依賴記者編輯的文化修養和高超的修辭技巧。比如,在國足新聞的報道中,某些媒體的編輯記者特別喜歡用反諷的方式制作標題。比如,《西安晚報》的《備戰2022年世界杯,留給中國隊的時間還長著呢》,這則標題既化用了那句球迷所熟知的央視解說員常說的“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又反其道而行之,不再強調“時間不多了”,而是強調“時間還長著呢”。顯然,這個標題比起僅僅引用一句熟語更具諷刺效果,因而令人印象深刻,拍案叫絕。

事實上,修辭手段在體育新聞標題中大量運用是由體育新聞本身所具有的“動能”和張力決定的。只有韻味悠長的修辭才能和體育的力與美相得益彰,才能凸顯體育的動感氣質。而僅僅追求準確是無法傳達體育新聞標題的個性和風格的。

三、小 結

在紛繁多樣的新聞門類中,體育新聞本身就蘊含著“體育”所賦予的創造力和“破壞力”,這種“力”借助體育在當今時代的位置提升,極大地拓展了體育新聞的邊界,給體育新聞工作者預留了廣闊的創造空間。而中國足球經長年累積形成的話題性、荒誕性、悲劇性恰好給了編輯記者們“發力”的機會。于是,在這個體育新聞領域最開放的輿論空間里,我們才得以觀看到如此多的標題奇景。這些標題的狂歡,既是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特征的投射,也是體育新聞工作者價值觀的呈現和他們智力的結晶。

參考文獻:

[1]朱錦翔,呂凌柯.中國報業史話[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

[2]約翰·赫伊津哈.游戲的人[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6.

[3]弗里德里?!は?審美教育書簡[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責任編輯:傳馨]

作者簡介:孫衛,男,西安日報社西安晚報體育部主任記者,主要從事體育新聞在媒體融合時代的發展趨勢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01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3-0118-02

猜你喜歡
狂歡國足風格
由“國足之無能”看“教育之無奈”
16支德球隊會戰U20國足
贏韓!球迷陪國足硬漢戰長沙
試論戶外真人秀節目中的快感文化傳播
電影視聽藝術中的影像色彩表達
解讀木刻版畫在動畫中的運用
缺席本輪樓市“狂歡”,昔日溫州炒房團今安在?
佛教文化旅游區植物的選擇
無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