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農場融資需求、困境及對策探究

2016-03-28 11:45張賽王文琦賴晰悅邵成堅何昊秦
2016年5期
關鍵詞:家庭農場建議融資

張賽 王文琦 賴晰悅 邵成堅 何昊秦 劉勇

摘要:家庭農場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組織形式,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隨著我國農業結構轉型步伐的加快,家庭農場日益受到國家的關注和支持。我國家庭農場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有諸多困難需要克服,就現階段而言,融資問題是制約家庭農行發展的主要瓶頸。本文就浙江省家庭農場的融資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并為解決家庭農場的融資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創新性的建議。

關鍵詞:家庭農場;融資;建議

一、家庭農場的概念界定

“家庭農場”一詞來源于歐美,因此對中國本土家庭農場的概念界定學術界始終存在諸多爭議,其中的大多數觀點僅指出了家庭農場的某些特點,但并未能完全精確地說明家庭農場的各種特性。筆者在走訪了浙江省內幾家典型家庭農場的基礎上,對關于家庭農場的多種定義進行比較、分析后,認為家庭農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且勞動者長期專一地從事該種農業活動,以其為主要收入來源,并能夠利用現代農業技術進行規?;?、市場化、集約化、企業化農業生產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

二、浙江省家庭農場發展現狀

浙江省家庭農發展起步較早,發展迅速,特別是2013年和2014年國家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家庭農場”的概念,并釋放了一系列有利于家庭農場發展的利好政策。受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鼓勵,浙江省家庭農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數量急劇增加,時至今日,浙江省家庭農場規模已經達到6000多家,其中分布較為集中的有慈溪、海鹽、紹興等地。

就經營范圍,浙江省家庭農場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包括瓜果、蔬菜及園藝種植業和水產及家禽養殖業,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農業生產門類,部分地區有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充分體現了家庭農場的規?;?,專業化經營的特點。

除此之外,浙江省家庭農場的盈利能力較強,據有關調查顯示,浙江省從事家庭農場的農民人均均收入達普通農民人均收入的三倍以上,這對縮小城鄉差距,優化農業結構具有重大意義,由此產生的社會效益也同樣不可小覷。

由此可見,發展家庭農場是浙江省農業發展的方向,是浙江省構建新型農業發展框架、改變傳統農業發展格局的必經之路。然而,浙江省家庭農場的道路還很漫長,發展過程中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

浙江省并沒有統一的家庭農場的認定標準,對于家庭農場的認定,各地差異較大,這成為阻礙阻礙家庭農場發展的一大障礙。另外,浙江省家庭農場缺乏規范化、標準化的經營模式,沒有先進的管理和經營體制,因此,與家庭農場與專業化的種養殖相結合的專業化的經營體制和盈利模式尚需完善。

在家庭農場的發展過程中最為棘手的問題恐怕就是資金問題了,目前,家庭農場的融資渠道,融資規模和信貸保險機制都難以滿足家庭農場快速發展的需要。

三、浙江省家庭農場融資現狀及困境

(一)融資渠道較窄

上表是浙江省統計局關于浙江省家庭農場融資渠道的統計信息,由圖可知,農村信用社是目前浙江家庭農場的主要融資渠道,占到76%,民間拆借占18%。這反映了廣大農村地區融資渠道較窄的狀況。這其中既有體制機制造成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金融政策長期以來對農村資金需求的忽視和當前農村金融體系的不健全造成的。當資金需求較多時,商業銀行和私人信貸機構較高的利率,對一般農戶來說,很難承受還款付息的壓力。

(二)借貸規模較小

目前浙江省家庭農場家庭農場的融資規模很難跟上農場發展對資金的需求。這一方面由家庭農場的經營特點決定,另一方面又受到目前信貸機制的制約。浙江省家庭農場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其經營規模擴張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來填補土地流轉、機械動力、技術設施等各方面的資金缺口,另外在市場的開拓和品牌的打造方面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據調查顯示,浙江省大部分地區的金融機構熱衷于工業及第三產業的借貸,其重心越來越向城市偏移,農村能夠得到的金融支持微乎其微,信貸結構的城鄉不平衡使浙江省農村借貸供不應求。

