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涵養教育視野下的小學微型課程開發研究

2016-04-12 08:52汕頭市龍湖區金珠小學紀勝輝
師道(教研) 2016年5期
關鍵詞:內容課程課堂

文/汕頭市龍湖區金珠小學 紀勝輝

涵養教育視野下的小學微型課程開發研究

文/汕頭市龍湖區金珠小學紀勝輝

微型課程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逐步成為世界各國課程開發與建設的新趨勢。它以 “即時性”、“開放性”和“體驗性”的特點,采取一系列半獨立的專題 (或單元)的形式,逐步成為中小學校常規課程的重要補充。結合我校為了進一步推動學校的內涵式發展,提升教育品質,秉承 “讓每個孩子都發光”的辦學理念,確立了 “涵德養志、明亮人生”的教育方向?!昂B教育”要求 “讓每個學生都發光”,它蘊含著現代新興的教育理念、如全人教育、賞識教育、挫折教育、創新教育和人文教育等,基于 “以人為本”的視域,以關注現實、具體、鮮活的生命個體為出發點?!白屆總€學生都發光”重在強調教育應以尊重學生的人格、接納個性和包容錯誤為前提,通過涵養育化的過程體現對個體生命完整性的關注、凸顯生命的靈動和張揚生命的個性。微型課程符合當前社會對全面型人才發展的要求,它的“即時性”、“開放性”和“體驗性”與 “涵養教育”所提倡的 “關注自己、關注生活、關注世界 “的理念不謀而合。

一、以 “情境模塊”為平臺的微型課程資源開發

1.課堂師生互動開發是以教材為出發點,適當引入生活中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繪畫、音頻、計算等手段,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文本,深入做到與文本對話,并盡可能達到學生能夠自主地對構成文本的若干情景模塊的問題進行閱讀,細膩體會文章內涵。以語文為例在 《詹天佑》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鏈接數學和工程學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八達嶺隧道的長度是居庸關的三倍,詹天佑采用了 “中間鑿井法”,“那么八達嶺隧道為什么只打兩口井而不多打幾口?假如你就是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你會選擇在什么地方打井?”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并繪制設計圖,驗證課文中的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呈現國內外著名的鐵路設計,以圖片或視頻方式呈現鐵路本身,以簡單的文字講述該鐵路與眾不同之處,激發學生的橫向學習興趣。

2.學生自主活動開發學生自主活動開發是在原有文本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閱讀需要,增加一些與本話題類似的文章,或同意作者不同文章,讓學生從縱向或橫向的角度,挖掘與原文本密切相關的微型資源,讓課堂向兩端延伸,并運用情景模塊進行有效解讀實踐,達到鞏固和提高知識的能力。比如在英語課 《My Community》這節課,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 “自己做”和 “與他人合作”這兩個定義,嘗試引入 “破冰”這個概念。具體做法是:教師首先介紹這門微型課程的原因,即老師們注意到學生在班級圖書俱樂部中傾向于跟自己熟悉的人呆在一起,而很少嘗試去認識新朋友,而班級圖書俱樂部是依據選定的書本而不是依據成員們的友誼形成的,所以成員間必須要破冰。第二步便可以開始教學活動。學生每人會領到一張表格,表格上有成員名字和活動主題;成員可通過討論相關的話題,比如喜歡的學習科目、喜歡的音樂、旅游過的地方、興趣愛好等,增進彼此了解;每次交流后要在表格的對應主題下方簡述相關內容。每次成員的活動都會以表格作為起始,這個熱身活動有助于推進下一步討論的順利進行。第三個步驟是學生進行正式的會話互動,教師應該怎樣去引導、突出和展現重點難點。第四個步驟是學習反饋,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嘗試回顧記錄的內容,總結主題和會話技巧,并為下一次活動提出更高的目標。通過詳細的微型課程案例描述,可以看出教師在案例設計方面做了充分的學習需要分析,關注學習者的特征,設計了學習者感興趣的活動來 “破冰”。教師能夠及時引導學生,并且提前預想到活動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相應地提出相關建議。

3.學生課后拓展開發其實是一種有意生成。教師或與家長合作,有意在課后學習當中安排一些場景,讓學生進行思考,即善于捕捉整合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信息源,促進課堂微型資源形成。比如“走向科學”版塊,教師可在學期初即想學生布置與這個版塊相關的任務。如將改版塊分為 “科學家的故事”、“生活中的科學”、“科學與幻想”和 “科學再創造”四個主題,讓學生收集生活素材,然后以文字、相片甚至視頻的方式記錄,最后以分組形式討論關注的問題并在課堂上做匯報。

