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就業能力提升對策的研究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關鍵詞:人才環境大學生

(山西醫科大晉祠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5)

引言

隨著社會競爭日益劇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水漲船高,這對當代大學生的各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高校轉變教學思路和人才培育理念,把傳統的知識教育變成能力教育,把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大學生全方位的綜合能力之上。隨著這幾年的社會崗位對人才的需求轉變,我國當代大學生動手能力弱、適應能力弱的缺點暴露無遺,這就要求高校對癥下藥,強化大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提高大學生的對社會崗位的適應能力。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和水平,通過開展各類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之中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讓學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崗位需求對口。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內涵及特征

1.大學生就業能力內涵

對于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來說,主要以就業能力為重要的評判標準,同時整個能力的評判有獲取工作,保持工作以及相關的各項能力這樣的幾個標準和環節,大學生的基礎能力會決定個人在將后來的職業競爭力。一些已經經過了職業技能培訓的學生不僅僅有著良好的溝通能力同時在遇到困難之后能夠積極地尋找解決的辦法,并且在工作之中能夠與他人進行合作,有著良好的溝通能力,真正的在團體的協作之中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提升,這些都是學生在經過大學四年的高等教育之后需要培養的能力。除此之外,要想真正的做到綜合全面發展,還一定需要注重內在與外在的共同發展,不僅需要注重專業素質的提升,同時還需要學會在各種實踐活動之中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因為不管是素質還是個人能力,這些都是評判一個人是否全面發展的重要標準。同時對于大學生的就業來說,在進行就業能力評判的過程之中,還一定需要以素質教育的標準來進行,讓每一位學生能夠真正的發揮自己的獨特之處,真正的將素質人才培養落到實處。

2.大學生就業特征

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因為不同的個體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有著很大的區別,同時每一個人的認知水平以及思考思維方式都有著一定的區分,這就導致每一個個體都有著自己的獨特性,當然對于個人的就業能力來說也受到差異性的影響,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結構上同時在成分上也有相應的展現,并且不同的表現形式所占的比例有很大的區別。

對于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來說,主要體現在個人的實踐以及在實踐之中所獲得的認知,當一個人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獲得實踐活動的機會會變得越來越多,在實踐過程之中個人的工作能力不僅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綜合實踐水平,其次,個人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在進行實踐操作過程之后都能夠獲得極大的提升,這一點不僅僅能夠促進個人的全面綜合發展,有時還能夠使自己在之前的認知得到反復的再現和確認。

對于一個人的能力來說一定需要外界的刺激,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出來,因此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進行分析的話,那么這樣的一種能力在屬性上是屬于靜態的,只有當大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通過內在的需求和外在的刺激雙重作用之下,個人的就業能力得到最大的發揮同時這樣的一種就業能力也完成了從靜態到動態的蛻變,從內在的心理世界到現實的社會生活之中來并且發揮出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個人的能力往往是無窮的,除了需要內在和外在的雙重動力之外,更重要的一個因素則在于自身內在的能力釋放,這就要求個人在生活之中一定要加強自身的實踐能力,真正的將自己的就業能力和潛能激發出來,這一點不管是對于個人自身價值的實現還是就業能力的水平提高來說都有著極大的作用。

二、大學生就業能力發展的影響因素

1.個體自身條件

1.1 先天因素

對于先天性的因素來說往往是與生俱來的,這一點不僅僅決定于個人的生理特質同時還和遺傳學中的基因有著密切的聯系,當然對于個人的差異性和個性化來說也主要是由先天性的因素所決定的,哲學家恩格斯曾經公開表明,對于獲得性遺傳來說主要是一種先天性因素的影響,對于任何的社會個體及自然人來說,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和認知結構,并且不同的個體也呈現出巨大的差異性,同時每一個人都不平等和個性化也可以從中體現出來。除此之外對于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來說也是以先天性的因素為基礎的,在進行就業選擇以及個人認知和思維方式的模式之中都會看到這些先天性因素的影響作用和效果。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先天性的因素往往是不可捉摸的,存在于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以及具體的生理結構之中,要想真正的通過科學化的方式對其進行量化分析是非常困難的,當然這些后天性因素的再塑能力和改造力也相當差,因此這一點給大學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之中提供了一定的靈感和依據,每一所大學在進行人才培養教育計劃制定的過程之中一定需要根據個體的差異性來進行具體的分析,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的個人潛能得到極大的發揮。

1.2 后天因素

對于這些后天性的因素來說,主要是在人進行社會化的過程之中所產生的,并且體現在個人思維方式以及心智成長的方方面面,對于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來說,個人身體的健康狀況,心智成熟發展水平,社會經驗能力的具體水平以及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后天因素的重要影響,同時相對于先天性的因素來說,后天性的因素往往起著基礎性的物質作用,這些物質作用的能力以及好壞優劣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就業能力水平的提升和發揮。

2.環境因素

2.1 影響大學生就業能力發展的大環境

對于個人的社會化來說往往是在整體的環境之中構成的,其中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個人進行社會化的大環境,主要包括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政治發展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這些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影響到大學生所處的環境屬性和性質,其次在大環境之中,文化環境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的影響最大。

2.2 影響大學生就業能力發展的小環境

對于小環境來說,主要是大學生自身所處的區域和范圍,比如說個體生活的社區以及所處的自然環境,在細節上主要是指個體在自己的人際圈之中涉及的物質資源以及精神資源,這些重要的環境資源不僅僅將每個個體緊密地聯系起來,同時還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人際交往圈,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中獲得自身的發展,同時對于個體來說在進行社會化的過程之中,每一個人心智的成熟以及社會能力的提升都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中所獲得的。但是對于大學教育所提供的一種環境來看,則無法和這樣的一種小環境進行同類的比較,因為大學環境還包括著個體環境和特殊環境,同時所受到的影響也是諸多方面的。

