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歌唱助音操的發聲原理及其理論的科學性

2016-04-16 10:23匡泓錦
戲劇之家 2016年6期

【摘 要】歌唱助音操是筆者自創的輔助歌唱發聲的肢體運動,它是一種可以使身體、意識、呼吸、發聲達到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本文將結合生理學、心理學、運動解剖學、歌唱動力學等學科知識,全面闡述歌唱助音操的概念及其系統理論體系,并將它們作為歌唱助音操的科學論證依據。歌唱助音操將傳統聲樂教學中僅僅通過歌唱意識來訓練轉變為肢體動作輔助調控歌唱肌肉群,直觀地反映歌唱發聲的錯誤意識和技巧,從而有助于加快聲樂學習進程,為聲樂教育藝術另辟蹊徑。

【關鍵詞】歌唱助音操;肢體運動;歌唱發聲訓練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3-0006-02

一、歌唱助音操的概念內涵

歌唱助音操是筆者在長期的聲樂教學和演出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輔助歌唱發聲的肢體運動,它是一種使身體、意識、呼吸、發聲達到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歌唱助音操通過易于掌握的腰部運動、背部運動、手臂運動、胸部運動、腿腳運動等多種肢體運動,幫助歌唱者獲得真實的體驗,掌握正確歌唱發聲中所需的肌肉運動;直觀地反映歌唱發聲的錯誤意識與方法,從而形成了獨立、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

二、歌唱助音操的科學性

(一)客觀依據

1.源自瑜伽呼吸控制法的啟示

瑜伽呼吸控制主要依附于兩種途徑:第一,從心理學范疇來看,瑜伽由大腦本能的、直覺的力量有意識地啟動肌肉群(主要是膈?。?,并控制呼吸,用思想意識將身體和意念連接起來,將心靈的意識和無意識聯系起來;同理,傳統的歌唱教學也是靠訓練歌者的感覺—運動意識來提高歌唱水平的。第二,從運動解剖學范疇來看,瑜伽修煉者在體式中通過呼吸和動作節奏的協調配合,提煉其中的精華,通常擴展與吸氣結合,深入與呼氣結合。[1]輔助肌源于肌肉的運動,而不是源于能引起腔體形狀變化的膈的運動。這里我們可以用汽車和發動機的類比來闡述這個機理。開車并不只靠發動機來駕駛,為了控制發動機的能量并保證方向性,開車時還需要變速器、剎車、方向盤、懸掛等機械裝置。同理,呼吸也不只是靠膈來“駕駛”的。為了控制呼吸時的能量,并保證其進入特定的狀態,還需輔助肌的協助。呼吸訓練實際上是“輔助肌的訓練”[2],瑜伽修煉者在每個體式動作中,肌肉的動力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呼吸相關的輔助肌肉群,靠有意識地放松、收縮相關肌肉,掌握瑜伽呼吸的內在奧秘。

聲樂藝術是人的藝術,是通過人的思想、情感利用聲學上的各種技能而獲取成功的。[3]歌唱訓練離不開思想意識。因此,傳統聲樂教學中常依賴于老師對發聲技巧要領的講解和學生發聲的模仿,強調用意識來控制歌唱呼吸所需肌肉群,從而掌握歌唱發聲技巧。而歌唱發聲技巧的學習是一種高效技能學習,許多發聲技巧很難用語言來描繪,即使語言能描繪清楚,初學的聲樂學生也很難理解,例如“聲音的位置”、“聲音的共鳴”、“氣息的控制”等等,這些生理上肌肉的運動很難說清,也很難理解,更難以控制,許多學習者往往因難以準確理解和精確掌握基本方法而導致訓練效果不佳,這是聲樂教學中很多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困惑。

將瑜伽呼吸和聲樂呼吸進行對比,它們具有一定的共性:呼吸中都需要同種呼吸肌肉群的配合(肋間肌最外層肌肉群提升肋骨,負責吸氣,內層和最內層肌負責呼氣;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最重要,最有力的呼氣??;肋間內肌、最內層肌、肋下肌也參與所有的呼吸動作)[4]試想如果歌唱者了解與歌唱呼吸相關聯的關鍵肌肉的解剖結構和輔助呼吸的運動方式,就可以立刻優化歌唱者的聲音。這一構想成為歌唱助音操的現實理論依據。

圖1: 理論借鑒、實踐(體式)借鑒

| ↓

瑜伽呼吸控制法傳統聲樂呼吸法歌唱助音操呼吸法

① / \② ①/ \②

意識→膈肌體位→輔助肌意識→呼吸肌群意識→膈肌歌唱助音操→輔助

(肌肉運動)(膈肌、輔助?。ㄖw運動)

難理解、難把握更直觀、更有效

2.源自中華傳統武術文化思想與功法的啟發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是中華傳統武術文化中廣為流傳的拳諺,這句話闡述了“氣”與“形”之間的辯證關系,即內因與外因的關系,它們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不可分割。在武術界,內練氣,外練形,以形運氣,以氣養形,氣形合一,方臻上乘功夫。[5]由此可知,形體的鍛煉與氣息的運用存在直接的、必然的關聯。在歌唱發聲訓練中,氣息的運用與控制尤為重要。俗話說:“誰掌握了氣息,誰就掌握了歌唱的秘訣?!倍误w的鍛煉有助于歌者掌握氣息的運用,這成為歌唱助音操的重要啟示依據。

