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某金礦地質特征及找礦前景

2016-04-14 21:07廣東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廣東梅州514000
地球 2016年10期
關鍵詞:硅化泥質金礦

(廣東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 廣東梅州514000)

(廣東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 廣東梅州514000)

本文通過研究區域成礦條件,結合某金礦賦礦地層、含礦巖性、控礦構造、圍巖蝕變、找礦標志等地質特征,進一步分析了礦區深部找礦的潛力,認為該區找礦前景好。

金礦地質特征找礦前景

該金礦區大地構造位置屬于華南地槽系云開隆起的北東端。區內地層發育較全,構造發育,巖漿活動頻繁,為我國重要的金銀多金屬礦產區之一。

1 區域地質

區域地層發育較全,除奧陶系、志留系、二疊系和白堊系缺失外,從前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以泥盆、石炭和三疊系地層分布較廣,其中前寒武系和泥盆西是區域內金礦床(點)主要賦礦層位。

巖漿活動頻繁,主要有加里東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巖體的侵入。巖性以酸性 ― 中酸性為主,少量中性巖。其中燕山期巖漿巖與成礦關系較密切。

2 礦區地質

2.1 地層

上泥盆統(D3):出露于礦區北部及東南部,屬濱海相砂泥質沉積。主要巖性:上部為灰綠、淺紅色鈣質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泥質頁巖和絹云母泥質頁巖等,夾石英粉砂巖和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下部為灰白色厚層狀中細粒石英砂巖和淺灰色薄層狀石英砂巖。巖石普遍塊狀構造,砂質、粉砂質結構,少量礫狀結構,膠結物以泥質和鐵質為主。

第四系(Q):分布在河溝和山谷,主要為沖洪積相沉積物,厚0~10m,上部為粘土層,中部為砂土、砂礫層,底部為礫石層。

2.2 構造

礦區構造較發育,主要為巖體與圍巖接觸處早期構造和巖體中構造。巖體與圍巖接觸處早期構造以北西向為主,傾向北東10°~45°,傾角10°~25°,礦區2號脈充填于該構造裂隙中(F2)。巖體中構造以北西向斷裂構造為主,并發育有少量東西向和南北向斷裂構造。北西向構造主要為壓扭性,構造面較緊閉,具分支復合現象,為礦區主要含礦構造,1、3、4、5號礦脈即賦存于該組斷裂裂隙中。東西向斷裂構造(F8)位于礦區西部,延伸長約2km,構造裂隙普遍被閃長玢巖充填。南北向斷裂構造(F7),構造面較緊閉,構造面處花崗巖體發育有硅化、褐鐵礦化現象。

2.3 巖漿巖

礦區巖漿活動強烈,主要發育兩期巖體,早期是晚侏羅世二長花崗巖,晚期是早白堊世花崗巖。晚侏羅世二長花崗巖屬石坎~莫村巖體的一部分,巖性較復雜,分兩個相帶。內部相:粗粒斑狀黑云母花崗巖和粗粒黑云母花崗巖,呈灰白色,致密塊狀;邊緣相:一般為中?;◢弾r,局部出現細?;◢弾r、中粒二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和混染的黑云母斜長花崗巖。礦體大部分賦存于該期巖體中。早白堊世花崗巖,塊狀構造,中細?;◢徑Y構。巖漿的侵入為礦區的成提供了熱力和動力條件。另外,礦區有后期閃長玢巖脈侵入,常充填于構造裂隙中,對礦體有一定的破壞作用。

3 礦床地質

3.1 礦體特征

該金礦礦床屬中低溫熱液充填型金多金屬礦床,已初步查明含金礦脈7條,其中1、2號脈規模較大,1號脈可定礦體2個,為V1、 V2。V1號礦體:脈狀,傾向210°,傾角83°,走向長92m,控制最大斜深75m,厚度1.01~1.98m,,品位Au:0.35~6.52×10-6。V2號礦體:脈狀,傾向210°傾角82°,走向長71m,控制最大斜深0.99m,厚度穩定,品位Au:7.18~7.57×10-6。

