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的相關因素及對策分析

2016-03-30 22:12王新陽李丹
科技視界 2016年2期
關鍵詞:就業問題對策分析民辦高校

王新陽 李丹

【摘 要】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史上最難就業季”的不斷襲來,就業工作已成為高校發展中的重要一環。民辦高校的就業工作更是關系著民辦高校的未來發展。分析民辦高校面臨的就業工作問題和解決辦法已成為解決民辦高校就業問題的當務之急。本文通過分析民辦高校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和解決辦法提出了一些相關對策,來促進民辦高校就業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民辦高校;就業問題;對策分析

0 引言

隨著目前民辦高校的蓬勃發展,民辦高校的招生人數也在逐年遞增。當然其中不乏一些優秀的、成熟的民辦高校,他們的教育和成熟程度已不亞于國立的公辦院校。但高校學生的就業問題,一直是學生畢業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同時,學生就業的好壞,就業率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一個高校的聲譽,甚至于影響該學校下一學年度的招生規模。特別是民辦高校,對學生畢業的就業情況尤為重視,但目前來看,我國民辦高校學生的就業問題較大,就業形勢較為嚴峻。所以在國內民辦高校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民辦高校的就業問題卻在不斷放大,就業率不容樂觀,所以只有找到影響民辦高校就業問題的根本和內在因素,并大力加以解決,才能真正解決困擾民辦高校發展的就業問題。

1 民辦高校學生就業問題分析

1.1 學校因素

1.1.1 對就業工作的不重視

由于民辦高校發展歷史較短,發展過程中過于重視規?;?,程度化及硬件建設,忽視了師資力量及專業力量建設,由此導致缺乏專業的就業指導教師和專職的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就業工作基本由學生的輔導員來完成,導致輔導員在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學生管理的過程中還要分心就業工作,由此形成就業問題。

1.1.2 單一的就業指導模式[1]

就業指導模式的單一,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很多民辦高校的就業指導模式依然停留在政策解讀階段,沒有真正的讓學生形成一個很強烈的求職意愿,很多就業指導課流于形式,對于個體學生的個性化就業指導很多還存留在紙面上,沒有真正的實行。這種單一的就業指導模式想要達到一個很好的就業效果幾乎是不可能的。

1.1.3 部分民辦高校的專業設置無法符合市場需求

雖然很多民辦高校在專業設置初期都以市場為導向,但隨著辦學時間不斷增長,對社會以及市場發展方向的估計不足,導致舊的專業設置無法跟上市場的需求,很多學生所學的專業在目前的社會和市場中需求量過低,再加上學生自身對專業技能掌握的不足,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所以就業問題矛盾突出。

1.2 社會因素

1.2.1 高校擴招的因素

隨著近年來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增加[2],不斷形成所謂的“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人數的不斷增加和需求人數較少形成了比較尖銳的矛盾,就業人數的不斷增加和需求人數的相對較少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這讓本就處在相對弱勢的民辦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遇到的問題更多更大。民辦高校在就業領域的弱勢地位由此確立。

1.2.2 企事業單位的社會偏見

很多企事業單位在挑選畢業生時大多設置門檻,要求名牌大學或是“211院?!钡葪l件。對民辦高校畢業生并不認可。隨著社會認可度的降低,帶來了信任度的不高,很多用人單位不了解民辦高校的相關狀況,而是更傾向于錄用公辦高校的畢業生,這也給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1.3 學生個人因素

1.3.1 自信心的缺乏

很多民辦高校的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不去正視自身的能力水平,而是主觀的認為自己的學歷水平無法與公辦院校相比,自己的學歷“含金量”不夠,導致不敢與公辦院校學生進行公平競爭,白白放棄了很多就業機會。

1.3.2 無法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

大多數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畢業時傾向于到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或是回到自己家鄉工作,或是不確定未來的工作地點。對一些單位提供的工作位置偏遠的工作崗位通常不予考慮,缺乏足夠的吃苦能力,不能提前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導致就業問題突出。

1.3.3 公務員熱

隨著目前的公務員熱,準備考取國家公務員、事業編制的民辦高校畢業生很多,而為國家公務員考試進行復習準備則占據了畢業生絕大部分的擇業時間。相反,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的錄用比例很低,則導致了大部分考生的落榜,而他們落榜后恰好錯過了擇業的黃金時期,由此導致這部分學生的就業難問題。

1.3.4 找不準自身定位,擇業標準高

大部分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家庭條件優越,但也形成了他們找不準自身定位的問題,表現形式為眼高手低,對一些工作條件一般,工資待遇一般的崗位沒有興趣,不能放下自身身段,從最基層的工作扎扎實實的一點點做起。很多民辦高校畢業生把自己的工資待遇水平定格在四、五千以上,孰不知這樣的想法無異于天方夜譚。

1.3.5 過于依賴父母

隨著目前“90”后獨生子女成為畢業生大軍中的主力,他們從小在長大過程中不斷受到父母嬌生慣養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很多學生的工作就等著各自的父母來進行安排,因此錯過了自己去拼搏奮斗的機會,錯過了黃金擇業期,成為就業難的一個原因。

