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線平片及CT診斷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價值

2016-03-30 23:06曾庭基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8期
關鍵詞:外傷性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術

曾庭基

【摘要】 目的 評價X線平片與CT檢查對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15例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影像學表現, 15例均行X線平片檢查, 其中11例行CT檢查。結果 X線平片15例, 其中肩關節半脫位 3例;喙突下型前脫位7例;盂下型前脫位4例, 3例同時合并肱骨大結節骨折;鎖骨下型前脫位1例, 同時合并有肱骨大結節骨折。CT檢查11例, 全部為肩關節前脫位, 合并大結節骨折7例, 其中3例X線平片僅見脫位而未顯示骨折者, CT檢查均清楚顯示伴發骨折, 同時顯示合并關節內積液4例, 關節脂-液平面1例。結論 X線平片對顯示肩關節脫位的整體形態有優勢, 是外傷性肩關節脫位首選的檢查方法, CT除顯示脫位外, 還更全面準確地顯示伴發的骨折, 兩者結合有利于提高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診斷正確率。

【關鍵詞】 外傷性;肩關節脫位;放射攝影術;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30

外傷性肩關節脫位臨床較為常見, 且常合并大結節或肩盂的撕脫骨折, 若診斷不明確, 患者將得不到正確的治療而影響肩關節的功能。X線平片雖然基本能滿足臨床診斷的需要, 但由于受組織重疊影響, 對細小的骨折片不易顯示, 同時對周圍軟組織的顯示也較差。隨著CT的廣泛應用, 上述存在問題得以解決[1]。本文就15例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X線平片及CT片進行回顧分析, 旨在探討X線和CT檢查對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診斷價值?,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5例外傷性肩關節脫位患者, 男10例, 女5例, 年齡19~52歲, 平均年齡42歲。左肩9例, 右肩6例。全部病例均有肩部外傷史。??茩z查:患肩疼痛腫脹, 部分呈方肩表現, 肩關節不同程度活動受限。

1. 2 檢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拍攝肩關節正位及穿胸位平片, 采用日立500 X線機, 攝片條件, 60 kV, 200 mA, 0.2 s。11例行CT檢查, 使用飛利浦 Brillance16排螺旋CT機, 層厚和層距均用5 mm連續掃描, 并用骨窗和軟組織窗進行觀察。

2 結果

2. 1 X線平片 15例患者中復位前X線顯示肩關節半脫位3例, 表現為肱骨頭稍向下移位, 正位肱骨頭和肩胛盂位置關系失常, 關節間隙不勻稱, 上部關節間隙增寬、下部關節間隙相對變窄。肩關節前脫位12例, 其中喙突下型前脫位7例, 正位表現為肱骨頭與肩胛盂正常對應關系失常, 肱骨頭向內下錯位, 位于喙突下0.5~1.0 cm, 肱骨頭處于外旋狀態, 與肩胛盂及肩胛頸重疊, 穿胸位顯示肱骨頭脫出肩盂位于其前方。盂下型前脫位4例, 正位表現為肱骨頭與肩胛盂正常對應關系失常, 肱骨頭錯位到肩胛盂下方, 肱骨干外展;穿胸位肱骨頭位于肩胛盂前方。3例同時合并肱骨大結節骨折。鎖骨下型前脫位1例, 肱骨頭向內錯位, 與肩胛體重疊, 肱骨頭越過喙突到達鎖骨下, 同時合并肱骨大結節骨折。肩關節后脫位2例, 正位片肱骨頭關節面與肩胛盂重疊的“紡錘”樣影減少, 肱骨輕度外展, 肱骨頭呈功能位, 大結節消失, 肩關節穿胸位片, 顯示肱骨頭與肩胛盂關系失常, 向后方錯位, 位于肩胛盂后方。

