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傳統道德在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中完成現代化構造的作用

2016-03-28 10:02郝帥
2016年5期

郝帥

摘要:現有傳統道德教育存在形式主義偏重、缺乏實踐性、脫離高校群體基礎等方面的不足之處,必須予以現代化構造。傳統道德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培養中的現代化構造必須遵循重點性、匹配性、前沿性等原則。其具體實現途徑包含理論儲備、長效機制構建、保障評價機制構建以及人力資源隊伍儲備等方面。

關鍵詞:傳統道德;現代化構造;規范意識

毋庸諱言,自我國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務后,尤其是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現今我國社會的誠信體系已極度缺乏,甚至可以說我國目前正處于一個傳統道德體系轟然倒塌而新的現代文明社會的道德體系尚未建立的一個價值觀念幾乎處于真空的時代,也即我國目前正處于一個“道德信仰危機”的時代,①而這種危機已經慢慢滲入到人們的內心,而恰恰是這樣的一個目前處于信仰缺乏的民族又深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尤其強調誠信等道德觀念,即“義”、“信”的重要性。②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應當如何將傳統道德加以現代化改造,從而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績效,是頗為值得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本文擬以大學生規范意識的缺乏為引入問題,對上述問題加以探討,以期對理論探討和學生工作的實踐有所裨益。

一、問題的提出

案例:浙江某校圖書館與學生宿舍之間為一塊綠化的草坪,之前學生去圖書館必須繞過草坪周邊的道路。后來,伴隨著不斷有學生踐踏草坪通向圖書館,草坪上就多了一條路,事后,學校按照學生足跡鋪墊了青石板供學生通行。事后不久,學生又從草坪不同的周邊踐踏出了不同的道路。

筆者將以上現象的本源概括為“規范意識的缺失”,因為不論是考試不誠信、肆意踐踏草坪或者亂丟垃圾,或者說上述現象蔓延出來的功利主義觀念,其在本質上都屬于對現行的規則的不尊重,而這種不尊重的深層次就是道德危機。而與此同時,頗具諷刺意味的現象就在于無論是學生組織、官方組織我們都在不斷地強化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學雷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等等活動在高校都是普遍推行的。很顯然,這屬于傳統道德在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中的缺失,而這種缺失跟傳統道德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中方式的不對應該是密切相關的,本文認為,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中必須將傳統道德進行現代化構造。那么,傳統道德教育在現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培養中到底存在著什么問題,又應當如何進行現代化構造呢?

二、當前傳統道德教育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有學者曾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根植于計劃經濟的時代背景,以灌輸式、寬泛式的培養方法為主,在實踐操作中缺乏層次意識,往往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種要求、一類規格,其倡導的理想目標過于抽象而高遠。而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政治、經濟等體制都在不斷轉變過程中,他們的觀念轉變更是伴隨著現代化而接受著多元化文化的影響,在如今的時代特征中,傳統的思想政治培養模式在現今形勢下至少面臨以下問題:1.他們主觀能動性未能激發出來,培養定位過于單薄,受教育者欠缺主體地位;2.教育內容、形式過于僵化,缺乏創新性;3.培養目標過于抽象,導致“泛政治化”;4.培養評價、反饋環節薄弱,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幾乎不存在;5.教育保障相對滯后,在形式化的宣教之外,現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存在有效的保障措施,從而無法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效果。③

對于上述見解,筆者深表贊同,并認為應當予以系統化的分析,概括而言,當前傳統道德培養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現今大學生思想培養中對當前傳統道德的內涵缺乏深刻的解讀,流于片面化、表層化與形式化。因為傳統道德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理論體系,它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總結,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當中,其更是具有與時俱進的內涵,體現了民族的靈魂與人文的關懷,彰顯出了中華民族經久不息的文化生命力。而現今在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種教育者習慣于照本宣科,僅從理論上強調傳統道德之重要性,欠缺培養的生動化,浮于形式主義的教育。這種僅僅滿足于對傳統道德內容以及具體概念的理解,滿足于簡單的經典案例的解讀和分析,不對傳統道德進行現代化構造,不在當前思想道德培養中對傳統道德的內涵予以現代化構造。這種對傳統道德內容形式化、簡單化與淺層化的刻板、單一的解讀,缺乏對理論革新的前瞻性預見,對現今大學生面對著信息時代多元化文化接觸、社會化迫切需求、現代化思維觸碰等把我不準,沒法解決新時代思想道德培養中的新疑問、新困難。這種對傳統道德內涵缺乏前瞻性、與時俱進性的理解,從本質上而言,屬于對思想道德培養中所碰到的實際難題的回避,欠缺了創新思路和理論力氣,故最終導致了傳統道德在現今思想道德培養中只能走“形式主義”路線。有論者曾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大眾話語體系的建構中直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片面化、表層化與形式化解讀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人民群眾中‘扎根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④,筆者認為對傳統道德在現代思想道德培養中的現代化構造,也必須要深入理解傳統道德的內涵,對其予以理論創新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傳統道德在想道德培養中現代化構造得以成功的基本前提所在。唯有如此,傳統道德在思想道德培養中的現代化構造才能體現出其當下的生命力所在。以本文開頭規范意識缺失的案例為例,此種不良現象產生即源于傳統道德教育對人追求人生目標手段的正當性、誠信等各方面元素的缺失息息相關。