3.2 礦石特征

礦石類型有石英脈型和蝕變巖夾石英脈型。石英脈型:緊靠主斷面呈透鏡狀產出,礦石呈灰白色,塊狀構造,碎裂結構。金主要賦存在硫化物中,硫化物主要有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輝銀礦、黃銅礦、毒砂等礦物。蝕變巖夾石英脈型:分布在主斷面的上下盤破碎蝕變帶中。礦石呈灰綠色,塊狀構造,碎斑狀結構。蝕變類型有硅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是礦區內主要的礦石類型。

3.3 圍巖蝕變

巖體和泥盆系地層接觸部位主要有硅化現象,而礦脈與圍巖接觸部位主要有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等,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與礦化均較密切。

3.4 找礦標志

(1)構造標志:北西向斷層及巖體與地層接觸帶,為主要容礦構造。(2)蝕變標志:具強硅化、云英巖化、黃銅礦化、黃鐵礦化和褐鐵礦化的蝕變帶是礦化富集的直接標志。(3)化探異常標志:具有Au、Ag、As、Pb的綜合異常是尋找礦化帶的間接標志。

4 找礦前景分析

4.1 區域成礦條件

礦區位于的廣寧-羅定深大斷裂成礦帶是粵西地區金礦資源最集中的區段。震旦-寒武系變質巖系是本區金礦床形成的主要礦源層。根據礦區研究資料與礦區南西邊的河臺金礦,北東的大溝谷和新洲金礦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在賦礦地層、容礦構造、容礦巖性、圍巖蝕變、礦石礦物等方面都極為相似,結合附近礦區的找礦思路,認為該礦區具有一定的找礦潛力。

4.2 化探異常

根據礦區成礦特征,以25°方位,按200×20m的網度,對礦區巖體與砂巖接觸帶進行了系統的1:10000土壤地球化學剖面測量工作,分別圈出多元素共生組合異常41個,集中分布在7個地段,形成綜合異常區。具有3級濃度分帶的元素組合有Au-As-Ag-Pb,與礦區通過多年的地質工作圈出的含金多金屬脈一致。

4.3 礦床成因及控礦因素的新認識

區內巖漿活動為金礦床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物源。含礦流體在化學性質不甚活潑的圍巖裂隙中運動,因溫度和壓力的變化,以及礦化劑的散失等,使成礦物質在圍巖的裂隙和空洞中發生沉淀富集成礦。礦區礦脈構造控礦作用明顯,以北西向斷裂構造為主,南北向次之,礦體的賦存部位通常處于構造面沿傾向方向發生變化的虛脫部位和構造帶膨大處。巖體與砂巖接觸部位是成礦的有利部位。

[1]藍恒春.石背巖體成礦特征及周邊找礦遠景 [J].中國礦山工程,2012,(02),:534-535.

[2]翟裕生,姚書振等.成礦序列研究 [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0,(15):327-328.

[3]廣東省地質礦產局七一九地質大隊,廣寧-羅定金礦帶成礦預測及找礦方法研究,2010,(21):601-602.

探討某金礦地質特征及找礦前景

■鐘立

F407.1 [文獻碼]B

1000-405X(2016)-10-25-1

猜你喜歡
硅化泥質金礦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鮑坑金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控礦因素
中國十大金礦排名
加納Amanforom礦區Ⅲ號隱伏金礦帶的發現與評價
Premier金礦公司簡介
西嶺金礦——中國最大單體金礦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東山灣地區金礦成礦地質特征及潛力綜合評價
古木硅化處理對其物化性能的影響
某泵站廠房泥質粉砂巖地基固結沉降有限元分析
不同泥質配比條件下剩余污泥的深度減容研究
高升油田泥質細粉砂綜合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