2. 2 CT檢查 11例在復位前行CT檢查的患者均顯示脫位, 全部為前脫位, 表現為肱骨頭與肩胛盂位置關系失常, 其中3例平片僅顯示脫位未顯示骨折者, CT檢查均清楚顯示骨折, 其中2例為肩盂骨折, 1例為肱骨大結節骨折, 同時顯示合并關節內積液4例, 關節脂-液平面1例。

3 討論

3. 1 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創傷機轉 肩關節脫位與肩關節解剖特點和外力作用方式有關[1]。肩關節為結構不穩定的球窩關節, 由于組成關節的肱骨頭大, 肩盂小而淺, 關節囊和韌帶薄弱松弛, 活動范圍大, 造成該關節活動度大而穩定性相對較為薄弱, 由于外力作用容易導致肩關節脫位。作用于肩關節的外力有:①直接暴力:外力直接作用于肩外側或后外側, 如打擊傷或摔倒時肩外側著地, 可造成肩關節前脫位;外力從前向后撞擊肱骨頭, 可造成肩關節后脫位。本組15例直接暴力造成脫位有3例。②間接外力:是造成肩關節前脫位和后脫位的主要原因, 當手或前臂著地, 前臂呈外展和后伸狀態, 外旋暴力向上傳導可造成肩關節前脫位;如跌倒時手掌著地, 內收、前屈和內旋暴力, 則可造成肩關節后脫位。本組15例間接外力造成肩關節脫位12例, 與文獻報道一致。

3. 2 X線平片在外傷性肩關節脫位診斷中的作用及限度 外傷性肩關節脫位臨床診斷有限, X線平片由于檢查方法簡便易行, 費用低廉, 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率, 對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診斷可提供重要信息, 大多數典型的外傷性肩關節脫位通過拍攝正位和穿胸位觀察關節結構的變化均能做出診斷, 是外傷性肩關節脫位診斷常規首選的檢查方法, 尤其是近年開始應用的CR和DR成像技術, 以其高清晰度的成像及強大的圖像后處理功能使X線平片對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診斷正確率顯著提高。然而由于X線攝片是二維圖像, 加之肩關節部分結構重疊, 肩關節損傷后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攝片要求, 導致X線平片對部分外傷肩關節脫位特別合并有骨折者常不能做出較為客觀準確的診斷。本組病例表明, X線平片對肩關節脫位雖可作出診斷, 但對合并撕脫骨折尤其合并肩盂緣撕脫骨折容易漏診, 同時對骨折的確切程度、移位的確切方向以及與關節囊的關系更難準確顯示, 因此平片雖對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診斷有一定作用, 但明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3 CT對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診斷價值 CT對外傷性肩關節脫位的診斷價值主要體現:①通過三維重建可彌補X線攝影的影像重疊及軟組織結構分辨不清的缺點, 對外傷性肩關節脫位能準確分型并可判斷脫位的程度;②對合并撕脫骨折骨折片的來源、位置和大小可作出準確判斷, 同時能清楚顯示關節囊損傷情況[2]。本組3例X線平片僅顯示脫位未顯示骨折者, 后來加做了CT檢查均清楚顯示骨折, 表明CT對合并骨折片的檢出明顯優于X線平片, 因此對于外傷性肩關節脫位, 作者認為CT應列為常規檢查, 這可以為臨床提供更為客觀全面的影像診斷信息, 從而為術前制訂治療方案和預后的判斷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欣宇, 蘇恩亮. 骨與關節創傷X線CT診斷學.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1:81-82.

[2] 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 第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792.

[收稿日期:2015-11-03]

猜你喜歡
外傷性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術
流程管理在外傷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手術救治護理配合中的應用
CT引導下鉆孔引流術治療外傷性亞急性硬膜下血腫效果分析
原發性腸系膜上動脈夾層的多層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聯合應用MRI檢查在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診斷價值
彌漫性軸索損傷CT、MR動態觀察
杓狀軟骨脫位的128層CT診斷
兒童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害的CTA表現
外傷性遲發腦內血腫的CT表現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