(三)風險共擔和補償機制缺乏

家庭農場的經營特點決定了其具有高風險性的特征,這就需要健全的風險分擔機制支持家庭農場的健康發展,然而浙江省家庭農場的風險共擔和補償機制尚處于探索階段。調查顯示,浙江省家庭農場由于自然災害或瘟疫等造成的損失主要以政策性補償為主,只有小部分是通過保險公司進行補償的。據了解,大多數保險公司不愿意為第一產業提供擔保服務,理由是農業生產所面臨的不確定性過大,保險公司多處于自身利益考慮,遠離家庭農場的風險擔保業務。

四、浙江省家庭農場融資困境成因

(一)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

浙江省除了農村信用合作社以外幾乎沒有專門為農村提供信用貸款的金融機構,然而近年來,農村信用合作社也受利益的驅使開始撤銷在農村的營業網點,其主要業務范逐漸向城市工商企業偏移,更多地為城市提供信貸服務。各大商業銀行更是對農村的借貸服務避而遠之,對家庭農場沒有推出專門的金融服務,其提供的貸款額度、貸款期限遠遠不能滿足家庭農場規?;洜I、長期性經營的需要。浙江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可謂劣跡斑斑,各金融機構缺乏對農村融資市場探索的積極性,缺乏對農村提供創新型金融服務的創造力,極大地增加了家庭農場的融資難度,更提高了家庭農場的融資成本。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乏善可陳是家庭農場融資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缺乏有效抵押物,阻滯家庭農場融資

與工業企業相比,農業企業的生產工具如播種機、收割機等大部分都不能作為信用貸款的抵押物,包括農村的土地、種植大棚等也多不被金融機構作為有效抵押物,而工業企業的生產設備如廠房、機械等都可以充當貸款的有效抵押物。我國物權法規定凡不具有所有權的物品均不能作為抵押物,而浙江省家庭農場發展所需的土地大多數是通過租賃得來的,另外由于我國土地制度的特殊性,即農民只有對土地的使用權不具有土地所有權,所以作為農戶最寶貴的財富的土地不能作為有效抵押物,這嚴重制約著我省家庭農場規模的擴大、技術的更新。

(三)家庭農場信用管理制度缺乏

長久以來,浙江省都不曾關注農村的信用建設,對農村的信用缺失狀況疏于管理,直到后來家庭農場興起才開始重視農村信用建設,因此對于家庭農場信用評級的探索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完善的信用管理體制就沒有信用貸款的依據,農村信貸的不發達與這種狀況脫不了干系。

(四)農業保險機制不完善

據了解,浙江省大多數保險公司沒有為家庭農場提供風險擔保的經歷,也不愿為家庭農場提供擔保。這一方面是由于家庭農場風險意識薄弱,不懂得通過合理的途徑規避風險,更重要的原因是農村保險機制不健全。浙江省農業風險控制處于起步階段,風控公司所提供的產品不能滿足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要,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險種有限,遠遠滿足不了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等各個環節的需要。同時,浙江省更沒有建立農戶、保險公司、金融機構三位一體的風險共擔和補償機制,三者處于脫節的狀態,這讓農場的融資受到來自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雙重牽制,可謂腹背受敵。

(五)家庭農場自身風險性巨大

家庭農場在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風險,這使得金融機構不肯為家庭農場提供貸款。首先,在農產品的生產階段極易受到自然災害和瘟疫的侵害,依靠現在的科技發展水平尚不能準確預測和預防這些災害的到來,極端氣候的多發和世界性傳染性疾病的日益增多增加了農產品受災的不確定性。除自然災害外,對于生產技術掌握不足也可能使農場遭受巨大的損失。其次,在農產品進入市場也面臨著風險。由于農產品從開始生產到上市需要的時間周期長,市場價格可能發生變化,這種信息的滯后性可能造成家庭農場的虧損。另外,由于大多數農場生產的產品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這使得對農產品的需求彈性較大,很可能入不敷出。因此,家庭農場自身的風險性使得金融機構貸款遭受損失的可能性較大,家庭農場的違約的概率也相對大于其他工商業企業。

