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見的城市》
——卡爾維諾敘事空間的想象和隱喻

2016-03-28 18:16徐秋染
關鍵詞:波羅馬可卡爾維諾

徐秋染

(西南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610041)

《看不見的城市》
——卡爾維諾敘事空間的想象和隱喻

徐秋染

(西南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610041)

伊卡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看不見的城市》是一部語言精練,風格獨特,結構新穎,意義深遠的作品。新奇的敘事策略是現代文學的藝術范本,充滿想象的敘事空間是對后現代城市的反思,寓言式的書寫是對文學語言的隱喻?!犊床灰姷某鞘小穯l人們的想象,帶給讀者哲思。細讀此作,不僅可以看到卡爾維諾的小說藝術追求,亦能知曉其文學理想和文學期盼。

晶體;空間;后現代;敘事;隱喻

“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從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說的一切東西的書。一部經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它不斷在它周圍制造批評話語的塵云,卻也總是把那些微粒抖落掉?!盵1]《看不見的城市》(1972)即是一部經典之作,是一部向讀者“敞開著”的作品。它體現了伊卡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對小說敘事空間的探索,是其追求新穎敘事結構的典范之作?,F代文學語境下,它的敘事策略和空間結構體現出豐富的文化、語言和風俗習慣等問題。細讀《看不見的城市》,我們能看到卡爾維諾對小說創作藝術做出新的努力和嘗試,同時也能了解其小說創作原則和文學理想。

一、空間想象——“晶體”狀敘事空間

“晶體”既是卡爾維諾小說的創作理念,也是小說敘事的獨特結構??柧S諾認為自己是晶體派,《看不見的城市》也是他認為最能體現晶體結構的作品。不同于傳統小說的敘事方式,《看不見的城市》淡化了情節、沖突、人物和環境,簡化了一切冗余的語言,行文如散文又似寓言??柧S諾把各種考慮、各種經歷和各種假設都集中到同一個形象上,而這個形象就是“晶體——象征表面結構穩定而規則”[1]69。城市的形象“像晶體那樣有許多面,每段文章都能占有一個面,各個面相互連接又不發生因果關系或主從關系。它又像一張網,在網上你可以規劃許多路線,得出許多結果完全不同的答案”[1]70。同時它還可以 “表現幾何圖形的合理性和人類生活的混亂狀態之間的矛盾”[1]70。它又是一個完整的結構,在其中我們必然發現“一個情節,一個旅程,一個結論”[1]前言3。

《看不見的城市》以對話的形式記述了馬可·波羅和忽必烈汗關于城市的討論和思考,并以短小獨立的篇幅描繪了馬可·波羅記憶中的城市風貌。全書共9章,分11個主題(城市與記憶、城市與欲望、城市與符號、輕盈的城市、城市與貿易、城市與眼睛、城市與名字、城市與死者、城市與天空、連綿的城市、隱蔽的城市),每個主題包括5個不同的城市??柧S諾匠心獨運地把城市排列成對稱狀,首尾兩章各9個城市,其余每章各5個城市。不同主題的城市依次出現,形成了5、4、3、2、1的結構模式。這種結構帶給讀者奇幻的閱讀享受:讀者可以選擇按照目錄順序進行閱讀,感受新奇多變的城市風貌;也可以選擇按照相同主題進行跳躍式閱讀,從而探索同一個主題下5個不同城市共同的秘密。55個以女人命名的城市如同55個容貌各異、風姿綽約的女性一樣充滿魅力和吸引力。它們形成了一個立體多面的晶體結構,生動、鮮明,能折射出七彩的光芒,似真似幻,似實似虛。它們之間沒有嚴謹的邏輯關系,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時間關系。因為你既無法通過馬可·波羅的敘事描繪出一幅行跡清晰的旅行路線也無法斷定它們彼此的地理坐標。55個城市甚至都是威尼斯城的一個側面:

