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腦特工隊》

2016-04-14 05:00劉佳
家教世界·現代幼教 2016年3期
關鍵詞:格特萊利冰球

劉佳

《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是由迪士尼電影工作室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合作,由45位動畫制作者歷時五年半精心打造出來的鼎力之作,導演是彼特·道格特?!八囆g源于生活”,電影靈感其實就來源于道格特與女兒相處時的困惑。道格特的女兒小時候一直是個無憂無慮、充滿活力的快樂孩子,而隨著她慢慢長大,道格特突然間發現曾經與他無話不談的女兒變得安靜寡言起來?!八男∧X瓜里在想著什么?是什么讓她變化了?”帶著這樣的疑問,道格特導演了這個與“頭腦”有關的電影。

11歲的萊利原是明尼蘇達州一個普通家庭的小女孩,由于父親工作的變動,她隨父母搬到了舊金山。面對著全新的生活與學習環境,萊利顯得無所適從,她無比懷念在明尼蘇達的生活。然而,萊利不知道的是,她所經歷的種種,居然和自己大腦里的“情緒總部”發生的事件緊緊聯系在一起?!扒榫w總部”里有五個“情緒小人”,它們分別是樂樂(Joy)、憂憂(Sadness)、怕怕(Fear)、厭厭(Disgust)、怒怒(Anger),它們一同操縱著萊利的情緒,管理著萊利的行為、記憶等心理現象,它們和萊利一起面對著生活的變化??墒怯捎谝馔?,樂樂和憂憂走失在茫茫腦海中,導致了萊利無法感受到快樂,負面情緒不斷累積。樂樂和憂憂必須盡快在復雜的腦海中回到“情緒總部”,重新掌控和調整萊利的情緒,讓萊利變回原來的樂觀少女……

作為一名兒童心理發展教育工作者,我不禁深刻地感受到,這部電影簡直是一部“心理學教科書”,不但可以讓觀影者以生動形象的方式了解我們的心理現象,掌握心理現象的發生機制,同時也對如何教育和引導兒童提供了新的角度。

認識我們的情緒

人究竟有哪些基本情緒呢?不同的研究者曾給出不同的答案?,F在被廣泛認可的是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Paul Ekman和W.V.Friesen提出的觀點,依據對情緒的長期研究結果,兩位學者認為人類有六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恐懼、驚訝、憤怒、厭惡,這六種情緒可以相互組合,并派生出其余各種各樣的復合情緒,如幸福、煩躁、緊張、焦慮等。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Paul Ekman正是此部電影的顧問,導演與他溝通后,根據電影需求將“驚訝”與“恐懼”合并,以五種基本情緒為主角來完成故事的架構。在電影中,基本情緒的形象以卡通人物來表現:“樂樂”像個閃閃發亮的星星,“怒怒”是塊紅色的磚頭,“憂憂”是藍色的眼淚,紫色的“怕怕”是一根敏感的神經,而綠色的“厭厭”則來自于小朋友討厭的西蘭花。

在電影伊始,描述了在萊利的成長過程中,每一件重要事件幾乎都與情緒關聯。萊利與父母在冰球場上愉快地玩耍,努力練習冰球技術;萊利與小伙伴一起走著奇怪的步伐取樂;萊利敲壞東西不知所措……電影里將情緒的基本功能(信號功能、動機功能、適應功能和組織功能)描述得直觀生動。有一段劇情非常精彩地體現了情緒功能的重要性:在明尼蘇達生活時,萊利愉快地與父母打著冰球,她也是一名冰球小能手,可是到了舊金山后,由于情緒低落,她不再想上場打冰球,甚至對冰球產生了反感。這樣的劇情清晰地說明了情緒組織功能的作用機制:積極的情緒會促進人的行為發生,而消極的情緒會阻礙人的行為發生。情緒其他功能的展現在劇情中也是比比皆是,清晰明了地讓觀影者感受到情緒如何作用于我們的生活。

除了情緒之外,電影中還涉及了其他的重要心理現象,比如記憶、個性、思維、想象等等。以記憶為例,每時每刻人們都會產生記憶,這些記憶變為一個個帶有不同情緒色彩的記憶球,這時的記憶是短期記憶。入睡之后,這些記憶球會滾入宛如迷宮的長期記憶之中,那里有“頭腦工人”負責將它們分門別類,有些永遠地被記住了,有些就被遺忘了。其實,在心理學基礎知識中,記憶有一種重要的形式就是情緒記憶,它是與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相關的記憶,這種體驗是深刻的,因此,情緒記憶一般可以深刻、牢固地保持在大腦中。

