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文化與茶鄉生態旅游的深度融合研究

2016-03-31 04:21王昆強三亞理工職業學院海南三亞572022
福建茶葉 2016年7期
關鍵詞:茶鄉生態旅游茶文化

王昆強(三亞理工職業學院,海南三亞 572022)

?

茶文化與茶鄉生態旅游的深度融合研究

王昆強
(三亞理工職業學院,海南三亞 572022)

近些年來,隨著茶文化在我國的復興,茶文化與生態旅游的有機整合開始逐漸成為國家拉動旅游內需的熱點。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入分析茶文化旅游的核心特征,進一步探究茶文化與生態旅游中特色產品、文化的價值及環境保護的結合,既可以實現我國茶文化的傳承,也能夠促進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是目前我國國內旅游與茶文化事業發展實現突破的主要方向和渠道,值得推廣和深入研究。

茶文化;茶鄉生態旅游;深度融合

大力促進我國生態旅游事業的發展,更好地實現國家茶文化的傳承,深度挖掘茶鄉生態旅游優勢,整合茶鄉文化資源,為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提供一個更加有力的平臺,這是目前我國各級文化旅游部門應該積極研究的課題。近些年來,很多以茶葉種植為主要經濟發展手段的地區,開始積極開展生態旅游建設,并且經過實踐發展,這種方式不僅能夠為當地居民收獲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收獲了更多的環境效益。在國家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觀的前提下,應該積極開展茶文化與茶鄉生態旅游的深度融合,本文針對茶文化與茶鄉生態旅游的深度融合進行幾點研究。

1 茶文化生態旅游的特征

1.1群眾性與參與性

以茶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旅游開發,能夠有效凸顯我國的傳統文化特色,展現中華民族的風情,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的茶,不僅是我國人民十分鐘愛的飲料,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廣泛喜愛。并且飲茶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行為,一種喜好,它在中國經歷了4700多年的歷史,并在17世紀中葉傳入歐洲,受到以英國為代表的眾多西方國家的推崇,在這個過程中飲茶逐漸從一種單一的喜好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具有鮮明民族特征的文化符號。尤其是在中國,中國人以茶會友、以茶銘志已經成為了自古以來的傳統,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茶文化是不可缺少重要組成部分,它凝聚了中國人民的智慧以及思想精髓。我國茶文化發展至今,飲茶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鄉人民以種茶為生,既然茶有如此悠久的文化歷史,何不充分挖掘其中的內在價值,既能夠為中國傳統文化復興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女拉動了國家旅游內需,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整合,這是一舉多得的舉措,也是我國旅游事業向更高階段發展的突破口。而茶文化的形成本身就依賴于群眾的推崇和傳揚,在悠久的歷史背景下,生態茶文化旅游必須要具有群眾的支持以及參與,離開了群眾,茶文化生態旅游無法真正開展下去。茶鄉茶文化主要以茶事為主,栽茶、采茶、制茶都是茶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發展茶文化生態旅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被關注,從唐宋開始,我國開始出現大量記錄茶區、茶園的典籍,比如福建茶文化以武夷山為代表,武夷山的“大紅袍”是最具代表價值的文化遺產,每年都在在該地舉辦茶葉營銷活動,當地應該借助這個有力平臺,充分挖掘當地的旅游資源,傳承和發揚當地茶文化。[1]

1.2差異性與聚集性

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地大物博,物產豐盈,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所形成的文化體系也不同。每個地區都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及文化內涵,在茶文化旅游方面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開發生態旅游應該更加關注旅游者的感受,如果能夠給予旅游者一場美好的心靈體驗,那么對于旅游者來說這次旅行就是成功的,并且還會考慮再次進行旅行,這樣的旅行屬于高品質的旅行,也屬于旅行的高級階段。融入了茶事活動的旅游,內容會更加豐富。茶文化生態旅游具有非常鮮明的地域差異性,與此同時也具有顯著聚集性,我國茶文化旅游的主要城市包括杭州、蘇州、上海以及北京、黃山、張家界以及五指山等地區。在這地區生態旅游與茶文化一同構成了非常富有民族地域特色,并且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文化系統,通過第三產業實現對第一產業的帶動,不僅拓寬了傳統茶文化產業范圍,產生了積數效應,也促進茶鄉文化內容的多元化。

1.3高雅性與傳承性

以茶文化為核心的生態旅游,其發展方向與特點必然與茶不可分割,茶是我國的主要飲品,是其他任何飲品都不能取代的,它的特殊性就在于雅俗共賞,沒有群眾基礎的事物是無法普及和傳承下去的,茶以及茶文化既然能夠發展至今,并積淀了如此豐富的底蘊,它必然有著不可撼動的群眾基礎。從這個觀點出發,茶文化旅游也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活動,它的雅在于茶文化系統本身所具備的豐厚文化,在于中國歷代文人墨客、達官顯貴多賦予它的雅致和品味,而它的俗就在于它的傳承性,只有普羅大眾認可的事物,才能夠得以傳承。俗話說:“開門七件事,茶米油鹽醬醋茶?!边@句俗語就是對茶文化傳承性的最好解釋。相對地,茶文化又為很多高層雅士所鐘愛,茶文化與山水人文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延續我國茶文化,還能促進生態旅游的發展,增添旅游事業的活力,茶文化具有非常廣泛的社會功能,融入茶文化的旅游事業,具備了發展我國傳統文化的功能,同時也促進了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2]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非常塊,選擇進行一場高品質的旅行不僅能夠釋放壓力,而且還能夠滿足游客求新、求變、求知的心理需求,強化茶文化與生態旅游的聯系發展,不僅能夠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茶文化包括茶藝、茶道、制作工藝以及茶商檢等等,這些都是構成茶文化的核心內涵,在經歷了千百年來的發展之后,茶文化也十分豐富內涵,是我國非常寶貴文化遺產。

