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護理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2016-03-30 01:26牛吉峰韓冰兵孟慶婷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8期
關鍵詞:不孕不育觀察

牛吉峰 韓冰兵 孟慶婷

【摘要】 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應用。方法 78例不孕不育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9例。兩組均應用常規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給予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治療前兩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AMD評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妊娠率、妊娠時間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可改善不孕癥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 提高受孕率, 效果滿意, 臨床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不孕不育;護理護理;觀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81

目前我國很多家庭均為獨生子女, 不孕不育癥越來越受到重視, 本病常常導致家庭關系的不和諧, 患者心理壓力非常大。不孕不育癥可引起心理問題, 反之精神緊張、抑郁等不良心理也會導致不孕不育, 所以對不孕不育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于緩解病情有著重大作用[1]。作者對不孕不育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取得滿意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2013年3月在本科進行治療的不孕不育癥患者78例, 所有患者均為女性, 婚后均同居 2年以上, 有正常性生活, 未采取避孕措施仍未妊娠者;排除男方因素所致不孕者;既往有精神性疾病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40歲, 平均年齡(28.63±5.03)歲, 其中原發性不孕者8例, 輸卵管性不孕者14例, 卵巢性不孕7例, 子宮性不孕者10例, 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11例, 高中或中專學歷10例, 初中學歷9例, 小學及以下學歷1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1~38歲, 平均年齡(28.35±5.84)歲, 其中原發性不孕者9例, 輸卵管性不孕者16例, 卵巢性不孕6例, 子宮性不孕者8例, 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12例, 高中或中專學歷10例, 初中學歷10例, 小學及以下學歷9例。兩組患者年齡、不孕原因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均應用相應的常規治療,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給予心理護理, 具體包括如下內容。

1. 2. 1 健康指導 健康指導在不孕不育癥的治療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 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相應的輔助生育技術的同時, 給予正確的生育技術指導。使患者夫妻雙方一起接受由護士進行講授及指導的關于生殖健康教育講座[2], 講解女性的排卵周期, 最佳受孕時間及行房時間的把握, 并講解胚胎生長發育的過程, 使患者夫妻雙方掌握正確的健康知識, 以利于增加受孕機會。

1. 2. 2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長期不能受孕, 加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 大多數患者常會出現情緒低落、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 而這種不良的心理會嚴重影響不孕不育癥的治療和受孕。因此,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溝通, 尊重、理解、同情和信賴患者, 積極主動地接觸、關心患者, 用親切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 認真傾聽患者的訴說, 并給患者講解予不孕癥相關的知識, 使患者對本病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同時還要對患者的生活背景、家庭成員、家庭結構等因素進行評估, 并將認知性心理治療的方法引進家庭互動的過程中[3], 使家屬特別是患者的丈夫給患者以鼓勵和支持, 使患者放松心情, 消除緊張、不安及抑郁、焦慮的心理狀態, 以利于疾病的康復。

1. 3 觀察指標 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HAMD評分、妊娠率、妊娠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變化并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HAMD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HAMD評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妊娠率、妊娠時間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現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進一步增大, 我國的不孕不育癥發生率也是逐年增高, 不孕不育癥除了身體疾病的因素, 心理因素也有著重大的影響。不孕不育癥患者由于生活、工作壓力大,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 社會對不孕癥的偏見及歧視, 以及長期的就醫致使患者身心疲勞[4]。導致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出現自卑、悲觀失望、情緒低落甚至抑郁的心理。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 由原來的生物模式轉向為生物-社會-心理模式, 護理模式也隨之轉變, 心理護理在臨床越來越得到廣泛的應用。心理護理以尊重患者為核心理念, 充分保護患者的隱私, 以促使患者達到心理、生理和社會等方面的健康狀態[5]。本次臨床護理干預顯示, 給患者以心理護理干預,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 促進患者受孕, 提高患者的受孕率。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前兩組HAMD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HAMD評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妊娠率、妊娠時間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心理護理可改善不孕不育癥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 提高受孕率, 對改善生活質量, 促進家庭和諧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姜漢泉.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不孕不育癥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 19(1):63-64.

[2] 馬桂華, 鄧宇, 羅穎紅, 等.不孕癥患者心理狀態調查分析.當代護士(學術版), 2014, 22(9):157-158.

[3] 齊曉燕, 黃旭華, 孫曉蕊.家庭心理護理對抑郁癥患者家庭功能和婚姻質量的影響.浙江臨床醫學, 2013, 15(4):579-580.

[4] 林秋瓊, 黃宇松, 楊雯, 等.行為療法對不孕癥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12):3533-3524.

[5] 張潔.探討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方式.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4, 35(19):2958-2959.

[收稿日期:2015-10-16]

猜你喜歡
不孕不育觀察
免疫性抗體對女性不孕不育檢測的臨床意義
“不孕不育”的水果都怎么來的
思維繪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提升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與探索
百度:突然被唾棄
百度:突然被唾棄
宮腔鏡下輸卵管插管通液治療不孕不育的臨床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