天就要亮了,他說:“陛下,我已經把我所知道的城市都講給你聽了?!?/p>

“還有一個你從未講過?!?/p>

馬可·波羅低下頭來。

“威尼斯?!笨珊拐f。

馬可笑了?!澳阋詾槲乙恢痹谥v的是其他什么東西嗎? ”

皇帝不動聲色?!翱晌覐奈绰犇闾峒八拿??!?/p>

馬可說:“每次描述一座城市時,我其實都會講一些關于威尼斯的事?!盵2]

每個側面搭建起一個龐大的立體空間,讀者穿梭其中,探索路徑,尋找出口。威尼斯像是這個晶體的內核,不斷向外衍生,又不停向內擴張。于是55個城市生長成了一個有著生命力的完整的晶體,像是一個自行生成的宇宙,充滿了奧秘?!拔业牡蹏怯盟Р牧辖ㄖ?,它的分子排列形式完美無瑕。正是元素的激蕩才產生出堅實無比、絕妙無倫的金剛石,產生整座有許多切面的透明的大山?!盵2]60馬可·波羅旅行(巡查元帝國遙遠的邊疆城市)經過的城市在忽必烈汗眼中構成了帝國“金剛石”般的形象,忽必烈汗看到、想到的“透明的大山”也是卡爾維諾給讀者建造的美輪美奐、獨一無二的晶體空間。

二、后現代城市的空間隱喻

如果說現代主義是在工業時代重建深刻的文明,那么后現代主義就是對“現代文明”的拆解和反思。后現代主義從哲學領域跨度到建筑學領域是思想轉為實踐,這種實踐也在不斷擴大、蔓延,人類的生活、交流受之影響又體現其特征和意義。我們生存的城市不僅是具體實感的社會空間,也是一個個由我們自己親自建立起的實踐空間,同時也是岌岌可危的精神空間:充斥著現代人的種種焦慮、天馬行空的想象、浮華的美夢、麻痹的感覺、狂躁的熱情和迷惘與失落等。

《看不見的城市》關于現代城市的討論時而含蓄時而清晰。我們像是生活在阿爾米拉(輕盈的城市3)。

“沒有一點看上去像個城市的地方,只有管道除外。 ”[2]49

一個在工業時代的瘋狂中誕生的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我們像是生活在塔瑪拉(城市與符號1)。

“眼中所見的不是物品,而是意味著其他事物的物品的形象:牙鉗表示牙科診所,陶罐表示酒館,戟代表衛隊營地,天平代表蔬菜水果鋪?!盵2]12

一個被符號取代的城市,一個被符號扼殺的城市。我們像是生活在阿納斯塔西亞(城市與欲望2)。

“只能喚起你的一個個欲望,再迫使你把它們壓下去,而某天清晨,當你在阿納斯塔西亞醒來時,所有的欲望會一起萌發,把你包圍起來?!盵2]10

一個充斥著欲望的城市,這里我們不斷與欲望斗爭,最終卻被欲望俘虜。我們像是生活在阿格勞拉(城市與名字1)。

“從前認為平常的,如今已經標的古怪,從前以為怪誕的,如今已經成為習慣,而且由于德行與過錯的觀念的改變,使得它們不再帶來美譽或惡名?!盵2]67

一個道德與法律在不斷更改準繩的荒誕之城。我們像是生活在萊奧尼亞。

“城市在逐年擴大,清潔工就得越走越遠;垃圾越堆越多,越堆越高,所占面積的半徑也越來越大,新材料的制造工藝越來越高,垃圾的質量也隨之越來越高,經久耐腐,不發酵,不可燃。 ”[2]114

一個被人類生活所寵愛也被人類生活所陷害的城市。

于此種城市環境中生存的我們在畏懼和希望中不停筑造理想城市,但理想是時間操控下的傀儡,是欲望的吊詭,我們愈是汲汲營營搭上巨大的時間成本,愈是望塵莫及。城市迅速擴張,是我們在接近理想,但我們像牧羊人一樣被困在不斷擴張的“切奇利雅”(連綿的城市4)。