擁抱每一種情緒

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文化的傳統觀念里,兒童都應該充滿快樂,煩惱和悲傷的情緒越少越好。在生活中,也常常聽到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們說:“不要哭!不要生氣!不要害怕!”等等這樣的話語,我們總會下意識地以為負面情緒干擾著我們的成長。如同影片在開頭時呈現的一樣,“樂樂”是萊利情緒總部的小組長,由她主導著萊利的情緒表現和核心記憶,讓萊利大腦中的記憶球充滿積極情緒的色彩?!皹窐贰弊顡牡氖恰皯n憂”總是出現,因為“憂憂”總是會讓萊利心情低落,讓萊利的記憶帶上憂傷的色彩。

如同在現實生活中,盡管我們小心翼翼地呵護孩子們,可他們卻總會有不悅和憤怒等一些負面情緒。于是我們惶恐地不斷學習和反思,我們總結了轉移法、消退法、冷卻法,努力掌握上百種讓兒童充滿積極情緒的辦法,可是孩子們還是因為一些事情會哭泣、會悲傷、會憤怒。我們不斷問自己為什么我們那么努力培養孩子們的積極情緒,可他們還是會有負面情緒呢?

那么,我們了解所謂的“負面情緒”嗎?恐懼,對應電影里的情緒小人“怕怕”,他在萊利玩樂中遇到危險時出現,提醒萊利小心腳下的電線,恐懼讓我們未雨綢繆,保障安全。厭惡對應“厭厭”,厭惡讓我們趨利避害,保持自我,絕不盲從。憤怒對應“怒怒”,它在遇到讓人不滿的事情時出現,讓萊利直接表達自己的態度,憤怒讓我們保持正義感,充滿能量。而悲傷情緒對應的“憂憂”在電影里發揮了重要作用,當萊利在情緒崩潰后離家出走時,是“憂憂”讓萊利感受到離開父母和家庭的傷感,以激發她對父母的依戀,悲傷讓我們珍惜生活,獲得情感共鳴。

負面情緒往往有著無可替代的積極力量。從電影中來看,“憂憂”從一開始的被“樂樂”排擠,到最后在“樂樂”的鼓勵和支持下自己來操縱萊利的情緒,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悲傷似乎總是讓人感到自己的脆弱,可往往忽視悲傷并不能解決問題。悲傷并不是一種懦弱的體現,正視悲傷才能夠讓人正視自己的真實體驗,表達悲傷才能夠讓朋友和家人了解你的感受,獲得情感支持和幫助,并有效轉化悲傷情緒。

敢于擁抱負面情緒,勇敢表達自我,積極解決問題,最終獲得快樂,這更是一種成長。

擁抱成長中的遺忘與失去

電影中有一個重要的角色:“冰棒”(Bing Bong),一個由大象、貓、棉花糖和海豚組成的混合物,它是萊利在童年時候幻想出來的朋友,一直在萊利的長期記憶中游走。當它遇到迷失的“樂樂”時,強烈要求“樂樂”一定要幫忙讓萊利再次想起它。

國外的研究發現,“幻想出來的朋友”這種現象在兒童成長至十幾歲左右就會消失。故事中的“冰棒”努力陪著“樂樂”克服返回“情緒總部”路程中的種種困難,就是為了能夠跟隨“樂樂”一起在萊利的回憶中再現。為了最終幫助“樂樂”順利回去,“冰棒”選擇了自我犧牲,永遠留在了萊利的記憶廢墟里。這樣的結局不禁讓人潸然淚下,可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結果。盡管童年的記憶帶給孩子們快樂,伴隨著他們度過一段無比快樂的時光,但成長總是伴隨著遺忘和失去。

許多家長如同導演道格特一樣,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變化感到束手無策,孩子們終究會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建立自己的獨立意志。故事講到這里,相信家長們會對孩子與自己不再親密無間、無所不談感到釋懷,因為成長就是這樣有得有失,那就讓孩子們擁抱成長中的遺忘與失去后,大膽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吧。

故事的結尾,在“憂憂”的操控下,萊利感到離開父母的悲傷,最終回到家里與父母相擁而泣,而淚中帶笑。從無憂無慮到五味雜陳,從簡單明了到隱約繾綣,基本情緒在兒童的發展中不斷分化。伴隨著情緒的分化,萊利成長了,而片尾一閃而過的青春期有關的小劇情更是讓人忍俊不禁。

萊利的故事講述完了,而我們的故事才剛開始,相信每一個看完《頭腦特工隊》的觀影者都會不由自主地思索:我的、你的、大家的“情緒總部”里現在正在發生什么事情呢?

猜你喜歡
格特萊利冰球
冰球守門員髖關節損傷與治療
我國冰球“貫通化”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冰球
辛德勒名單(節選)
辛德勒名單(節選)①
冰與火的運動——冰球
捷太格特(JTEKT) 成功開發“電機用新陶瓷球軸承” 并實現量產
兔兔自殺手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