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確評價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 為農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依據

2016-03-28 17:54于平雙遼市柳條鄉農機站吉林四平136400
吉林農業 2016年16期
關鍵詞:氣候變化氣候農作物

于平(雙遼市柳條鄉農機站,吉林四平 136400)

正確評價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 為農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依據

于平
(雙遼市柳條鄉農機站,吉林四平 136400)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農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而農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近年來,我國氣候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氣溫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極端惡劣天氣頻頻發生,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很大影響。對于氣候對農業影響的評價,學術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本文對這些評價方法進行綜述。

氣候變化;農業生產;影響;評價

當前,雖然現代科學技術被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但農業仍然難以擺脫氣候對其的影響。近年來,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了全球范圍內共同的氣候問題,另外,全球的平均降水量總體上看來雖然沒有明顯變化,但區域之間的差異卻越來越明顯,極端的干旱、洪澇現象時有發生。1985年至今,我國大范圍暖冬天氣多次出現,尤其是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出現了明顯的暖干化趨勢,這不但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而且給農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因此,需要明確掌握氣候變化可能對農作物生長產生的影響,以便于采取針對性措施,推進農業的持續發展。對此,研究者們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本文對氣候變化在農業影響評價中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我國農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一定的依據。

1 評價氣候變化在農業生產中的影響方法

1.1氣候參數設定

最開始時,研究者認為對氣候參數進行改變,增加或者減少天氣數據,可形成相應的氣候情景,再將農作物的模型輸入進行模擬,就能夠對氣候變化在農作物生產中的影響進行觀察[1]。此種方法以實時測定的天氣數據為依據,人為給出氣溫、降水變化范圍,具有評價效率高、操作簡單、參數敏感性反應準確等方面的優點,但不能動態對空間、時間的變化情況進行處理,人為的天氣設置存在一定隨意性,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此外,在進行農作物生長模擬時,大多未考慮病蟲害的影響,而在氣候變暖的影響下,病蟲害很有可能增多,這是農作物生長模擬模型需要改進的一個地方。

1.2當前與未來農作物生長情況對比

有研究者通過GCM(大氣環流模式)的應用,對未來天氣可能出現的情景進行模擬,以GCM輸出的網點值為依據,將其與本地以往氣候結合在一起,設置出未來的氣候情景。但近些年來,比較常用的方法是把植物生長模型與GCM結合在一起,對氣候在農作物生長、產量等方面的影響進行評價。具體來說,就是假設未來農作物種植方法、品種、技術與當前一致,將其放到模擬出來的未來氣候條件下,模擬當前農作物在未來氣候變化中的生長情況,并對當前氣候中農作物生長情況與未來模擬氣候中農作物生長情況進行比較,以此來對氣候變化在農作物生長發育中的影響進行分析。

上世紀 90年代,江蘇農業科學院應用 GISS、GFDL、UKMO在我國相關網格點上輸出的值,將其與近30年來歷史氣候的資料結合,生成了我國二氧化碳增加情況以及二氧化碳變化時的氣候情景,將相關農作物模型運行到以上情景中,對氣候變化在我國南方水稻、華北平原上小麥、大豆等農作物生長中氣候的影響進行了系統性評價,在以此實驗為依據,提出了相應的農業生產對策,這種方法能夠將未來農作物生長情況與當前農作物生長情況放到一起進行比較,但在具體的研究中,大氣環流模型存在不確定性,分辨率不高,輸出來的網格月均值不能被直接應用到農作物模型中,大多數將二氧化碳的平衡態作為基礎,與實際情況有一定差異[2]。此外,大氣環流模型只適用于能夠實現天氣實時監測的地方,難以大范圍推廣應用,氣候變化后,農民勢必會對生產方法、種植制度、種植品種等進行改變,以適應氣候變化,因此這種評價依然存在一定的不準確性。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應該將農作物的栽培與管理技術考慮到其中,使研究更貼近實際,更加準確地對農作物生長中氣候的影響進行評價。

1.3區域氣候模式的應用

近年來,研究者在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方面的評價有了新的進展,將區域氣候模式與農作物模型結合在一起,來對氣候變化情況進行模擬,以此來對農業生產中氣候的影響進行評價。區域氣候模式可以直接模擬出近日的天氣數據,并在農作物模型中輸入,這是大氣環流模式的一種改進,能夠將天氣數據中不確定性降低,不但能夠提高天氣模擬的分辨率,而且對二氧化碳漸變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考慮??傮w上看來,區域氣候模擬具有更為理想的適用性,但區域氣候變化情景的模擬需要建立相應的氣候模式,并以此為基礎,而區域氣候情景的模擬需要以未來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的預測為依據。

2 結語

氣候變化對氣候資源分布的格局造成了影響,導致氣候資源重新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對農業生產活動造成了影響??傮w而言,氣候熱量資源增加,但分布具有不均勻性,北方地區氣溫增加的幅度比南方大,冬季氣溫增加幅度比夏季大,夜間氣溫增加幅度比白天大。而農作物的生長對氣候有嚴格的要求,近年來,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我國局部地區頻發惡劣天氣,嚴重影響了正常的農業生產,因此需要對氣候變化進行研究。當前,很多研究者應用不同的方法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各種研究方法存在差異性,各有優點及不足。在以后的研究中,相關研究人員應該積極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研究過程中注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與本地區實際氣候與農作物相符合的研究方法,以得到更加客觀的研究結果。

[1]郭建平.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生產的影響研究進展[J].應用氣象學報,2015,6(01):1-11.

[2]李翠華.氣候變化對農業氣象災害與病蟲害的影響[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6,2(03):115.

S162

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6.16.060

于平,本科學歷,雙遼市柳條鄉農機站,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生產。

猜你喜歡
氣候變化氣候農作物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2)》發布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氣候變化與環保法官
氣候變化:法官的作用
瞧,氣候大不同
氣候變暖會怎樣?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打通“網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