第二,現今大學生思想教育中對當前傳統道德的教育與其知識結構、生活經驗等均顯得不適應。誠如中國政法大學王人博教授在講解如何讓老百姓接受法治乃治國基礎方式問題上所言,老百姓對法治的信賴,不是依靠口號性的宣傳、強調,老百姓會通過自身的生活經驗感受到“法治”與“權力”何者在生活中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⑤同理,在對現今大學生予以思想道德培養過程中傳統道德到底起到何種作用,這也是由他們在高校中的生活經驗中直接決定的,而不是由理念性的教條所能決定的。是故,這種理念化的教育缺乏一種認同感,最終甚至引起他們內心的反感與抵觸。

第三,現今思想培養中欠缺對傳統道德現代化構造的土壤營造,在形式化的宣傳之外,欠缺認同感與保障體系的構建。傳統道德一定程度上可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欠缺對傳統文化精髓元素的認同,必將促使民族凝聚力的渙散。在高校思想政治培養中,現今的傳統道德教育缺失了實踐的土壤基礎,并未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體系。在實踐過程中,必須使傳統道德不斷吸收外來文明和現代文明,并不斷強化傳統道德中的文化精髓,有效激活各種文化內容與文化要素,統一整合到新的傳統道德體系之中,使之具備充沛的實踐土壤,獲得受教群體的認同感。此外,為了配合高校思想道德培養,必須配備一套傳統道德實踐的保障體系,這套保障體系在當前中國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體系中幾乎不存在,誠如前述,現今的教育僅關注傳統道德要素本身的解讀與關注,對其所牽扯的文化特色、時代特征、實踐模式、生活共融性等均相對欠缺,正是由于當前培養模式在實踐中缺乏滲透力,未能得到相應的保障,最終使其現代化構造欠缺了“引擎”與“燃料庫”,故而影響其培養效果的達成。

三、傳統道德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中現代化構造的原則

誠如前述,現今思想道德培養中對傳統道德的培養主要根源在于“缺乏實踐性”,具體而言,應當恪守如下的現代化構造原則:

第一,重點性原則。傳統道德的現代化構造涉及到的內容與范圍都極為廣泛:既有受教者主體地位的回歸,又有受教者與教育者的互動性的增強;不但牽扯到受教者認同感的激發,也有社會環境的整體改良;此外,還需要培養方式的多元化、生動化、親近化等等。但是,這些要求幾乎無一不要求凸顯出傳統道德培養的實踐性的增強,換言之,傳統道德在思想道德培養中的現代化構建必須始終圍繞“實踐性”展開,也即堅持重點性原則就是要求:不論在理念傳播上還是教育意義上都應當強調其實踐性,不論在其載體上還是傳播方式上都必須顯得容易被受教者所接收,不論在考慮受教者的認同感上或是培養效果保障措施上,都必須凸顯傳統道德培養的實踐化。當然,堅持重點性原則還意味著傳統道德培養在現代思想政治培養體系中的全面現代化構造必須緊緊圍繞實踐性這一原則,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導致最終現代化構造有其名而無其實。

第二,前沿性原則?!拔幕罹哂袆撔禄?、最具有變革的激情和動力?!雹迋鹘y道德教育在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培養中的現代化構造必須注重與時代最前沿特征的結合,考慮大學生這一社會群體的時代特征,從而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傳統道德培養具體形式。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就曾就馬克思主義原理的運用時做過“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⑦的訓誡。從傳統道德培養的傳播方式上而言,如何注重和結合現有的鋪設面最為廣泛的最新傳媒方式以及其最新趨勢,去予以傳統道德理念重塑的重要性、方式、內涵、作用等方面的傳播,都將是極為重要的。以前述案例為例,傳統道德教育模式可以采納漫畫、典型個案隱匿當事人信息化的通報、微博、微信全面宣傳等方式加以引導,最終走在惡習產生的前列,讓大家具有普遍的知曉性,能夠因為對新媒體的認同感而對傳統道德教化充滿認同。