可牧羊人還有幾只羊,雖長了疥瘡卻能辨認出交通安全島是曾經的鼠尾草場,我們呢?城市變得雷同,是理想在拒絕我們靠近,我們只能生活在“特魯德”(連綿的城市2),無論啟程離去還是歸程抵達都是同一個“特魯德”,變換的只是飛機場的名字。我們應該像柏爾修斯一樣飛到另一個世界,告別人類沉重的王國?!懊庠馔纯嗟霓k法有兩種,對于許多人,第一種很容易:接受地獄,成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第二種有風險,要求持久的警惕和學習:在地獄里尋找非地獄的人和物,學會辨別他們,使他們存在下去,賦予他們空間。 ”[2]166這是卡爾維諾的啟示:在城市里保持適當的距離,而距離就是我們需要的空間。

我們都是城市中的旅人,每到一個城市就會發現一段自己未曾經歷的過去:已經不復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擁有的事物的陌生感?!皠e的地方是一塊反面的鏡子。旅行者能夠看到他自己所擁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擁有的和永遠不會擁有的是何等的多”[2]27。旅行人馬可·波羅告訴我們,他到過的城市,他描繪甚至參與想象的城市都是威尼斯的一個側面,而威尼斯不僅是馬可生存的真實空間,更是他精神的寄托與心靈的安置所。我們應該像馬可一樣給予“威尼斯”空間,“威尼斯”就是我們要在地獄中尋找的非地獄的人和物,是我們需要釋放的精神空間。

忽必烈汗懷疑馬可·波羅講述的城市是否存在:“你的那些城市現在不存在,或許從來就不曾存在,肯定將來也不會存在?!盵2]59這也許是所有人的疑惑。但卡爾維諾告訴我們:“看不見的風景決定著可視的風景。 ”“看不見”的是“輕”,“輕”讓我們反思現代城市的沉重。這是卡爾維諾留給我們的啟示,但今天我們卻依然生活在55個城市所揭示的預言中:坐困愁城,畫地為牢,沉重已是不可逃脫的危機?!靶涡紊南拗凭褪巧钪械闹刎?,社會生活與私人生活中的種種限制,像一張網眼細小的大網越來越緊地束縛著人類生活?!盵1]7我們處于后現代城市生活的危急時刻,而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也在生長我們的夢想。我們必須尋找出路,而出路或許正是:輕逸。

三、文學敘事的隱喻

“一些心理分析的批評家在馬可·波羅對威尼斯的回憶中找到了這本書深深的根,而馬可·波羅的回憶就像是對記憶的最初原型的回歸。而結構符號學的研究者們則說應該在這本書的正中心點尋找:他們找到了一種不存在的圖像:名叫寶琪的城市?!盵2]8我們應該向書中尋找,只有文字本身能帶給我們閱讀的收獲。在殘雪的《〈看不見的城市〉細讀》中,或許我們可以得到另一種卡爾維諾的啟示。

《看不見的城市》不僅是關于現代城市的反思和隱喻,也是卡爾維諾對文學創作的思考,對敘事藝術的探索??柧S諾用虛構敘事創造了一個可然世界,這個可然世界是卡爾維諾憑借語言的力量建構的文學世界:輕逸的語言填充了空間,幻想描繪了可視形象,旅行人馬可·波羅在講述中筑造了文學理想,忽必烈汗在傾聽中成為了理想讀者,城市是現在、未來文學可能存在的狀態及特征,記憶是歷史,貿易是交流,欲望是語言權利,天空是幻想,符號和名字是文學本身,死者是內容??柧S諾建造了一座文學城市,被吊死的篡位者向你訴說什么是歷史,遺棄在碼頭的襁褓里的嬰兒告訴你什么是未來。