二、微型課程開發三要點

參考田秋華教授對于微型課程實施要點的分類,結合我校實際需求,我們認為微型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三點:

其一,“短”。微型課程也叫短期課程,與傳統課程 (如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不同,傳統課程開設時間少則一兩年,多則數年。短期課程的開設時長包括一個學期、一兩個月、甚至十幾分鐘時間,雖然時間短,但見效快。比如,在很多小學都有設置廣播站或校園新聞平臺,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平臺為學生打造每天15分鐘的廣播式 “微型課程”。以汕頭某X小學為參考,該校的廣播平臺內容豐富,周一 “PLAY ABC”是鍛煉孩子聽力,增強語感,接觸西方文化的“加油站”;周二 “心靈驛站”關注孩子們精神成長,與他們進行心靈對話;周三“社會你我他”關注社會熱點新聞,拓寬孩子們的生活視野;周四 “我最棒”是孩子們展現才藝,講述自己故事的平臺;周五 “紅領巾之聲”是老師主持的時段,也是老師與學生在課堂外交流的重要機會。每一期廣播站的節目都是詳細的節目安排,內容方面以話題、情景為導入,并附有具體問題讓學生思考。豐富多彩的微型課程就像一臺無形的“播種機”,讓孩子們在主動參與中體會成就感和成長感。

其二,“簡”。微型課程一般以專題方式呈現的小教學材料或半獨立性單元,它容量少、規模小、容易轉換,并且主題集中明確,針對性強,具有較好的導向性。在話題方面,它涉及多個領域,但由于受到時間和容量的限制,這些話題都必須經過 “精”加工,結合小學生在理解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因此,最后呈現的內容不許是深入淺出,易于理解,能夠與學生有限的生活體驗產生 “串聯”,激發他們的參與感。比如 “什么是詩”這個話題,結合我校在詩歌創作方面的傳統優勢,安排 “妍蓁童心詩社”的陳妍蓁同學走進課堂,以學生教學生的形式,為低年級學生展示如何進行詩歌創作。我校也利用每天10分鐘的日常軟筆書法課堂和硬筆書法課堂的活動,安排詩歌的內容讓學生臨摹撰寫,并且在課間的 “經典詩詞吟唱”環節安排相關內容,目的就是為了多途徑多渠道讓學生在 “微”與 “簡”過程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深。

其三,“動”。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內容,二是形式。內容上,微型課程必須富有時代感和生命力,強調新信息、新知識、新觀點、新進展和新問題,強調與社會現實和學生的學生生活鏈接,目的是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親和力,激發學習興趣,為課堂服務。形式上,理想的微型課程應該不受到學科、教材、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又適合即興發揮,又適合在較長期限內容,反復有效地多次呈現,并且依據學生興趣與教學要求,以多種內容與考核評價方式、多樣形式與途徑在任意時間段里靈活地實施與完成。在本校,我們會利用班會課時間,邀請家長參與,請他們就自身職業為學生做一場簡單的介紹,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比如家長A的職業是警察,那么他將為學生介紹警察的性質、工作內容、服務對象,并借此機會向學生普及各種安全防范意識。家長必須先與班主任溝通,就該微型課例的目標、內容、效果、途徑達成共識,提高課堂有效性。

三、結論

微型課程在課程發展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與作用。它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興趣、能力、意向、經驗和實際需要出發,設計符合學生利益的課程。微型課程打破了傳統課程強調整體性、全面性、系統性的局面,使課程不再成為概念、公式、原理、人物、事實與觀點等的填充物。微型課程在實施過程當中還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教師,二是評價。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如果教師不能夠積極高效地參與校本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發很難獲得真正的成功。此外,微型課程內容豐富深廣,活動形式靈活多樣,成果呈現方式多姿多彩,這在評價工作上帶來很大的挑戰困難,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紙筆測驗評價模式,實現評價多元性的目標,讓教師與學生在多元評價的導向與激勵中,更好地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 “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 《涵養教育視野下微型課程實踐范式研究》(2013ZQJK022)的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邱麗

猜你喜歡
內容課程課堂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甜蜜的烘焙課堂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美在課堂花開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主要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