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生態課堂八個特征的理解

2016-04-12 08:52深圳市寶安區實驗學校程顯友
師道(教研) 2016年5期
關鍵詞:師生交流因子

文/深圳市寶安區實驗學?!〕田@友

對生態課堂八個特征的理解

文/深圳市寶安區實驗學校程顯友

生態課堂是我校實施生命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真正落實生命教育的關鍵環節。從生態學的角度、生命成長的角度和教學的角度綜合思考,生態課堂具有以下八個鮮明的特征。

1.面向全體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存著各種各樣的動植物,每一種生命,都是構成生態的一個部分或鏈條,不同的生命存在,構成了生態中生命的總體。在教育中,每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每位學生都有成長的權利。義務教育的要求,也是要給予每一名學生受教育的權利。教室里有了座位,不等于能夠真正得到公平的教育,不等于能夠得到適宜的教育。生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就是要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適合自己成長的教育。課堂上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也許很難做到,但是,我們必須以這樣的理念去努力追求。

2.尊重差異

一個班幾十名學生,在各方面發展中存在差異是必然的,完全齊頭并進幾乎是不存在的。我們不能因為有些學生在某些方面發展得慢而放棄他,不但不能放棄,在教學中還不能厚此薄彼,不應該嫌棄后進生。在教育中,要正視這種差異,承認這種差異是自然存在,尊重差異,在人格上、情感上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教育方法上、教育情境創設上,關注到每一類學生的成長。

3.合作共生

在生態系統中,合作是發展的前提條件。人是社會性動物,生活、學習都需要合作。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都需要在合作中生成和發展。課堂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需要合作學習,共同成長,教師要有意識構建合作學習的平臺,為學生成長創造條件。

4.交流互動

在生態系統中,能量轉換,交流互動是基本特征之一。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間、學生間情感交互感染、信息上交流豐富、思維上交互啟發,這樣的交流互動,互相激勵,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唱獨角戲,或者是只有少數學生獨自思考的課堂,沒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都有悖于生態課堂的理念。

需要指出的是,交流互動與合作共生密切相關,交流互動是合作的一種有效形式,共生是交流、合作的必然結果。生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求教師搭建合作平臺,創設交流渠道,給足合作交流時間,引領學生高效進行合作學習、交流互動學習,而且,教師本身就是課堂上合作、交流的一員。

5.整合優化

任何生態系統都是由各種因子組成的,有些因子對生態中的生命成長起促進作用,而有些因子則對生態中的生命成長起到危害作用。為了有利于生態中生命的健康成長,需要對生態中各種因子進行優化整合,揚利抑害。如果把課堂教學理解成一個生態系統,那么,時間、空間、師生、物品、信息、情感、學習方式等都是生態構成的因子之一,對這些因子進行整合優化,以達到趨利避害,形成有利于學生學習成長的最佳生態環境,是生態課堂的必然課題。

6.自然自生

自然,是指尊重生命的成長規律,順應成長自然,在課堂教學中,避免發生揠苗助長的做法;自生,是指滿足生命自身對成長的主動需求和自主選擇,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課堂上,教師要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我們提出,生態課堂自然自生的特征,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強化這樣的意識,改變傳統教學中壓抑人性、違背規律的做法。

7.心理共情

共情是個心理學專用名詞,是人本主義創始人羅杰斯提出的,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包含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包括把自己的情感、內心體驗傳達給對方,以影響對方并取得反饋等。

在生態課堂上提出心理共情的特征,是指課堂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對成長中順利乃至成功的快樂體驗,或者對挫折、對失敗的痛苦體驗要互相理解,感同身受,共同體驗,相助成長。

8.內外協調

教育從來就不是孤立和片段的,教育脫離不了社會,離不開生活。內外協調的特征是指生態課堂要做到教材內外、課堂內外相互關聯,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課堂,要將課堂延伸到生活與社會實踐,實現內外的聯系與協同。

責任編輯黃日暖

猜你喜歡
師生交流因子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因子von Neumann代數上的非線性ξ-Jordan*-三重可導映射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一些關于無窮多個素因子的問題
影響因子
我的健康和長壽因子
麻辣師生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