1.4愜意性與品位性

茶事包括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茶葉采摘、加工以及各種茶葉制品等等,同時茶藝表演也非常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在茶藝表演的過程中會配備各種茶具、消費者在旅游的過程中能夠親身去感受和體驗,從中感受茶文化的精髓和內涵,得到身心的全方位體驗。敬茶為禮,以茶會友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自然、恬靜、優雅的環境中人們的精神得到放松,情操得到了陶冶,茶是禮儀的代表,是友情的象征,茶文化旅游以自然、恬靜、雅致為主要風格,旅游者在旅游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心靈的凈化和洗滌,作為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我國茶文化在經歷了歷代文人的研究和積累之后,展現出了其他文化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通過旅游帶動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其他行業的發展,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服務體系以及旅游體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以“和”求發展,以“和”求進步,以“茶”促旅游,這就是當前茶文化生態旅游的核心。[3]比如,我國云南民族地區人民以茶為禮,生活樸質自然,來到云南,游客們不僅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當地民族的友愛、互助和美德,也能夠感受到云南地區的獨特民俗。思想領域得到豐富,個人品味也能夠得到提升。

2 茶文化生態旅游的綠色化發展對策

2.1旅行綠色化——開辟特色茶文化生態旅游產品

首先,茶文化是我國生態旅游不斷發展的產物,在開展茶文化旅游的過程中,要積極與茶文化要素相結合,有目的、有計劃的制定旅游線路,積極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同時要深入挖掘茶區的生態旅游的特色,還原當地民俗禮儀,推出保健茶品、特色茶品以及茶服務業,促進當地茶文化旅游中生態價值的開發。其次,根據當地的自然以及人文條件,開發最佳的茶文化旅游產品,尤其是要針對青少年旅游者開展旅游項目和產品,構建以休閑度假,寧靜致遠的和諧的旅游氛圍和精神,幫助旅游者體會茶藝,懂得茶葉的煮制方法,調配方法,使其可以充分體驗到其中的內涵,促進當地茶葉產業的發展,提升經濟效益。再次,茶文化開展要突出“茶”,以“茶”為中心,結合當地其他旅游項目,綜合開發茶文化生態旅游內容,比如馬幫巡演、品茶評茶、學習茶藝、參觀茶園等等,鼓勵游客親自加入到制茶、采茶的過程中,體驗茶馬古道,傳統茶文明。最后,要積極開發和建設生態茶園,在景色優美、自然環境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當作茶葉種植基地,比如,湖南的安化縣以“千兩茶”聞名,并以其作為生態旅游的主要產品。[4]

2.2文化綠色化——加強茶文化的挖掘和開發

要積極豐富和完善生態旅游的文化內涵,強化綠色生態理念,關注文化產品開發,以具有特色的文化產品增強旅游吸引力,游客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同時要深入挖掘旅游產品的文化價值,提高旅游文化層次,為游客提供更加具有品味和人文氣息的旅游環境。文化藝術是茶文化旅游的核心,旅游要提出茶事這個中心,強化綠色化文化,結合茶、山水、民族、民俗各個方面的整合和聯系,要將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展現在人們面前,將色香味俱全的名優茶品推廣給游客。同時結合山水風光、名寺名泉、茶歌茶舞、茶詩茶花等實現對茶文化的深度體驗,充分展現茶文化生態旅游的綠色、生態、和諧理念,游客在這濃濃的茶文化中,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會得到完善,人格和品德也會得到洗禮。

2.3環境綠色化—茶文化生態旅游中的環境保護

生態旅游,當然要注重生態的保護。生態旅游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平衡、和諧,因此在茶文化生態旅游過程中,必須要強化生態環保意識,減少旅游過程中的環境污染與資源消耗問題,切實貫徹和落實茶文化生態旅游的宗旨,將“生態”與“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茶葉種植區域要從周圍的公路、車輛以及居民的居住情況入手,減少對周圍景觀的破壞,開發當地茶文化資源的過程中,要注重生態旅游的良心循環,要以科學的眼光開發旅游事業,建立環境監管以及預警系統,全面控制旅游過程中生態破壞問題。[5]

3 結束語

作為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茶文化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以及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近些年來中國茶文化掀起了一股復興之潮,在這樣的背景下,將茶文化與旅游事業相融合,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茶文化生態旅游體系,實現茶葉與旅游兩個產業的利益最大化,無疑是當前我國茶文化復興以及拉動旅游內需的有效手段,也是旅游行業突破當前發展瓶頸的著力點。本文針對這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對我國茶文化的生態旅游事業發展有所助力。

[1]李麗霞,羅學平,趙先明.宜賓市茶文化生態旅游發展思考[J].南方農業.2015(28):12-15

[2]郭明亮.關于生態旅游管理初步分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 (10):35-36

[3]孟凡博.生態旅游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旅游縱覽(下半月). 2015(3):23-25

[4]李筱剛.從生態旅游角度看待徐州生態旅游的品質提升[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4):43-44

[5]張紅.對我國生態旅游健康發展的建議[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 (4):56-58

王昆強(1981-),男,四川富順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三亞市公共資源招投標評委專家,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規劃、旅游文化。

猜你喜歡
茶鄉生態旅游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辦案經”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別具特色的俄羅斯茶文化
茶鄉飛歌
請到布依茶鄉來
寧都積極創建鉤刀咀生態旅游型清潔小流域
余海燕:茶鄉飛出的“領頭雁”
生態旅游對野生鳥類行為的影響探討
出實招發展老區生態旅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