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鄉村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2016-03-31 23:09邱富軍
企業技術開發·下旬刊 2016年3期
關鍵詞:建設策略物聯網應用

邱富軍

摘 要:基于物聯網技術應用視角對瀘州市鄉村旅游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其在智慧鄉村旅游建設方面,物聯網技術應用還處于宣傳應用階段。論文從基礎平臺和保障體系建設、物聯網應用宣傳和技術指導、資金和技術扶持保障機制建設、激勵政策等方面提出瀘州市“智慧鄉村旅游”建設策略,以期對瀘州乃至周邊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物聯網;智慧鄉村旅游;應用; 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09-0116-02

近年來,鄉村旅游已成為都市旅游者重要近郊旅游形式之一,它已逐漸成為推動鄉村旅游地區發展的有效策略和拉動近郊鄉村區域經濟增長的有力支柱。由于地域、信息傳遞不及時和發展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鄉村旅游發展受到了約束和制約。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對推動智慧鄉村旅游的建設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物聯網背景下的智慧鄉村旅游發展策略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1 研究背景

物聯網是一種基于互聯網傳播,通過傳感器將物與物相互連結以達到感知目的的信息傳播方式。更準確地說,物聯網就是一種“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進行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間,能夠在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當前,物聯網已成為世界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發展物聯網產業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鄉村旅游則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我國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度逐年攀升的背景下,鄉村旅游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及作用。鄉村旅游主要結合鄉村的地域空間環境、鄉村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開發,滿足旅游者觀光、休閑娛樂、鄉野運動等多種旅游需求。但傳統的鄉村旅游因規劃、經營者素質、當地現代科技普及程度等因素,鄉村旅游多存在著規劃設計不合理、服務不規范、旅游資源單一、旅游信息發布范圍窄、信息擴散速度慢等問題,阻礙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物聯網技術在旅游業上的應用,使旅游業以一種新的業態方式——智慧旅游的方式實現了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智慧旅游在旅游業內掀起的革新也引發了鄉村旅游業態的新一輪變革,“智慧鄉村旅游”也應運而生,成為智慧旅游依稀的一個重要分支。在當今智慧旅游的發展浪潮下,如何有效結合物聯網技術和地方經濟特點,發展智慧鄉村旅游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意義和研究價值。

2 瀘州市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

瀘州古稱江陽,地處川滇黔渝四省市結合部,位于四川水陸出海要沖,南與貴州、云南相聯,東鄰直轄市重慶,西接宜賓、自貢,北靠成都經濟圈,是四川出海南通道和長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下轄江陽、龍馬潭、納溪三區和瀘縣、合江、敘永、古藺四縣,幅員面積12 247 km2,全市人口508萬,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雙擁模范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多項桂冠。

瀘州作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不僅擁有名酒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歷史文化、長江文化等多種形式的旅游資源,鄉村旅游資源也很豐富。鄉村旅游以農業觀光、賞花、采摘、垂釣徒步、農家樂、鄉村旅游節慶活動等為主要形式, 2013年1~10月,全市實現鄉村旅游總收入40億元,接待游客人次1 100萬人次,實現就業1萬人。2014年鄉村旅游總收入約70億元,接待人次約1 500萬人次。

不僅如此,近來年,市政府也以打造“一縣一精品,一鎮一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為目標,通過資源整合、培養特色資源小城鎮、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打造了如江陽區華陽山養生旅游、分水董允壩鄉村休閑旅游、龍馬潭走馬慈竹鄉村旅游、納溪區江南生態園鄉村休閑旅游,以龍文化為核心的“龍橋文化鄉村文化體驗旅游”,以荔枝文化為特色的“三江荔枝源鄉村休閑旅游”,以古敘苗彝文化為特色的古藺雙沙、大寨、箭竹,敘永水潦、合樂的“烏蒙山民族民俗鄉村旅游和特色村寨”;依托河流、山地、果園、古街、革命遺址、民俗民風等旅游資源打造了為游客提供觀光休閑、采摘、體驗、餐飲、娛樂等服務,將新型城鎮化建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相結合的通灘鎮、大渡鎮、江門鎮等特色旅游小城鎮。