三、大學生就業能力發展存在的問題

1.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導致大學生就業能力整體水平不高

對于現在的社會整體發展水平來看主要關注于經濟的單向發展,因此大學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之中往往只注重企業的對口培養,抑制了個體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在進行人才培養教育計劃的制定過程之中往往忽視了個體發展的特殊需求,而僅僅關注于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外在需求,從而無法從整體上讓每一位大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發展。從整體上來進行分析,現在諸多的高等教育之中都出現了諸多的弊端,比如過度的重視專業素質的教育而忽視了在實踐的過程之中讓每一位學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高,因此塑造了許多高分低能的現代化人才,當然這樣的一個人才往往是不符合目前社會進步發展的具體需要的,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同時對于個人的發展來說也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2.專業教學忽視技能培養

從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來說眾多的學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之中過度的重視書本教育,還沒有真正的將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這樣的一種優秀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往往只注重教授一些專業知識,沒有真正的在實踐活動之中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還處于一種應試教育的水平之中,沒有和現在大眾十分呼吁的素質教育做到統一和協調,這直接導致大學生無法得到全面的發展,同時也無法真正的將這些書本中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之中。

3.實踐教學薄弱導致問題解決能力缺乏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高等教育往往處于較低的水平,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與實踐性的教學活動來說開展得十分少,不管是實際操作課的課程設置量還是相應的配套措施都沒有和專業的書本知識進行完美的對接,因此直接導致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無法真正的用到實處,同時許多的學生也出現了知識和實際操作水平脫節的狀況,遇到真正問題的時候無法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實踐,這一點和學校的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眾多的學校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操作,有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興趣。

4.就業指導內容狹隘導致求職應聘能力低下

對于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來說,除了和自身的綜合素質發展相關之外,同時還和現在的就業指導離不開,從傳統的就業指導來說,往往缺乏一定的科學性思維,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沒有做到系統化連貫化。對于一些即將離開大學的學生來說,往往只能接觸到一些基礎的就業信息即在應試過程之中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沒有真正的對自己將來的職業生涯進行一個科學的規劃。同時對于學校以及企業來說,沒有真正的做到深化合作,因此無法真正的讓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之中獲得良好的就業指導,同時也無法真正地適應整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許多的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之中往往出現了專業不對口以及應聘能力低下的情況。

四、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發展的對策

1.轉變教育觀,樹立綜合素質教育觀

在現代競爭激烈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大學生僅僅具備專業的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備綜合的素質和能力,比如社會交往能力、談判能力等等。從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方案和目標來講,還是以培養專業的人才為主,在人才培養中是一種定向的專業教育,大學生對自己專業知識非常了解,但是對其它綜合知識比較缺乏,這對我國高等教育是非常不利的。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推進,社會需求更多的是復合型人才。在我國目前社會中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就是因為大學生專業技能與公司要求的復合型人才有一定的沖突。因此,大學生只有具備了綜合專業知識才能夠在社會中獲得較好的發展。高校是培養大學生的主要場所,在對大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綜合教育觀,在綜合教育觀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既包括學生的專業技能教育,也包括學生的思想文化、身體健康等方面的教育,這樣學生以后走進社會也不是單一的人才,成為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2.培養大學生就業技能

高校培養大學生的目標最終是為社會發展培養人才,因此,高校人才培養要以市場為導向。因此,高校要建立自己人才發展的實踐基地。通過積極開展與社會企業合作,培養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大學生在低年級專業素質提升以后,高年級時到實習基地頂崗實習,提升實踐動手能力。這就促進大學生更好的了解市場需求,從而消除自身與就業崗位的信息不對稱。同時,市場的要求也反饋到學校的教學過程中,調整專業培養方案,做到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通過與企業開展合作,不僅為企業發展提供專業的理論指導知識,也為大學生動手能力發展提供了實踐平臺。這樣能夠不斷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平臺,強化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基本形成教育、訓練、實踐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把創新創業與大學生就業教育、專業培養結合起來,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綜合能力。

3.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有各種實踐活動,還要具備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所必需的環境、條件和基地。只有在學校內和學校外搭建立體式的學生實踐基地,為人才的培養提供平臺,才能促使知識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的轉變、理論型人才向應用型人才的轉變、適應型人才向創造型人才的轉變。實踐基地的建設目標應統一于高等教育的整體培養目標之中。實踐基地不僅是學生進行實驗和實習的場所,同時也是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平臺;在實踐基地的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合理補充與鞏固,更是要通過學生對真實工作情境的體驗,從而促使學生思維分析能力、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

4.構建新型就業指導模式

為了避免傳統的就業指導所產生的不足,普通高校應加強對就業指導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求職應聘能力。新型的就業指導模式應該是涵蓋了大學生大學學習各個階段,在大學生教育階段,都分別實施不同的就業指導內容以及相應的指導方式,旨在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獲得求職應聘的技巧,提高就業能力與綜合素養,并且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教育,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認知、職業選擇和職業規劃,幫助學生及時地了解市場需求信息,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就業服務。

結語

隨著社會競爭日益劇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水漲船高,這對當代大學生的各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高校轉變教學思路和人才培育理念,把傳統的知識教育變成能力教育,把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大學生全方位的綜合能力之上。大學生就業能力是大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一系列的綜合行為特征。主要由專業技能、人際關系、應聘能力、自我發展與自我調節等組成。因此,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就必須從高校教育和大學生自我發展入手。強化大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提高大學生的對社會崗位的適應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讓學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崗位需求對口,為社會培養復合型人才。

猜你喜歡
人才環境大學生
人才云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環境
大學生之歌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