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家校合作問題的思考

2016-03-28 18:16廖琴
關鍵詞:家校家長學校

廖琴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北京 海淀100000)

小學家校合作問題的思考

廖琴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北京 海淀100000)

兒童的教育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只有學校、家庭密切配合,優勢互補,協調一致才能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目前我國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有:合作內容狹窄、合作水平偏低、缺乏本土化的合作方式、對弱勢群體的研究不足。為此,必須喚起家長與學校的合作意識,提高教師、家長的合作能力,加強各部門監督指導,促使家校合作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家校合作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重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結合,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合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現狀而言,無論是理論研究的深度還是實踐探索的廣度都有待開拓,與此同時,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在實踐當中往往沒有得以落實。以南充市某小學為例,教師常常在安全活動課、班會、晨會等場合強調遵守“紅燈停、綠燈行;寧等三分、不快一秒”的交通守則,但每天放學經過十字路口時,總有一些家長牽著孩子的手冒著車流闖紅燈。這種錯誤的家庭教育造成學校與家庭對兒童的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是互相沖突,極易造成孩子價值觀混亂,感到無所適從,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使學校教育付諸東流,更嚴重的是容易導致兒童的道德行為出現偏差。因此,走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背離的窘境,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家校合作的道路迫在眉睫。

一、小學階段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家校合作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都存在不足之處。在理論研究方面,缺少深層次的探索和量化研究,停留在對國外經驗的零散介紹與借鑒上,對弱勢群體的研究不足。在實踐探索方面,學校高高在上單向灌輸,相關部門缺乏監督指導,合作內容主要圍繞學生智育進行,內容狹窄。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合作水平偏低,效果甚微

英國北愛爾蘭大學教授摩根等人按家長參與的層次將家校合作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低層次的參與,如訪問學校、參加家長會、開放日、學生作業展覽等活動,家長聯系簿、家長小報、家庭通訊也屬于此類;第二類是高層次的參與,包括經常性的家訪、家長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幫助制作教具等;第三類是正式的組織上的參與,如家長咨詢委員會等[1]。目前我國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長會、家長聯系簿、教師家訪、校訊通、家長開放日等。按照摩根教授的分類,我國的家校合作是最低層次的參與。

在當前家校合作過程中,主要表現為學校單方面的灌輸,學?;顒右越處煘橹行?,缺乏對家長需要的考慮,家長只能被動接受、簡單配合教師和學校的安排。即使認為學校的一些決策不合理,但迫于學校的行政壓力,也只能服從,使得合作水平偏低。美國學者瓊斯與西鮑特根據互動雙方各自的行為動機以及對彼此行為的期待,將人際互動分為四種:假相倚、非對稱相倚、反應性相倚和彼此相倚。非對稱性相倚指的是一方主要根據自己的計劃作出反應,另一方則以對方的反應作為自己行為的依據,是種不平等的相倚。彼此相倚是指雙方既能根據自己的計劃作出反應,同時又可根據另一方的言行采取行動,彼此都是控制者[2]。根據這一人際互動分類,我國目前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合作就屬于非對稱性相倚型,缺乏真正的互動。

(二)合作內容狹窄,家庭成了學校的延伸

當前,家校合作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學生學業成績這一方面,極少涉及對家庭教育的指導、道德品行的規范。學校以應試為中心,為了提高教育成效,一味要求家長對子女進行與學校同步的智能培養,配合學校提高學生成績,校訊通也成了給家長布置任務的工具。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不僅不讓孩子做家務、參加社會實踐,還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每天最關心的也是孩子的學習情況,忽視了對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這就使得本來應該包含生命教育、道德教育、愛的教育、心靈教育與審美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家庭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延伸。家庭失去了它本身的教育功能,造成現在許多學生高分低能,為人處事、道德品行和社會規范方面存在問題。