習武之人在武術練習中常配合呼吸,瞬間發力,同時輔以“嘿”“哈”等吶喊聲,聲如洪鐘,氣勢磅礴,共鳴響亮,自然松弛。這一現象反映出武術的內在奧秘和神奇之處,“氣”“力”“聲”之間形成一種強大的合力,它們相互制約、相互轉換、循環變化。傳統聲樂基礎理論主要是強調氣息與發聲之間的關系,良好的氣息有助于形成圓潤、松弛、通暢的聲音,氣息的控制有助于聲音音量的調整。筆者從武術精華中得到啟發,借助多種肢體運動,將抽象、復雜的“氣”“聲”關系簡單化、通俗化,特別是武術中個別功法如四平馬步樁、弓步樁運用到歌唱訓練當中,力圖達到力到、氣到、聲到的效果。這兩種功法與歌唱姿勢的要求有共通之處,即頭正、頸直、收腹、意守丹田、腹式呼吸、樁功的鍛煉能帶來身體穩固、氣息通順的奇效,這恰恰是歌唱要達到的目的。

圖2:理論借鑒、實踐(功法)借鑒

| ↓

武術傳統聲樂歌唱助音操發聲訓練

氣氣------→聲氣

力---→聲歌唱助音操----→聲

抽象、復雜簡單通俗

3.源自對運動解剖學理論知識和肌肉運動原理實質客觀認識的啟示

從運動解剖學的范疇來看,軀干運動動作有伸展、屈體和轉體(回旋)等。軀干適度伸展“滿弓代發”姿態,為腹側屈?。ǜ辜?、髂腰肌等)等爆發式收縮創造有利條件,例如跳遠動作,在極度屈體時,腹肌、腰大肌必須緊張收縮,參與完成轉體動作的肌肉有同側腹內斜肌和對側腹外斜肌的收縮,使(脊柱)回旋。[6]基于對運動解剖學理論知識和肌肉運動原因的實質客觀認識,筆者從中得到啟發,設計了一套肢體動作,即伸展動作有蛙跳式,上舉式;屈體動作有彎腰式;轉體動作有打羽毛球式。

(二)科學的發聲原理

歌唱助音操的科學發聲原理是運用有節奏的運動喚醒正確歌唱呼吸過程中所需的吸氣肌和呼氣肌,從而激起歌唱中正確的、有效的呼吸,將運動節奏和呼吸協同配合,連接思想的意識和無意識,腹橫肌直接對抗膈肌對胸廓的擴張作用,兩種運動相互對抗,形成強大氣壓,推動氣流運轉。在呼吸支持下,氣流有控制地、勻速地沖擊聲門,產生振動,發出聲音,經由共鳴腔體擴大美化,從而發出圓潤的聲音。

(三)科學的發聲全過程

由于歌唱藝術表演的特殊性,歌唱助音操的訓練大多為站式,個別采用坐式和仰臥式,現將歌唱助音操的發聲全過程簡單概述如下:

1.站式

站式歌唱助音操中單人訓練包括下蹲式、馬步式、蛙跳式、弓步式、側腰式、擊拳式、彎腰式、劃船式、高抬腿式、大鵬展翅式、抬琴式、擴胸式、踩腳跟式、雙手分離式、投籃式、打羽毛球式、枕頭式;雙人訓練包括拉手式、推人式、背人式。其發聲運動整體協作的全過程如下:足底形成三個支點(跟骨結節、第一跖骨府、第五跖骨府),支撐全身的重量;眼睛平視看前方,下巴回收,挺胸收腹,肩部放松、下沉,確保歌唱體態的直立和松弛,有利于歌唱氣柱形成,此時伸展動作協調肋間外肌將氣息吸入體內,歌唱共鳴腔體隨之擴大,回收動作拉動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收縮,推動氣息對聲門產生壓力,聲帶振動并發出自然、圓潤的聲音。

2.坐式

坐式歌唱助聲操采用抱腿式,其發聲運動整體協作的全過程如下:骨盆底部支撐整個身體重量,頭部緊靠后頸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共鳴,雙腿并攏高抬,雙手相扣抱住兩膝往胸部緊貼,在此過程中,胸部保持放松,上身如同兒童搖床前后擺動,運動動作協調帶動腹部肌肉快速收縮,推動氣息的流通(俗稱“送氣”),促使聲帶振動,發出聲音。

3.仰臥式

仰臥式歌唱助音操采用仰臥起坐式和仰臥踢腿式,其發聲運動整體協作的全過程如下:身體背側支撐身體,上身平躺于地面上,通過肢體動作起到施壓于小腹的作用,腹部肌肉協同收縮,強大的肌肉力量激發強有力氣勢,產生聲音。

參考文獻:

[1]瑞隆.哈他瑜伽關鍵肌肉全解[M].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08:212.

[2]萊斯利·卡米諾夫.瑜伽解刨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10.

[3]鄒長海.歌唱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教出版社,1993:1.

[4]梅麗貝絲·邦奇.歌唱動力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37—44.

[5]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2395239744990

4267.html,2013-12-31/2014-12-17.

[6]顧德明,繆進昌.運動解刨學圖譜[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162.

作者簡介:

匡泓錦(1983-),女,漢族,湖南長沙人,湖南省邵陽學院音樂系音樂學實驗室主任,教工黨支部書記,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曾獲湖南省文化藝術節金獎,湖南省金鐘聲樂比賽民族組銀獎,2015年4月歌唱助音操相關成果《歌唱姿勢矯正器》已通過國家專利,2015年12月《歌唱助音操輔助器》獲得國家專利證書。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歌唱助音操的編排及其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項目編號:XJK015CGD049)研究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