近年來,在瀘州范圍內做得比較突出的鄉村旅游有:江陽區永興村(油菜花賞花旅游)、丹林鄉(梨花賞花旅游)、納溪豐樂鎮(香海桂花農業觀光)、龍馬潭走馬村(現代農業觀光)、特興鎮魏園村(薰衣草賞花)、納溪區天仙鎮(現代農業展示)、瀘縣龍橋文化生態園(百畝荷花塘)等。古藺雙沙菜花節、黃荊老林英雄會、張壩桂圓節、納溪桂花節、瀘縣荷花節、特興草莓節等鄉村旅游節慶活動影響力較大,鄉村旅游點的步游道、旅游公廁、標識標牌等旅游配套設施和接待設施比較完善,在旅游旺季鄉村旅游點的經營狀況較好。

但從規劃、開發、服務、管理看,瀘州市鄉村旅游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著點多、面廣、單位小,檔次低、設施差、特色不鮮明,產品單一,同質化特征明顯,且部分景點受季節性波動較大。沒有形成集聚規模效益,鄉村游發展后勁不足,從而降低吸引游客的能力。如何克服我市鄉村旅游當前的短板,實現我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的建設目標,是我市鄉村旅游業面臨的一大研究課題。

3 物聯網技術在瀘州市鄉村旅游業的應用現狀

在智慧旅游方面,瀘州市目前還處于宣傳應用階段。但瀘州自被列為全省2014年度首批7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以來,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采取了很多舉措。主要通過開通網絡平臺對瀘州旅游起到宣傳推廣的作用。瀘州市已開通了瀘州旅游咨詢網、瀘州旅游新浪官方微博、騰訊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網站,古藺、納溪等區縣也隨之陸續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在市主城區的客運中心、機場、大型商場、高星級飯店、重點廣場等投放20臺智慧旅游查詢機,植入鄉村旅游“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信息,并實行聯網適時更新。瀘州市5個4A級景區(瀘州老窖、張壩桂圓林、天仙硐、黃荊老林、太平古鎮)均開通了景區官網,并適時維護。

瀘州市在智慧旅游的運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電子商務的應用較少,旅游線上銷售這方面比較滯后,酒店、景區門票等在線上的預訂、購買等功能還沒有實現。此外,由于資金實力的限制,在利用監控系統對景區進行全方位安全監控方面還比較滯后。

從各方報刊、網絡等官方媒體報道的消息顯示,2014年,瀘州市圍繞“智慧旅游”搭建起了手機APP、微信、微博等宣傳營銷平臺,取得初步成效。并確定2015年瀘州市旅游營銷工作以“智慧旅游年”為方向,推進全市旅游信息化快速發展,加強宣傳營銷,不斷提升我市旅游對外影響力。

2015年1月17日,《瀘州市智慧城市建設概念性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通過評審,瀘州將加快推進以智慧城市經濟為載體的智慧城市建設,使瀘州成為中西部地區同等規模城市中“基礎設施最先進、技術水平最高、城市數據最開放、信息服務創新能力最強、智慧城市應用最普及、智慧產業最集聚”的城市。規劃中指出瀘州將通過智能融合的信息技術支撐平臺,實現具有瀘州特色、無處不在的全方位智慧旅游服務,將瀘州打造成市場化、國際化“智慧旅游”城市和國家中西部地區旅游信息化模板城市。

同時,從課題組對瀘州近郊的幾個鄉村旅游景點通過走訪、發放調查問卷、抽樣調查所得的情況顯示,當前物聯網技術在瀘州市鄉村旅游的應用主要以條形碼、微信應用為主,極少數運用物聯網技術開展景點介紹、網絡宣傳等服務項目,其他方面的應用還比較少,同時應用面也比較窄。

4 物聯網技術在瀘州市鄉村旅游業應用存在的問題

課題組通過走訪、問卷調研等方式,對市區周邊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鄉村旅游景點就物聯網技術在這些地區的應用情況開展了調研。課題組走訪了瀘縣龍橋百花洲、啟玉葡萄園、石寨鳳龍村、華陽西岸陽光等地,同時還在張壩桂圓林、方山景區、畫里鄉村——雙沙、永興村旅游區等地發放了近百張調查問卷,收回有效調研問卷59份。從走訪和分析調查問卷所得出的情況來看,雖然瀘州市在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方面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某些方面也走在了國內大多數城市的前面。但就物聯網技術在本市鄉村旅游的應用情況來看,也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首先,物聯網技術在本市鄉村旅游的應用面還不夠廣,僅有少數、規模稍大一點的景區在物聯網方面的應用情況要好一些,而一些中小型以及個體工商戶經營對物聯網的認識還處于初始階段。且當前的應用主要以給產品貼條形碼、微信發布旅游資訊為主,而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智能大棚、智能監控、生產過程管理、產品網絡預訂、電子商務采購等方面比較少。