(三)合作方式單一,家長指導教育不足

初中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學生無法擺脫小學寫作思路、閱讀量不足等問題;而對于部分教師,也存在著作文指導不足、方法不對、針對性差等問題。本文根據學生實際寫作水平,討論初中語文教學現狀,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我國現行的家校合作方式,如家長會、家長委員會、家長聯系簿、家長開放日等,大多是借鑒別國經驗,甚至照抄照搬,忽視了我國發展的特殊性和時代性。如作為增強學校與家長之間聯系的家長委員會,其規章制度的建立不夠完備,且沒有對成員的資格、選拔和參與做出明確的規定[3]。成員主要是由班級或學校有權勢地位的家長組成,通常是指定而不是民主選舉,成員們也很少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決策,委員會形同虛設,難以收獲成效。

在家長教育方面,雖然我國已經創辦了家長學校,但由于經費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加上缺乏針對性的教材,師資力量不足,家長參與度不夠,結果使得教育流于形式,取得的效果甚微。此外,本來承擔著家長教育功能的家長會,也成了簡單的匯報會,往往只宣布成績、表揚優生、敦促后進生,不僅沒有讓家長發言交流,也沒有對家庭教育提供相應的指導。

二、當前小學家校合作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當前我國小學階段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根本上是由家長、學校和教師對家校合作重要性認識不夠而引起的。認識不到位就造成相關部門缺乏相應的政策指導與教育培訓,家長和教師缺少提高自身教育素養的途徑,使得家校合作長期處于合作層次不高、合作水平偏低的狀態。

(一)學校、家長對家校合作認識不到位

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的,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學校教育也難以獲得預期的效果[4]。當前,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對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認識程度都還不夠,沒有認識到學校教育只有取得家長的支持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也沒有認識到家長資源的獨特性與重要性。許多教師往往以能者自居,認為家長不懂教育,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不僅會給他們增加壓力和麻煩,而且也不會對孩子的教育帶來任何幫助,于是教師們很少主動與家長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只是根據對孩子在校期間的片面了解制定一些教育教學計劃,這難免使一些計劃不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當然就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由于缺乏有效的家長教育,許多家長尚未理解家校合作的含義,加之受傳統思維方式影響,認為教育是教師的事情,自己只需要照顧好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并未認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此外,一些家長也不熱心于主動與老師交流,而教師精力有限,并不能照顧到每一位家長,這就會使部分家長與教師的交流合作出現空白,不利于制定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利于促進他們更好地成長發展。

(二)教師、家長的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良好的溝通是合作的基礎,教師是否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會直接影響家長與學校合作中參與程度的高低。但就現狀而言,許多小學教師不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沒有掌握溝通的技巧和要求。由于缺乏良好的溝通,家長與教師很難取得合作,從而達成一致的教育目標和教育要求。我們常??梢钥吹揭韵录彝ソ逃蛯W校教育相背離的現象:教師在學校教育孩子們要愛護壞境,不亂扔垃圾,但放學時,家長接到手里有垃圾的孩子,就奪過孩子手中的垃圾,隨手扔在地上;教師在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寧等三分、不快一秒;紅燈停、綠燈行”,但在十字路口,總有一些家長牽著孩子的手冒著車流闖紅燈。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塌下來?!盵5]由于教師與家長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合作,致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背離,以致學校教育的效果被削弱,甚至被完全抵消,教師重復教育,造成資源浪費。

(三)相關部門缺乏指導規范合作方式

我國目前家校合作活動隨意性強,歸根結底在于缺乏相關政策的有效指導使得家長教育、教師培訓和家校合作活動流于形式。明確的法律規定是合理行使權利的保障,我國至今尚未頒布一部保障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的法律文件,使得家長不能合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在參與學?;顒又兄荒芴幱诒粍拥牡匚?,也不能真正參與到學校教育教學計劃之中,難以發揮家長這一特殊重要資源的作用。此外,強有力的監督是確?;顒佑行нM行的基礎,目前,教育部門對學校開展家校合作缺乏監督和評估,使得一些學??沼锌谔?,行動并未落到實處。