2 民辦高校就業問題的對策分析

2.1 加強對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強化就業指導

在目前就業的嚴峻形勢下,民辦高校要高度重視就業工作。要形成全員參與,職責明確的分工。加強對就業工作的經費支持力度,政策扶持力度,領導重視程度和全員參與程度,要把就業工作當作民辦高校一項非常中要的工作來抓。做到從學校教職員工到普通學生都能充分認識到就業工作對學生發展以及學校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對就業指導方面,要徹底拋棄以前的形式化內容,設置專職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讓學生從一入學就能夠形成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給自身的未來發展定下目標,奠定基礎,避免形成盲目擇業的局面。同時設置專職的就業指導課教師,加強就業政策的解讀,讓每一個畢業生都能夠了解到當年的就業政策,并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服務,組織畢業生就業問題座談,讓學生能夠將他們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商討解決辦法。更多的舉辦模擬招聘,就業技巧指導講座等指導類的活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對就業工作的主動性。以此強化就業指導的作用。

2.2 社會加大對民辦高校就業的扶植力度,出臺相關法律保護民辦高校畢業生的相關利益

隨著高校招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就業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因此,社會應加大對民辦高校的就業扶植力度,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給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同時,各類企事業單位應該放下對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偏見,孰不知,很多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能力上要高于很多公辦院校的畢業生。各類企事業單位在招聘時應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能力而不是學歷,要給民辦高校畢業生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機會。

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3],保障民辦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的相關合法權益,避免一些“霸王條款”的出現,切實保護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合法權益。

2.3 分類培養,創新發展

民辦高校應在學生入學時就滲透就業工作,使整個就業工作貫穿于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并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加大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力度。強化分類培養,根據學生自身的相關意愿比如準備繼續深造,準備考公務員,準備就業,準備自主創業等相關學生進行不同類型的分類培養,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培養目標,避免“一頭齊”的情況出現。在學生分類培養的過程中根據培養目標的不同進行興趣課程的設置,這樣既保證了上課的質量,同時也保證了對學生培養的個性化,創新化發展。當學生臨到畢業,準備進入就業市場時,個性化的培養方式將對學生的個人能力起到很大的提高,當學生達到我們的“復合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后,在就業市場上的弱勢地位將會相應的消除。

2.4 加強聯系,定點培養,開拓就業思路,打通就業渠道

民辦高校在就業工作中應該加強同各類企事業單位之間的聯系,并指派專人到相關單位進行參觀走訪,同時也開放校園,邀請相關單位走進學校,走進學生課堂,打消他們的顧慮和偏見,使他們放棄招聘時的相關門檻,更多的根據學生能力來進行選擇。由此來擴大和宣傳學校的影響和知名度。應與有興趣的企事業單位建立校企合作制度,進行訂單式培養,把學生的能力培養真正的開設在社會以及市場需求上,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機制,使學生的能力和動手能力不斷加強。在就業思路上,應該積極開拓進取,拋棄以往那些等待企事業單位來招聘的思路,應該主動出擊,對外宣傳,將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對外宣傳,吸引企事業單位來進行招聘,并通過各種渠道挖掘第一手就業信息,打通學校自身的就業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2.5 加強就業信息化服務建設

就業工作的信息化服務建設是提升民辦高校就業工作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高速的信息化就業平臺可以縮短就業信息的傳播時間,降低就業信息發布的相關成本,提高就業信息的發布效率。民辦高校應及時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如電子郵件、QQ群,微信、飛信等學生廣泛使用并接受的信息平臺向學生發布就業需求信息,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就業需求,保證信息的時效性。

2.6 調整專業設置,完善市場需求

民辦高校的專業設置靈活性高,專業設置和專業調整應緊密聯系目前的市場實際需求,對目前的就業環境進行充分和廣泛的調研,不斷根據市場需求和市場導向調節專業設置,同時對市場的變化應有預見性,使學校的專業設置始終領先于市場需求,不斷優化學校的專業設置格局,充分利用市場的變化和發展調節自身的定位,使學生在畢業時能夠學有所用,很快被就業市場消化和吸收。民辦高校的專業設置要做到靈活性、前瞻性和實用性。

2.7 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提供創業的相關政策支持

民辦高校大學生由于自身的家庭環境,家庭背景等優勢,在自主創業等選擇上對比公辦高校的大學生有著很大的優勢。民辦高校大學生的情商高,思維活動快,靈活性強,也比較適合進行自主創業。作為民辦高校就業工作的重點發展方向,學校應設置專門的自主創業指導機構,積極提供創業指導,同時提供相關的政策扶植,真正的幫助那些想創業的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對自主創業成功的學生,學校應當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激勵更多想創業的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積極拓寬自身的就業渠道,形成由打工者變身老板,由被管理者變成管理者的身份轉變。

3 總結

就業工作是民辦高校生存和發展的重中之重,以上分析了民辦高校目前就業工作遇到的相關問題和一些調整對策。民辦高校要真正的發展下去,形成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就業工作,把服務于學生當作學校發展的重點。不斷轉變和改正以往的一些過時的就業觀念和想法,對學生也要做到積極引導、合理教育、突出興趣、分類培養,使學生能夠真正的轉變觀念,將以往的等待就業轉變為未來的主動就業,將被就業轉變為主動擇業,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社會競爭力。這將是未來民辦高校發展的一個重點方向。培養社會和市場都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不斷強化自身組織結構建設,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好民辦高校的就業工作。才能實現人才培養和學校發展的共贏。

【參考文獻】

[1]民辦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2010(2).

[2]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11).

[3]遼寧省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淺析[J].遼寧師專學報,2010(2).

[責任編輯:王楠]

猜你喜歡
就業問題對策分析民辦高校
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
關于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調查
關于職業學院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
關于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研究
淺談民辦高校中的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與職業(2014年4期)2014-04-17
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與自我概念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