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會計行為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思考
——以會計造假為例

2016-04-13 17:01郭玉
山西農經 2016年2期
關鍵詞:市場經濟會計信息誠信

□郭玉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企業會計行為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的思考
——以會計造假為例

□郭玉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造假問題日益凸顯,會計造假嚴重擾亂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阻礙現階段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本研究從我國會計造假問題的現狀入手,探討了其產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首先,對我國現階段會計造假的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深入分析了會計造假對我國社會所產生的危害。其次,對我國會計造假的成因進行分析,認為我國的會計造假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而產生的,最后,針對我國會計造假的成因,筆者認為重塑會計誠信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強化誠信制度建設,提升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制約相關利益主體的行為;降低會計信息的不對稱因素;健全會計準則制度;完善法律法規,加大處罰力度;政府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并引入社會監督。

會計;造假;對策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2.60

近年來在會計領域造假現象層出不窮,并且呈愈演愈烈之勢,已經構成了會計誠信危機。會計誠信的缺失擾亂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阻礙現階段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個別的會計從業人員為了一企或一己私利,虛報,瞞報會計信息等行為,嚴重損害了國家和公眾的經濟利益。在我國,會計誠信問題亟待解決,重塑會計誠信體系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維護國家和投資者的利益,保證會計人員的正常工作,凈化會計行業環境。

要重塑會計誠信,構建良好的會計誠信體系,首先應分析現階段我國會計造假的原因,究竟是由于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低,還是我們的法律和監管部門的力度不夠大,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本研究將對我國會計造假的原因從主客觀兩個方面進行深度剖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這些能夠為構建我國會計誠信體系提供一定的參考,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 會計造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1.1擾亂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屬于信用經濟,穩定的市場經濟秩序要靠信用來維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誠信顯得尤為重要。準確、可靠的會計信息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如果會計信息失真,會擾亂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阻礙市場經濟的發展。虛假的會計信息會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導致決策失靈,是自身利益受損。同時會計信息的失真會誤導國家的經濟預測與決策,使國家政策與實際偏離,造成巨大的損失。鄭百萬、銀廣夏案例就是我國會計造假的例證,會計造假已經成為了一顆毒瘤,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

1.2誤導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

宏觀調控是國家通過政策措施來調節市場經濟運行,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主要依靠會計信息。準確的會計信息可以使政府充分了解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以此制定的宏觀調控政策才能有效調節市場經濟的運行。虛假的會計信息將會影響相關經濟統計資料的準確性,使政府在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時做出錯誤的判斷,進而造成宏觀調控政策的失靈。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形成經濟的無序運行和虛假繁榮,而這種情況一旦被識破,就會造成股市混亂,社會恐慌,最終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

1.3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

企業對會計信息造假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但其最終目的都是將原本屬于國家和集體的資產據為己有,這些最終都會影響到國家的財政收入。一方面在會計信息造假的掩蓋下,企業將大量的灰色收入和隱蔽分配避開國家稅務部門的監管,偷稅漏稅,嚴重影響國家控制整個國民經濟的能力。如某些企業在會計報表上虛增支出,多列費用,少列收入,隱瞞利潤等。另一方面企業損公肥私侵蝕國家財產,某些企業在轉換經營機制過程中經營者通過不實估價,壓低國有資產價值,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國家利益受損。

1.4損害投資者和企業自身的利益

準確的會計信息是投資者做出正確投資決策前提,會計造假將會誤導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決策,蒙受經濟損失。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投資者的積極性,同時也容易助長投資者的投機行為。會計造假是企業在利益驅動下的一種短期行為,企業為了急功近利的需要,使原始的財務記錄不再完整,內部價格和各種定額不再發生作用,使企業很難發現其自身的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增大了企業財務和經營的風險。

2 我國會計造假的成因分析

2.1主觀方面分析

2.1.1會計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偏低。會計從業人員專業技能素質逐漸下降。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密切相關,在我們的會計從業人員資格通過嚴格的培訓和評估,這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會計從業人員的質量。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新的會計準則開始出現,但我們的會計從業者并不知曉或不嚴格遵循,這使得老的會計從業人員對新的的專業知識不深刻理解或掌握不強,降低會計信息的質量。

2.1.2利益的驅使成為會計造假的根本原因。會計造假最直接的獲益者就是會計從業人員和相關的企業管理者。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追求經濟利益成為大多數人從事活動的終極目標,獲利的想法同時開始繁殖。一旦會計人員產生這個想法,它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在實踐中,會計從業人員受雇于企業或單位,自己的工資、福利和其他經濟利益與受雇企業息息相關。他們作為會計信息生產者,如果想要他們自己的經濟利益或尋求更多的福利就會按照自己和企業主的意愿負責準備會計信息,因此可以得到晉升、獎金和其他直接經濟效益。商業或個人負責單位,虛假會計信息由會計人員做出,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所以它的好處就是個人獲得晉升,加薪,和股票升值。

