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地考察對思政課能力本位的項目化改革的意義思考

2016-04-19 03:09鐘學娥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3期
關鍵詞:實地考察思政課堂意義

鐘學娥

【摘要】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的一線老師,我們一直在探索思政課能力本位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在探索中我們發現實地考察,對這樣的改革進行實地考察是相當有必要的。延安是中國的革命圣地,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每一位思政工作者都應該去了解學習的地方。延安實地考察對思想政治課項目化改革有著巨大的意義,首先豐富了課堂的一手資料,其次體現了項目改革的實踐性,再次補充了思想政治課的項目設置。思想政治課項目化改革中我們要積極的采用這種方式。

【關鍵詞】實地考察 思政課堂 項目化改革 意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10-02

近年來,在職業院校中掀起一股“能力本位的項目化改革”浪潮。在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指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那么一個職業院校的改革,就要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所以在職校中“能力本位的項目化改革”正好是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的。思想政治課的改革,也應該從“能力本位的項目化改革”出發,來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從能力本位出發的項目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項目為載體,突出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一種教學方法。高職教育主要培養學生崗位專用能力,同時滲透共性職業核心能力和思想道德修養的培養。這種教學法的關鍵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教學項目的設計,是通過一個典型的工作過程為教學情境,通過一系列的工作任務和任務與任務之間的有機銜接,反映出學生將來要從事的一次就業崗位和二次晉升崗位所涵蓋知識和技能要求、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因此它不完全是企業實際工作的項目;二是實施這一教學項目的手段設計,體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做中學,使其成為教學的主體,在專業能力得到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和思想道德修養。我校思想政治課的項目化教學改革,正在進行積極的探索。

實地考察是從人類學中借用過來的定性研究方法,它是指:為明白一個事物的真相,勢態發展流程,而去實地進行直觀的,局部進行詳細的調查。實地考察要先明確考察的對象和目的??疾焓裁?,為什么要做這次考察,是考察之前必須弄清楚的問題,否則就要陷入盲目性,難以收到預期效果。要注意了解事物的總體與局部。在一般考察總體的基礎上,重點考察有代表性的局部。沒有重點考察,總體考察就會顯得浮泛;而光有個別的重點考察沒有總體考察,印象便又會變得支離破碎。要注意邊考察,邊分析,邊記錄。

延安是中國的革命圣地,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每一位思政工作者都應該去了解學習的地方。延安之行我們考察了楊家嶺革命舊址,棗園,南泥灣,革命紀念館等地方。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見證了那段遙遠而又輝煌的革命歷程。延安之行,讓我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認識,升華了思想,增強了黨性,磨練了意志 。延安實地考察對思想政治課項目化改革有著巨大的意義:

一、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獲得了大量課堂的一手資料

思想政治課“能力本位的項目化改革”是需要非常多的一手資料。如延安革命紀念館展出的大量珍貴革命文物、文獻和照片,按歷史順序分列11個單元,400多米長的展覽大廳,以1000多幅歷史照片和800多件革命文物,生動、形象地再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住窯洞、吃小米、驅日寇的光輝業績。展覽主要介紹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領導中國人民英勇斗爭的光輝歷史,同時介紹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介紹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對研究中國革命史和陜西地區陜甘寧邊區革命史,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偉大的時代孕育了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造成了偉大的業績?!把影簿瘛笔侵袊伯a黨人經過長期革命實踐的精神積累,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嶄新表現。延安,中國革命的圣地。作為一名思政老師,之前我只能努力的從書本里、影視中、報刊上了解到它光輝的歷史,,十年的教書生涯,我無數次的給學生講到那里人,那里的事,和那里的精神。但是總覺得有些不夠形象和生動,直到上學期,我們去延安作了實地考察,我才對延安有了新的認識,也給我們的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延安之行,我們先是在網上收集了一些資料,做了事前的準備,一路參觀走訪了鳳凰山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抗大紀念館、棗園革命舊址、延安革命歷史紀念館、南泥灣大生產展館……一路走來,一路感悟。一幅幅泛黃的照片、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緒一下子又拉回到了革命戰爭年代的延安,當年那一幅幅驚心動魄、艱苦卓絕、感人至深的畫面,又再一次生動地呈現在大家的眼前,經過加工整理后,又呈現在學生的眼前。