五、突破浙江省家庭農場融資困境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現有金融機構多熱衷于向城市工商企業放貸,服務重心向城市偏移,遠離農村金融市場,政府可以通過對金融機構和家庭農場進行補貼的政策使商業銀行重新審視農村金融市場,重新回歸農村金融市場。另外,建立新型的,專門服務與農村的金融機構是解決家庭農場融資問題的治本之策。這樣的金融機構可由農村信用合作社逐漸轉化而來,該金融機構收錄本地區家庭農產的詳細資料,了解各個家庭農產的資金需求規模和期限,通過對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特點的準確把握,為家庭農場提供精準的信貸服務。

(二)突破法律限制,擴大抵押物范圍

要解決家庭農場的融資問題,首先要推進法律政策放寬對融資抵押物的限制,給予土地權利抵押效力,允許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或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融資。家庭農場的主要財產是土地使用權和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應建立專門的評估測算機構,對家庭農場所擁有的土地使用權或經營權進行評估,同時,由政府設立擔?;?,降低金融機構的貸款顧慮。另外,家庭農場所擁有的其他生產資料如農業機械、蔬菜大棚等進行登記入庫,據以抵押貸款。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解決家庭農場的抵押物不足,貸款數額小的問題。

(三)構建家庭農場信用評級制度

目前,浙江家庭農場未能形成規范的信用評級制度,家庭農場的信用管理十分松散,導致銀行無法獲取準確獲取家庭農場的資信狀況,無法向家庭農場提供貸款。信用評級制度的建立,首先應有各地的工商部門牽頭信用評價機構和家庭農場,信用評價機構收錄家庭農場的信用狀況,家庭農場需要借貸時將評價機構提供的證明交付銀行,由銀行進行核實,確定放貸數額與期限。建立起“家庭農場-信用評級機構-金融機構”三位一體的信用評級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家庭農場的信用缺失。

(四)完善保險體系

要促進家庭農場的穩定發展,完善保險體系勢在必行。一方面家庭農產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另一方面保險機構對農業保險業務冷眼相待,導致家庭農場規避風險困難。政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引導者,政策導向影響著包括家庭農場在內的諸多經濟主體,因此,在完善農業保險的過程中政府任然要起主導作用。首先政府可以給予提供農業保險業務的保險機構稅收優惠,少收或免收保險營業稅,引導保險機構向更多地提供農業保險業務。金融機構也應進行農業保險險種的創新,完善理賠機制,簡化理賠手續,即保證農戶能夠有效規避風險,同時也通過吸引更多農戶投保使自身利益得到維護。從家庭農場的角度,家庭農場應該正確對待保險,擯棄小農經濟時代對保險的普遍看法。

(五)家庭農場煉好基本功

銀行在進行放貸時最關注的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而家庭農場要提高盈利能力就不得不在農產品生產技術以、價格預測、銷售、財務管理等各方面下功夫。家庭農產應及時關注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為我所用,節約成本,提高效益。家庭農場不僅要在農產品生產環節專業化,在農業企業的管理上也應做足功課,逐漸形成與現代工業企業并駕齊驅的管理體制。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可能的降低家庭農場自身存在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最大可能地提高金融機構提供信貸支持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張愛輝.新農商時代家庭農場融資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05):64-65.

[2]江國維.家庭農場發展中的金融體系構建[J]南方金融,2014(02):56-58.

猜你喜歡
家庭農場建議融資
融資
融資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7月重要融資事件
沂源縣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對策
家庭農場法律屬性探析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5月重要融資事件
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