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的思考

2016-04-14 01:39馬麗霞
地球 2016年12期
關鍵詞:防震臺站減災

■馬麗霞

(玉溪市防震減災局 云南 玉溪653100)

關于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的思考

■馬麗霞

(玉溪市防震減災局 云南 玉溪653100)

本文分析了監測預報工作體系的建設策略,包括構建跟蹤機制、更新觀測網絡及完善信息服務。

監測地震預報建設體系

1 引言

地震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只有破壞性地震能對人類造成危害,這種自然災害有時卻是毀滅性的。目前人們還不能阻止破壞性地震的發生,也難以準確預測破壞性地震何時發生,做好全天候、全方位、全天時的跟蹤監測預報工作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

2 建設原則

監測預報是我國防震減災體系的基礎、主業及首要環節,建設健全的監測預報制度是有效開展防震減災工作的保障。為了提高監測預報體系的實效性及全面支撐防震減災工作的持續開展,在建設預測體系時應把握好針對性、與國際接軌、協調性及先進性原則。針對性指的是建設工作體系時應考慮到本地的震情發展形勢,吸收本地的防震實踐經驗,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特殊性監測體系、預報體系,確保監測預報工作可以有效指導當地的防震事業與減災事業[1-2]。協調性是指建設工作體系時應與其他部門,如法制部門、規劃部門、城建部門等進行溝通,統一協調監測預報工作,根據相關部門在防震減災中發揮的作用不斷優化工作體系,同時處理好市轄區與縣轄區的工作機制,嚴格完成上級地震部門規定的監測預報任務。

3 體系建設

3.1 構建跟蹤機制

構建震情跟蹤機制有助于及時對地震做出科學預警及實現區域聯防,構建震情跟蹤機制時,應以地震預測的中長期研判背景作為指導,確保短臨震情跟蹤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同時要根據近期內的地震活動特點對跟蹤機制進行創新,有效落實重大震情、異常震情的短臨跟蹤工作。為落實短臨跟蹤機制,可構建分級跟蹤責任制,明確各級地震部門、觀測臺站的職責所在,派出技術骨干及特邀技術專家親自趕赴現場核實情況,利用多種思路,通過多種渠道開展跟蹤工作,尤其是斷裂帶與斷裂帶附近地區的跟蹤工作,利用第一手資料跟蹤預報重大異常區域可能出現的震情,及時準確分析震情變化的短臨趨勢[3]。此外,應制定實用性較強的短臨跟蹤措施,利用最新的監測資料變化分析判斷及預報震情,還可應用電磁技術及GPS技術實時跟蹤監測地殼形變、地球的重力變化、地震波的尾波Q值、序列震源、地震視應力及輻射能量等,盡量使震情跟蹤工作實現邊研究、邊觀測及邊預報。還應注意建立震情信息共享平臺,根據震情監測預報需要針對性完善系統功能,以實施全面跟蹤地震震情。共享平臺可提供強震監測數據服務及遙感數據服務,其中強震數據服務包括分析強震數據頻譜、計算震動反應及繪制區域性等震線圖,遙感數據服務包括遙感影像熱紅外線亮溫重演、矢量分析遙感影像、建立遙感影像信息庫。

3.2 更新觀測網絡

地震預測依據的數據越多,分析的范圍越大,得出的結論也會具有更強的說服力,為了高效捕捉、挖掘、分析地震數據信息及前兆資料數據,可通過更新觀測網絡獲取空間上、時間上的“大數據”,利用大數據預測地震。我國目前采用的觀測網絡以互聯網為基礎,在更新觀測網絡時,應逐漸將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轉變為以物聯網為基礎的網絡,積極引進與利用IPv6預警項目,推動觀測網絡盡快實現更新換代。建設以物聯網為基礎的震情觀測網絡時,可以利用移動終端傳感器,如Pad加速度計、移動手機等,也可以使用傳統的物聯網傳感器,如氣體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重力傳感器、地磁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及振動傳感器等,使觀測網絡中的監測點變得更為密集,同時獲取更多監測數據。還可以根據傳感器的特點設計出便于操作的APP,方便用戶直接利用APP向觀測網絡傳輸數據信息。我國臺灣地區已于2014年建設完成基于物聯網的監測網絡,一個觀測網絡中的監測點可≥500個,臺站與人口密集區的距離約為7.5km。在引進利用IPv6預警項目時,應保證觀測臺站功能屬性、運行狀態的查詢方式具有統一性、便于操作的特點,確保臨時用戶可以在短時間內訪問地震臺站及獲取基本參數。此外,應保證IPv6預警網絡能夠實現流動觀測。在預警網絡中布設流動觀測臺站,以保證觀測網絡的靈活性,使觀測臺站中的數據及時傳輸到互聯網當中,合并處理固定臺站與流動臺站的觀測數據,有助于提升震情預測結果的精確性。

3.3 完善信息服務

在社會公眾文化層次得到明顯提升的防震減災背景下,可以利用報紙、網絡及電視等傳媒載體普及、宣傳地震知識,在禁止隨意發布涉密的地震預測信息的前提下,不斷完善地震信息服務體系。首先,可以向社會公眾公布近期內地震活動、斷層活動、歷史最大地震、地震發生概率等預測信息,讓社會公眾獲得更多的知情權,同時使監測預報的社會服務能力得到彰顯。其次,可定期向社會公眾提供月度、季度及年度震情活動實況及地震分析預測信息等,尤其是對于重要及特殊的震情,應及時公報,同時要強化重點工程、大城市、重要活動所在地的地震預測,適時公布月度地震信息[4]。此外,發生有感地震后應及時發布震級、地震發生地點及時間,盡快向社會公眾發出預警信號,以啟動生命線應急措施,并及時發送震時互救技能及自救技能信息,預測判斷后續地震的發展趨勢。

4 結語

綜上,我國處于世界主要地震帶上,地震災害的隱患點分布面積廣、數量多,在一定的空間域及時間域內防范地震災害的難度較大,建設監測預報體系有助于減輕地震產生的不良影響。在建設工作體系的過程中,應詳細分析本區域的地質環境及地震強度,確保建設的監測體系能夠在原地預警、異地預警的工作模式下實現地震預報功效最大化。此外,應通過完善信息體系讓社會公眾對可能出現的地震、地震災害做出警戒。

[1]劉棟梁,李海兵,李德貴,等.地表探槽斷裂巖巖石磁學揭示汶川地震斷裂帶不同滑移機制[J].地質學報,2015,89(12):2250-2265.

[2]趙國澤,BIYaXin,王立鳳,等.中國地震交變電磁場觀測數據處理技術新進展[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5,45(1):22-33.

[3]康偉,陳茜,陳波.基于SNA的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在公共危機應對中的合作網絡研究--以"4·20"雅安地震為例[J].中國軟科學,2014(5):141-150.

[4]徐濤,張明輝,田小波,等.麗江-清鎮剖面上地殼速度結構及其與魯甸M_s6.5級地震孕震環境的關系[J].地球物理學報,2014,57(9):3069-3079.

P4[文獻碼]B

1000-405X(2016)-12-413-1

猜你喜歡
防震臺站減災
中國科學院野外臺站檔案工作回顧
防震演練
氣象基層臺站建設
防災減災 共迎豐收之季
單導線防震錘復位裝置方案設計
家庭防震
首爾七成房子不防震
國務委員、國家減災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災減災日”活動
農業減災自救 刻不容緩
基層臺站綜合觀測業務管理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