第三,匹配性原則?!拔幕衅渥陨戆l展與演進的規律?!雹鄨猿制ヅ湫栽瓌t,就必須使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培養中的傳統道德的培養符合大學生的群體特征與行為習慣,在不同群體之間(比如按專業予以區分)也必須研究不同的培養模式,比如在以世俗糾紛解決的法學專業的教育中就必須凸顯出精神層面的價值與物質追求上的平衡,應當針對法律堅持人性惡的制度設計離不開傳統道德支撐這一點加以展開,強調善意的法律必然是符合道德要求的;在馬克思主義等專業中,就必須使傳統道德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予以結合,必須讓大家可以更為直觀地看到理論的實踐化成果。概言之,現今大學生思想政治培養中傳統道德培養過于理論化,脫離了實際效果。從本文開篇案例為例,學校若能通過針對本校出現過的具體事例及其處理后果的展示對學生加以教化,必能更好地形成對傳統道德認可和對違反后果不良后果的避免。

四、傳統道德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中現代化構造的路徑

傳統道德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中現代化構造的路徑是傳統道德在思想道德培養中現代化構造原則在實踐中的具體表現。筆者認為,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展開:

第一,必須加強對遵守傳統道德價值及傳統道德相關內涵方面的理論儲備,為相關實踐提供良好的基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傳統道德價值觀念重新煥發光彩。將現代道德觀念放在主體地位,對傳統道德價值觀念進行提煉、整合,巧妙地融入現代道德文化體系之中,使現代道德文化既能傳承傳統文化,又能具有現代的特性?,F階段我們應該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人們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堅持知行統一,積極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引導人們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塑造嶄新的道德人格目的就是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促進公民道德建設,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第二,必須明確現當代思想政治培養中傳統道德所應當遵循的思路及實施路徑等,最終形成傳統道德教育現代化構造的長效機制。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富有時代精神。要不斷創新大學生傳統文化方向培養的形式和載體,適應他們成長和心理特點,切實把握教育規律,切實提高他們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效性。一是引導大家辨證認識外來文化,增強傳統文化學習的自覺性和信心,要通過廣泛、深入、持久的宣傳教育,包括編寫通俗讀物、拍攝電視專題片、在媒體上開設專欄專題等多種形式,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二是抵制社會不良文化對大家的傳統文化培養的侵蝕,注重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三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流行文化。我們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傳統文化培養工作的始終,融入到大學生日常輔導和文化建設的全過程,使之成為大家能普遍理解接受、自覺踐行的價值理念。

第三,對遵守傳統道德以及違反道德相關后果構建一定的保障和評價機制,促使教育者與受教者的良性互動,激發運作動力。扭轉道德不景氣的局面主要不能依靠宣傳道德原則本身,而必須借助于外在的力量和機制,那就是實行道德獎懲:社會切實地獎勵德行義舉和有德之人,懲處缺德行為和缺德之人。健全社會的道德獎懲機制,憑借道德的他律方面來激化人們的道德行為,才是重振道德風氣的可靠途徑。個人的道德行為本來是社會施行道德獎懲的結果,所以健全道德獎懲機制應是社會自覺進行道德建設的根本途徑。其他一切手段,例如進行道德教育,樹立、宣傳道德榜樣等,只有納入獎懲的系統,即作為施行道德獎懲的一種具體形式,才能收到普遍的實在的效果。

注解:

①關于目前我國道德信仰缺失、道德狀況堪憂的相關論述,參見盧有志:《當代中國社會的道德信仰危機與原因分析》,載《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參見龍靜云、熊富標:《當前我國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及其深層原因探析》,載《倫理學研究》2013年第1期。

②關于中國傳統優秀道德文化方面的論述,參見羅國杰:《建設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幾個問題》,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第6期;參見尚琤:《試論中國儒家“誠信”思想的理論、困境及完善》,載《政治與法律》2007年第5期。

③章劍鋒、倪建偉:《構建以學生黨員為主導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載《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1期。

④章劍鋒:《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眾話語方式建構》,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年第9期。

⑤王人博:《中西公法文明的比較》

⑥章劍鋒:《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眾話語方式建構》,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年第9期。

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頁。

⑧章劍鋒:《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眾話語方式建構》,載《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年第9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