三、促進小學家校合作的策略思考

(一)提高共育意識、明確家校雙方責任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家長和學校充分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才能有效開展家校合作。美國西南教育發展實驗室的一個報告顯示:當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教學時,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就更好,愿意呆在學校的時間就越長,也更加喜歡學校[8]。首先,教師、學校管理者應提高對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認識。教師應改變高高在上的態度,尊重家長,重視家長這一寶貴的教育資源,加強共育的責任意識,避免教育的不一致而導致學校教育效果的削弱甚至抵消。根據哈格里夫斯的定義:“真正的合作文化是深層次的、個人的和持久的,是教師日常工作的中心部分?!盵9]所以,教師應該把家校合作列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主動與家長聯系,全面了解學生,傾聽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工作。

其次,還應該提高家長對家校合作的認識。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像兩股力量,根據力學定律,只有兩個力的方向一致時,才能發揮最大力量。同時,家長應該明確自己的教育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針對性和感染性。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一階段模仿性強,且尚未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家長的一言一行會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家長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與學習,主動閱讀一些家庭教育類的書籍,參加家長學校、聆聽講座等,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并主動與教師聯系,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狀況,明白每一階段的家校合作共育目標,以便更好地參與學校合作。

(二)聯合多方力量,提高家長和教師的合作能力

家庭教育是非專業、非正規的教育,許多家長都缺乏科學教育的知識,這就需要政府、社區以及學校共同參與,指導家長科學教育。

學??梢圆欢ㄆ谂e行一些家庭教育類講座,分發家庭教育知識手冊,也可以利用家長會,給予家長一些教育的意見和建議。比如幫助家長了解不同時期孩子發展的規律以及學習、道德品行及生活習慣的要求;明白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在學習、生活和成長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對策;理解關于兒童發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和實踐情況。

政府部門應該重視家庭教育,給予家庭教育一些政策指導和資金支持。如開辦網上家長學校,讓家長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有針對性地學習;開通免費家校熱線,當家長遇到教育問題時,可以通過熱線電話來獲得幫助;編寫一些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教材,使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子女教育問題;還可以在農民工集中的工地開展一些免費的家長培訓,加大教育知識的宣傳與普及力度。與此同時,加強社會援助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對于社會資本較弱的家庭而言,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建設不僅依靠教師和學校的主動關心與幫助,社會團體、志愿者組織和個人也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3]。在美國,為了避免家長由于帶小孩、做家務或者上班等原因不能參加學?;顒?,專門設立了志愿者協會,志愿者們可以幫助家長帶小孩、做家務,以確保家長能夠抽出時間來參加學?;顒?,或者由志愿者代替家長參加學?;顒?,并把活動內容傳達給家長,從另一個角度讓家長參與到學?;顒又?。此外,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家長行使權力、提高合作能力的保障。早在1970年,美國國會就將家長參與學校的權利納入聯邦教育法規,明確的法律法規為美國中小學家校合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10]。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政府部門及時制定一部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規,明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使家長和教師成為平等的合作伙伴,由當前的非對稱相倚型互動轉變為對稱相倚型合作,建立起友好的“搭檔關系”。在對稱相倚型合作模式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與心理發展的情況有更為全面的了解,同時又能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得學校決策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當家長的意見被學校采納時,他們參與學?;顒拥膭恿蜁鰪?,就更愿意配合學?;顒?,從而推動家校合作形成良性循環,提高合作水平。

在社區方面,學校應與所在社區合作,讓社區工作者通過宣傳手冊、多媒體等方式及時把學校的發展情況告知家長,讓家長及時了解到學校的情況;傳播一些指導家庭教育的方法并拓寬家長提升自我的途徑,進一步加強學校與家庭的合作。