2.1.3相關法律的不完善,處罰力度小。法律法規的不完善,造成了會計失真的低風險、低成本。盡管近年來我國在《會計法》中第45條規定: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等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屬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等規定。

2.1.4監管機制不完備,缺乏有效監督。一項完善制度的執行都需要另一項制度去監督,只有管理者不斷用實際行動表明其監督、執法的決心,才有可能使違規者聞風喪膽?,F如今,我國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備的審計監督機構和制度,審計工作對于會計造假行為起到了一些控制作用。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看見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造成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削弱了企業自我約束能力。一項完備的監督機制應該包括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

3 會計造假防范和治理對策

3.1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制約相關利益主體的行為

會計造假與公司的治理結構息息相關,有什么樣的公司治理結構,就有什么樣的會計管理水平,我們相信,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是絕不會產生低級的會計管理疏漏的,因此必須重視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建立一個獨立的政府企業,產權、責任和權利明確,要貫徹好現代企業制度,這樣才能把會計制度的完整性建立好,同時現代企業制度也是現代產權制度的基礎,這里面還包括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一些規章、法規,都要注意。同時還要明確相關利益主體的行為,約束好他們的行為,是很重要的,因此,需要公司定期去核查企業的財務報表,嚴格評估股東的權益。其次,提高企業績效評價機制,增加非財務評價,好處和限制的這種代理和業務目標。有關內部控制制度規范,發展會計人員的個人責任、問責制、加強對企業領導人和會計師的審計工作。

3.2健全會計準則制度

建立健全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度,為會計誠信的重塑構建一個平臺。針對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制度的缺陷,減少企業會計虛假信息的施展空間,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完善會計準則制度,最大限度壓縮財務報告的虛假空間,適當地增加財務報表附注,鼓勵企業披露非財務信息,進一步完善與規范關聯交易的披露,加強對現金流量信息的呈報和考核。第二,對新的經濟形勢進行分析,加快制定出臺新的會計準則,以適應新的需求,尤其是針對上市公司的準則與規范,使會計管理制度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同時,還要對原有規范及準則進行重新修改,對其中較為模糊的條款進行修改,細化其內容,增強可操作性。第三,縮小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對會計政策選擇方面的規范更加具體。

3.3完善法律法規,加大處罰力度

健全法律和各項法規為會計誠信,提供硬性的保障,以法的形式給予強大的支持,同時明確會計造假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并適當加大懲處力度,是從根本上抑制造假現象的有效辦法。結合現今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現行的法律法規要進行修改完善,尤其是對其中一些責任和處罰不明確的條款加以修改,細化處罰及量刑依據,減少模糊條款。增加現實中出現但相關法律法規中沒有的明確規定,避免出現法律法規上的灰色地帶,做到有法可依。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和會計信息虛假的用戶造成損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3.4政府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并引入社會監督

政府應該積極構建會計監管體制,從法規和制度入手,首先要給企業創造公平的環境,不患寡而不均,只有公平的環境,才能有健康的競爭。通過各種媒體與國家法律、法規,使企業和個人充分認識到會計欺詐的危害,監督企業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消除違規行為或將非法經濟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加強金融合作,審計和稅務部門、行政和法律手段的使用監督和鼓勵會計信息披露,建立信貸數據平臺。加強會計職業的理順,市場規則的使用消除了不負責任的會計機構,有不良行為的從業人員和機構堅決開除。

結束語

會計誠信這個問題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廣,政治、經濟、社會、人文都有,所以就需要我們的管理者把各種因素都要考慮進去,另外我們的政府也要給企業有所支持,部門聯動、密切配合出臺政策,都是必須的,這樣才能共創社會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尤其是新常態下,更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保證社會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由于本研究僅對現階段我國會計誠信問題現狀的總體情況進行分析,而未對研究對象進行更多的實證研究,對理論分析缺乏一定的數據支持。在后續的研究中希望能搜集到更多的數據資料來進行分析研究,從而補充和支持本文的理論研究。

[1]林潔.淺談會計誠信問題的理性思考[J].商業文化,2012,1∶294.

[2]高文銀,張晗.我國會計誠信“缺失”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1,3∶59.

1004-7026(2016)02-0091-02中國圖書分類號:F235.19

A

猜你喜歡
市場經濟會計信息誠信
市場經濟下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
財政稅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
美好生活離不開誠信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探討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問題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那一次,我把誠信丟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