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灶內支氣管動脈形態在肺癌診斷中的價值

2016-03-30 23:13王凡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8期
關鍵詞:診斷價值肺癌

王凡

【摘要】 目的 探討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在病灶內支氣管動脈(BA)形態在肺癌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50例肺癌患者作為觀察組, 50例肺部炎癥患者作為對照組, 兩組均行CT掃描。兩組患者的原始圖像均經過多平面重組、行容積再現和最大密度投影等技術處理后, 分析和觀察兩組患者在支氣管動脈形態上存在的差異。結果 經過分析觀察兩組患者的圖像, 觀察組50例肺癌患者中, 可見病灶內BA的為43例, BA中斷9例, 迂曲22例, 成團6例, 血管湖7例;對照組可見病灶內BA的為12例, BA中斷2例, 迂曲21例, 成團2例, 血管湖0例。兩組顯示率、成團、血管湖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病灶累及肺段及胸部以上患者在經過多層螺旋CT造影后, 能夠清晰顯示出患者肺部病灶內支氣管動脈形態, 通過患者的血管征象來確定病情, 對肺癌的診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 支氣管動脈形態;肺癌;診斷價值;CT血管造影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38

肺癌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然而其死亡率卻是所有癌癥中的第一位。對于肺癌的診斷醫學上一直存在著難點, 這是因為對于診斷肺癌主要依據的是形態學改變, 然而臨床上經常存在形態不明確的腫塊性病變, 又因為炎癥的關系所以腫塊沒有規則, 這就造成了肺癌的難以確診。支氣管動脈在腫瘤內具有著特異性, 是肺癌的供血動脈, 肺癌生長、轉移都與其存在必要聯系, 通過研究支氣管動脈形態可以進一步了解肺癌, 提高診斷的準確率[1]。本文選取在本院進行CT掃描的肺癌患者和肺部炎癥患者各50例, 作為研究對象, 進行觀察和分析, 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進行CT掃描的肺癌患者(觀察組)和肺部炎癥患者(對照組), 各50例。排除患有嚴重心功能不全, 造影失敗的患者。兩組患者均接受過纖支鏡、CT引導穿刺活檢、胸腔鏡等綜合檢查和治療證實。觀察組中男24例, 女26例, 年齡32~65歲, 平均年齡(49.2±5.14)歲;鱗癌31例, 腺鱗癌5例, 腺癌12例, 小細胞癌2例。對照組中男23例, 女27例, 年齡33~67歲, 平均年齡(50.4±5.08)歲;炎性假瘤8例, 計劃性肺炎12例, 慢性肺炎22例, 支氣管擴張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檢查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CT掃描和圖像重組。具體方法為:利用掃描儀在患者胸骨上凹處上方4 cm開始到肺底進行掃描。當掃描層厚1 mm, 重建間隔0.7 mm, 螺距為15.2, 視野275 mm×275 mm~325 mm×325 mm, 管電壓通常為115 kV, 管電流120~170 mA, 轉速0.6 s/r。對比劑采用非離子型碘85 ml, 注射流率4.0 ml/s, 可以延遲20 s, 掃面應持續6~11 s。完成后將原始圖像處理工作站。要對患者的原始圖像進行進一步技術處理, 通常包括多平面重組、行容積再現和最大密度投影等技術處理。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橫軸面圖像以及多平面重組、行容積再現和最大密度投影圖像, 判斷和評價支氣管動脈形態。根據支氣管動脈形態分類為中斷、迂曲、成團和血管湖。中斷代表患者病灶內支氣管動脈走行區不連續的血管影, 可排除肺動脈、靜脈來源可能;迂曲為支氣管動脈血管扭曲, 向肺門側折返;成團則為支氣管動脈血管局部環繞, 形成小的血管團;血管湖表示源自支氣管動脈的多條纖細血管, 形態和管徑等均難確認[2]。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支氣管動脈顯示情況比較 觀察組可見病灶內BA的為43例, 顯示率為86%;對照組可見病灶內BA的為12例, 顯示率為24%,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病灶內支氣管動脈形態比較 觀察組可見病灶內BA的為43例, BA中斷9例, 迂曲22例, 成團6例, 血管湖7例;對照組可見病灶內BA的為12例, BA中斷7例, 迂曲21例, 成團2例, 血管湖0例。兩組患者BA迂曲和中斷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而成團和血管湖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小結

支氣管動脈是肺支架組織的營養血管, 正常支氣管動脈應當是纖細的, 直徑約2 mm, 進入肺內則更為細小, 所以CTA顯示并不高。支氣管動脈是肺癌的主要供血動脈, 作為惡性腫瘤, 肺癌可以大大增加其供血量, 通過BA的顯示率可以進一步診治肺癌。

病灶累及肺段及胸部以上患者在經過多層螺旋CT造影后, 能夠清晰的顯示出患者肺部病灶內支氣管動脈形態, 通過患者的血管征象來確定病情, 對肺癌的診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 寇明清, 于紅, 肖湘生.病灶內支氣管動脈形態在肺癌診斷中的價值.放射學實踐 , 2014, 29(11):1293-1296.

[2] 彭遼河, 肖湘生.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癌雪供研究及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放射學實踐, 2008, 23(2):218-220.

[收稿日期:2015-10-27]

猜你喜歡
診斷價值肺癌
氬氦刀冷凍治療肺癌80例的臨床觀察
肩背痛竟然也是肺癌信號
中國每年78萬人確診肺癌醫生忠告,預防肺癌,晚上請堅持四不要
近親得肺癌自己早預防
北京新發惡性腫瘤 肺癌約占兩成
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在輕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診斷價值
腹部超聲對肝膽疾病的臨床診斷價值
腦CT對腦器質性精神病的診斷價值分析
長期吸煙容易患肺癌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