其次,通過調查發現,多數鄉村旅游業經營者因文化程度不高、對物聯網缺乏認知等因素,雖然對物聯網有一定興趣,但對其在生產中使用物聯網技術還是有一定顧慮。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對物聯網不了解,不放心,不敢輕易使用;怕知識有限,不會使用或應用不好,損失過多;資金不夠,無法在生產及管理中全面應用物聯網技術;在農村還未普及,擔心技術支持跟不上等。

5 瀘州智慧鄉村旅游發展的策略

瀘州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和人文特色,近幾年發展也較迅速。但如何借助瀘州市“智慧城市”的建設契機,著力將瀘州鄉村旅游打造成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彰顯科技含量的智慧鄉村旅游,使瀘州鄉村旅游業更上一層樓,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5.1 加快完善智慧鄉村旅游基礎公共平臺和保障體系建設

雖然瀘州鄉村旅游基本的公共基礎保障體系建設比較完善,如道路、水、電、通訊、災害防控、公共安全等。但要實現智慧旅游,其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必備基礎平臺和設施卻不可少。如智能服務信息平臺、智能生產過程管理設施、智慧景區、智慧服務評價等系統所需的硬件設施建設,同時還需要完善相應的基礎服務系統和相關規范標準建設。只有提供完善的基礎公共平臺和基礎保障體系,才能為順利開展和推廣智慧鄉村旅游建設提供扎實、可靠的保障。

在建設基礎保障體系時,還應該結合各鄉村旅游景點的自身特色及項目內容,建設相應的智能型基礎設施。如特色活動智能解說、智能導游、智慧鄉村住宿等智慧旅游服務系統,以便發揮基礎保障設施的最高效能。

5.2 加強對物聯網技術的宣傳和技術指導力度

目前,鄉村旅游業多數經營者文化水平不高,多數對物聯網技術的認識深度不夠,這將會導致物聯網技術的推廣受阻或發展受限。從課題組調研情況來看,不少鄉村旅游經營者就是因為對物聯網技術沒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也缺乏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因而對在生產和經驗活動中廣泛使用物聯網技術構建智慧鄉村旅游有很多顧忌。

因此,首先應該加強組建或聘請優秀技術人才團隊,對從業人員進行必要的物聯網技術應用推廣宣傳和技術指導,以便鄉村旅游經營者更加了解物聯網技術能給其生產經營帶來的便利和效益。

5.3 建立智慧鄉村旅游建設資金和技術扶持保障機制

構建智慧鄉村旅游,在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才能夠成功地構建智慧鄉村旅游。而這對于多數小微型鄉村旅游經營企業來說,自身卻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應從政府層面建立一套智慧鄉村旅游建設的資金和技術扶持保障機制,特別針對小微型鄉村旅游經營企業,提供初期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服務等,幫助其構建智慧鄉村前期所需的基本軟硬件設施。這樣,對于小微型鄉村旅游經營企業來說,才有足夠的吸引力開展智慧鄉村旅游建設。

5.4 設置智慧鄉村旅游建設激勵政策

為進一步激勵鄉村旅游經營者參與到智慧鄉村旅游的建設中來,還應該設置相應的建設激勵政策。鼓勵部分經營者先試先行,并從政策上提供一些激勵措施,以提高鄉村旅游經營者參與的積極性。

然后再讓成功的先試先行者以其成功的經營和技術經驗帶動和指導周邊其他經營者參與進來,這樣就方便逐步推進智慧鄉村旅游的建設進程。

6 結 語

智慧鄉村旅游已是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經濟戰略之一。利用物聯網技術發展智慧鄉村旅游,有利于鄉村旅游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生態旅游業的發展。為盡快實現瀘州市智慧城市建設以及在《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年)》等文件中提出的經濟發展目標而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波,董鴻安.海洋休閑旅游營銷中物聯網應用探析[J].三江論壇,2013,(12).

[2] 陳桂秋.賀州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特區經濟,2013,7).

[3] 付國燕.淺談四川鄉村旅游業發展的現實困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5).

[4] 李子蓉,真麗倩.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于創意農業之探討[J].福建農業科技,2013,(10).

猜你喜歡
建設策略物聯網應用
論高職院校保衛工作信息化建設
高校醫學科研機構綜合管理系統建設策略
中國或成“物聯網”領軍者
農村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