二、體現了思政課項目改革的實踐性

“從實踐出發是科學的理論研究的起點,而從實踐出發來理解,才有可能達到對現實世界的科學的合理的解釋?!彼颊n作為一門旨在幫助大學生運用科學的觀點、方法認識分析社會和人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的課程。在教學中,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延伸思政課課堂教育空間,充分運用社會這個大課堂,讓學生走出“象牙塔”,積極參與一定的社會實踐,使學生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結合起來,用所學的理論來指導實踐,去分析、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理論產生其特有的魅力,彰顯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實踐教學的開展,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走出課堂,關注社會現實,思考實踐教學的意義、形式、方法。實踐教學模式對思政課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思政課教師在參與指導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親身實踐,進行調查研究,這無形中拓寬了教師的思路,改變了思政課教師科研上的純理論研究,提升了其理論的創新能力。 運用實踐教學,可以使教師更好地理解、講授思政課教學內容?!皩嵺`觀點就是把握并貫徹活生生的具體的人和現實的人的觀點的一種哲學思維方式。

這次延安實地考察,我們帶著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帶著對當年革命精神追尋,我們在延安窯洞體驗了當年生活的艱辛,在從楊家嶺革命到棗園革命舊址體驗了當時斗爭形勢的復雜,在南泥灣看到了付出多少就會有多少收獲。

三、深化了思政課的改革,補充了思想政治課的項目設置

能力本位,不是崗位技能本位;能力內涵:專業能力、職業能力,認知能力、非認知能力。技能提升,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作支撐。項目:是指一件完整的真實的事情,這件事情可理解為一件產品的設計與制作,一個故障的排除,一項服務的提供等,項目是綜合的、完整性,基于產品的,強調應用技能獲得產品。任務不能等于項目(但項目在內容上可能與任務重疊)。任務:是崗位的工作內容,項目是根據任務學習的需要選擇和設計的載體。

所以我思考了一下以前在思政課上做的一些活動:如偉人風采的PPT演講,學期末的知識競賽,辯論賽,這些只能算了任務活動而不能算是項目。而延安實地考察是一件完整真實的事情:出發前,我們有既定的目標,考察途中我們有切身的體驗,回校后我們做了很多的思考并跟大家分享了我們題為“革命圣地憶往昔,延安精神照未來”的考察收獲。所以這樣的實地考察是我們思政課上一個完整的項目。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完整的項目完全可以運用到課堂上:如在講到第五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時候,我們可以設計一個項目:利用周末對“金沙遺址”實地考察。讓學生通過這樣的項目活動直接接觸社會,思考現實問題,自我成長。

作為思政理論課教師,承擔著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職責。延安的社會考察活動,極大地擴展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課堂教學中始終樹立服務意識,大膽推進教學改革,遵循以人為本規律,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成功需要為依據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創新服務型課堂。一是要有課程服務意識;二是要緊跟社會需求,按照“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要求,大膽革新,構建新的知識體系;三是創新服務型課堂;四是打造高效課堂,創建優秀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加強課堂管理,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多種途徑,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課做這樣的改革探索,有利于大學生良好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更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新時期,無論是世界格局多極化的趨勢,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科技革命所帶來的信息化、網絡化的挑戰,還是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以及伴隨著現代化進程而來的民主化、個性化要求,都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面對這些挑戰,如何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一步拓寬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與途徑,建立富有實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思政課的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應該不斷的積極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陳思蓮.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與方法的探索[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2(1).

[2]戴金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的理性思考[D].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3]石云霞.“兩課”教學法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4]高軍,侯全生.高校思政實踐課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探討.中國輕工教育,2011(4).

[5]馬英,葉安英,陳榮強.能力本位的高職課程考核方式探究[J].教育與職業,2008年18期

猜你喜歡
實地考察思政課堂意義
有意義的一天
蕭梅老師實地考察相關論文綜述
徐州博物館公示語英譯問題研究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邊疆的社會事實考察
留學的意義
大學生紅色文化認知狀況分析
基于信息權利視域的思政課堂慕課教學模式
現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課堂的必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