每一次旅行即是一種敘事,小說家扮演不同的旅行者,拆解旅行的記憶,再把它們調換、移動和倒置,以另一種方式重新組合。旅行也是為了回歸,馬可·波羅“越是在遠方城市陌生的小區里迷失方向,就越能了解為到達該城所經過的那些城鎮,再回首追溯旅程各站,重新認識當初起航的海港和年輕時所熟悉的地方,孩提時終日奔跑過的威尼斯的小廣場和自家周圍的一切”[2]26。旅行是小說家的冒險,越是陌生之地越是能認識到屬于自己的最本質的內在。精神和情懷都凝聚于此,每一個讀者都在尋找書中的“威尼斯”。

“只有馬可·波羅的報告能讓忽必烈汗穿越注定要坍塌的城墻和塔樓,依稀看到那幸免于白蟻蛀食的精雕細刻的窗格?!盵2]4馬可的敘事決定了忽必烈汗的目光所及,但讀者也有更多的審美期待,“令忽必烈汗最感興趣的是它們周圍的空間,一個未用語言充填過的空間”[2]39,我們期待小說家的語言帶來的驚喜和感動,卻又害怕被自己語言禁錮,反而希望有空白出現,不需要任何語言填寫,只在閱讀的過程中把自由的地帶補充,把它豐富?!安_講述那些地方每天每夜的生活時,又找不到合適的語言,結果,還是回到用手勢、表情和目光來表達?!盵2]40于是忽必烈汗從那些未經馬可的言語修飾過的物件上面,揣摩出了三座城市:“第一座城市是一條魚逃離了鸕鶿的長嘴,卻又落入了漁網;第二座城市是一個赤條條的男子跳過火堆,竟安然無恙;第三座城市是一個骷髏頭,發綠霉的牙齒咬著一顆圓圓的白色珍珠?!盵2]21從語言的留白處,忽必烈汗獲得了屬于自己的認識,它們象征了“絕望、勇氣和終極之美”[3]。讀者便明白了:這是偉大的藝術才擁有的瑰寶,偉大見于空白,見于自由。

“看不見的城市”不是因為我們不可生活,而是因其是馬可記憶中的城市。馬可·波羅靠講述來記錄它們的存在。講述的開始卻是遺失的開始?!坝洃浿械男蜗笠坏┍辉~語固定住,就給抹掉了?!盵2]87小說家既擔心因描述而失去故事,又害怕因不描述而不能使其存在,語言充滿困惑和痛苦。馬可與可汗進行著蒙太奇般的對話,也是因為對語言的懼怕和期望??柧S諾卻能出色地掌控所有的秘密,或許“根本不存在那些辛苦、吶喊、傷疤和惡臭,只有這株杜鵑花”[2]116,他還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也擁有一個秘密:它只知道離開,不知道返航?!犊床灰姷某鞘小访恳欢螌υ挾伎煽醋饕粋€結尾,最后一段對話也未必是真的結尾。但它已經起航,就在馬可·波羅對忽必烈汗的旅行匯報中??柧S諾操控了秘密,秘密中還有深沉的啟示:

馬可·波羅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地描述一座橋?!翱墒?,支撐橋梁的石頭是哪一塊呢?”忽必烈汗問?!罢鶚蛄翰皇怯蛇@塊或者那塊石頭,”馬可答道,“而是由石塊形成的橋拱支撐的?!焙霰亓液鼓爻了剂艘魂?,然后又問:“你為什么總跟我講石頭?對我來說只有橋拱最重要?!辈_回答:“沒有石頭,就不會有橋拱了。 ”[2]82

這場討論如同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理解分歧,作者渴望呈現的是A,但讀者或許期待的是B,但A和B其實擁有同樣的本質。橫亙于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作品在不停地被質疑和被闡釋之間變得完整和豐富。石頭和橋梁實質上是卡爾維諾的文學思考:語言和形式(詩學)的關系。小說真正的意義究竟是在于 “石頭”——語言,還是在于 “橋梁”——形式,或許卡爾維諾已經給出了答案:“沒有石頭,就不會有橋拱?!?/p>