就教師而言,在職前培養階段可開設《家庭教育學》《家校合作》這一類課程,讓他們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掌握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技巧,以便他們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協作,推動家校合作的有效開展。在職培訓階段,學校應定期舉辦家校有效合作類的講座,傳遞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請一些在家校合作方面突出的教師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同時,當地教育部門應根據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地編制指導教師專業成長和推動家校合作方面的地方教材,為教師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提供良好的條件。

(三)建立制度化的聯系渠道,多元化的聯系方式

目前我國的家校合作普遍存在隨意性強的弊端,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象,必須將聯系方式制度化、規范化,形成長效的合作機制。

1.定期召開“討論式”家長會。改變目前教師“一言堂”的方式,由家長或教師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了解學生在家的行為習慣與學習狀況,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并利用會議適時有效地指導家庭教育,在充分尊重家長的前提下達成更好的合作。

2.定期分發、填寫家校聯系手冊并做出評定。手冊可以包括教師聯系方式、教育教學計劃及學校大型活動、家長和教師的信息反饋、學生的主要事跡與成就、教師及家長的建議等內容[11]。利用家校聯系手冊,家長可以更為清楚地明白孩子在校的情況,及時糾正一些發展問題;教師也更為全面地掌握學生的總體情況,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育效果。學校定期或不定期的對手冊進行評定,既可以監督教師是否認真執行,又可以發揮評價的反饋調節與導向激勵功能,提高教師和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3.利用網絡平臺建立班級通訊QQ群和校園網之家校合作欄目。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加強教師、家庭和學校之間的交流。家長通過瀏覽校園網之家校通一欄和班級QQ群,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與老師溝通交流。還可以在群里面與其他家長交流探討家庭教育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地告知家長學校近期的活動與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指出在這一成長階段容易出現的問題,并對家長提供一些教育方法的指導,及時糾正成長問題,達成一致的教育目標。

4.定期舉行親子活動或家長開放日活動。由于小學孩子年齡尚小,定期舉辦親子活動不僅可

以增添教學樂趣、寓教于樂,還可以使家長更為全面真實地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明白學校的教育目標,以便更好地與學校合作,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此外,家長走進學校參與活動,可以從家長的角度發現學校辦學的不足之處,并向學校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學校虛心采納并做出改進,從而提高辦學質量。

[1] 侯娟.談家校合作的問題與對策[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23(4):1-7.

[2] 劉麗湘,劉力全.淺析從非對稱相倚型到彼此相倚型師幼互動的構建[J].學前課程,2007(8):14-18.

[3] 陳鵑.美國家校合作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0(6):155-157.

[4] 晨曦.斯賓塞的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3.

[5]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264.

[6] 楊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山東:曲阜師范大學,2014.

[7] 林玲.家校合作關系的檢視[J].教育科學研究,2013(6):44-49.

[8] 黃河清.美國家校合作管窺[J].教育評論,2008(6): 162-165.

[9] 宋改敏.教師是怎樣營造合作文化氛圍的[J].教育學術,2011(5):25-28.

[10] 李國強.家庭社會資本:家校合作的重要影響因素[J].中國教育學刊,2009(11):21-24.

[11] 朱紅.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與家校合作關系構建[J].教育探索,2012(1):106-107.

責任編輯:吳 強

The Thinking of Cooperation for School and Home

LIAO Qin
(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Haidian Beijing 100000,China)

It is difficult to complete children’s education by school alone.Only schools and families closely cooperate,can form a consistent approach to promote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Our home-school issues exist at present:short of content,lowlevel of cooperation,lack of localization of cooperation and research on vulnerable groups.Therefore,wemust arouse the sens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schools to improve the cooperation,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of various departments to promote home-school collaborating in a planned way with purpose.

home-education;school-education;home-school cooperation

G626

A

1673-8004(2016)03-0120-05

2015-10-14

廖琴(1993— ),女,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家校家長學校
教育(2022年20期)2022-07-05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學校推介
家長請吃藥Ⅱ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家校合作,讓“名著導讀”落到實處
家訪是家校聯系的"潤滑劑"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