沒有馬可·波羅的旅行,就沒有忽必烈汗關于城市的認識。然而講述并不能掌控故事,側耳傾聽才能擁有故事。小說家的旅行只是創作的一半,剩下的一半需要讀者來完成,讀者最終成就一部作品。小說家給作品生命,而讀者卻讓它成長??珊沟牡貓D冊上是不計其數的城市,有些城市可汗已完全了解,如元大都,無需馬可的描繪;有些城市需要通過馬可的旅行來確認,如君士坦丁堡;有些城市早已在歷史中坍塌,只留下廢墟,如特洛伊;有些城市卻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如紐約?!爸灰糠N形式還沒有找到自己的一座城市,新的城市就會不斷產生。一旦各種形式窮盡了它們的變化,城市的末日就開始了?!盵2]141每一種文學都有它的形式,傳統的文學敘事已經被荷馬、塞萬提斯、司湯達和巴爾扎克等偉大作家發揮到極致,卡爾維諾正是要尋找新的形式賦予文學以新的生命。他傾向于 “把語言變成一種沒有重量的東西”[2]16,用輕逸取代以往小說家們選擇的沉重,用輕逸來建造新的文學城市。但未來的某天這新的形式也會被取代,卡爾維諾希望小說家們的旅行(或冒險)不要停止,阻止“城市末日”的來臨。

四、結語

《看不見的城市》不僅是卡爾維諾關于小說形式的探討,也是關于小說藝術的思考。馬可·波羅和忽必烈汗的對話既是言語的交流也是思想和心靈的交流。在不斷地交流中,城市的面貌得以呈現,城市的形式得以構筑,城市的隱喻得以鋪展,

以“城市”為象征的文學(語言與詩學的思考)得以創造?!犊床灰姷某鞘小肥且徊繋Ыo人思考的“開放著”的作品,是卡爾維諾向讀者做出啟示:未來小說應該走向何處,如何行走。同樣,它也承載了卡爾維諾的文學夙愿:小說家們要繼續冒險,關于形式和語言的思考不要停止。

[1] 伊卡洛·卡爾維諾.美國講稿 [M].蕭天佑,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4-5.

[2] 伊卡洛·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M].張密,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86.

[3] 殘雪.輝煌的裂變——卡爾維諾的藝術生存[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9:112.

責任編輯:羅清戀

“Invisible City”——Imagination and M etaphor of Calvino’s Narrative Space

XU Qiura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Italo Calvino’s “Invisible City”is a meaningful work with accurate and concise language,unique style and novel structure.New narrative strategy is amodel ofmodern literary arts.Full of imagination narrative space is a reflection of the postmodern city.Allegorical language is literarymetaphor of “poetry and language”. “Invisible City”inspires people’s imagination and arouses the reader’s philosophizing.Perusing thiswork,you can notonly see Calvino’s novel art pursuit,but also understand Calvino’s ideal literature and literature anticipation.

crystal;space;post-modern;narrative;metaphor

I106

A

1673-8004(2016)03-0049-05

2015-11-15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學2015年研究生創新型科研項目“《看不見的城市》——卡爾維諾敘事空間的想象和隱喻”(項目號:CX2015SP182)的研究成果。

徐秋染(1989— ),女,河南永城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美學研究。

猜你喜歡
波羅馬可卡爾維諾
卡爾維諾的月球計劃
卡爾維諾(素描)
卡爾維諾名言五則
小說終須是『寓言』——合說汪曾祺與卡爾維諾
麥恩是條多情的狗
馬可 時光の味道
馬可的音樂遺產
小熊波羅不想睡覺(二)
小熊波羅不想睡覺(一)
馬可·波羅來過中國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