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研究

2016-04-19 22:43彭永
課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關鍵詞:開展中職學校研究

彭永

【摘要】中職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學校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進課堂、帶進教材、輸進學生頭腦的最基本傳播途徑。扎實細致地推進中職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工作,使中職學生自覺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職學校 開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研究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JG15EB160)。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70-02

中職學校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學校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宣傳,引進課堂、帶進教材、輸進學生頭腦的最基本傳播途徑。黨的十八大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十八大報告以精煉的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部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它是當前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價值目標,更是青年學生的價值導引。當代中職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國技術技能創新的主力軍,他們步入社會后,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推動者。中職學生的價值觀正處在形成和發展階段,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準確地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職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的工作,對推進和引領廣大中職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具有深遠意義。

一、中職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工作的現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入各級各類校園,是當前教育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然而,中職學生相較于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學習能力、成長環境都有差距,再加上中等職業學校堅持走“校企合作”辦學道路和實施“彈性學制”辦學模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多數中職學校開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暫達不到持久、深入、有效的教育效果。這就需要從事中等職業教育的工作者,能從國家發展大計出發,借助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東風,以課堂教學為主戰場和陣地,把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進教學設計中,開展學生喜聞樂見地實踐活動,從而摸索出職業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和方法。

二、中職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策略

(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課堂作為學校教育教學中心工作,全員推進,逐步提升工作效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工作,是研究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的出發點和基礎,也是引領中職學生從個人層面的價值觀,向社會層面的價值觀層面和國家層面的價值觀推進的必經階段。因此,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前,必須統一教師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的認識,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工作有計劃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課題組通過對本地區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問卷調查、座談時發現,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有近12%的人對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有45%的專業課教師認為,實訓課堂上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走過場,應該是德育課教師的事。從類似問題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學校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工作,宣傳和教育的主體不能僅僅針對學生,更要面向教師。必須讓教師把培養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人作為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高度統一教師從教思想,明確任務,把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融入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文化課教師還是專業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和備課時,必須圍繞“24個字”,構思和取舍教學內容,要懂得把什么樣的事例引進課堂,怎樣引進,利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每一節課重點引領哪個層面核心價值理念的教育,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進而增強教師自身立德樹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成為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將時事政治引進課堂,培養學生政治敏銳感。中職學生大多行為比較松散,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生活態度,促使他們的行為舉止往往與社會格格不入。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技能時,也要引領學生關注國際和國內新聞,特別是諸如中國高鐵技術、儒家文化、中國夢、大國工匠的報道,都要及時引進課堂,激發學生的國家榮耀感和民族自信。

3.將企業文化引進課堂,培養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中職學生對步入工作崗位的期待與普通高中學生想考入重點大學的渴望一樣,是值得教師尊重的。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時發現,78%的以上的孩子對企業崗位的需求,認識得比較膚淺,這將影響到學生進入企業后的就業穩定性,影響到學生傳承技術的自信心,影響到學生做事的責任意識,影響到學生吃苦耐勞的品格養成,影響到學生在崗位上的創造力。因此,無論是文化課還是專業課的課堂,教師在專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主動學習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文明程度,要把知識形態生產力轉化為物質形態生產力的道理傳授給學生。進而培育學生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4.將核心價值觀“24個字”引進實訓課堂。實訓周是職業學校強化學生提升專業技能和展示專業成果的特殊施教形式。通常是一周的時間里,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按照生產的流程進行實訓,最終的實訓產品要在校內進行展示。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工作初期,為了讓學生盡快牢記和熟知核心價值觀內容,各專業教師在布置實訓內容時,都圍繞核心價值觀24個字來布置實訓工作,讓學生在邊學邊做中熟記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內涵,進而將中職學生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融入到頭腦中。

(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編進校本教材,指導學生學會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地辨析問題。

編寫校本教材是課題組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的重點工作之一。在調研中發現,有近60%的教師對編寫校本教材的意義不了解,有近70%的文化課教師不知道什么是校本教材,著手編寫過校本教材的專業課教師,也只是把多年積累的教學講義作為教學補充。這些數據從側面反襯出,在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相對薄弱的地區,除了學校硬件不足外,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沒有及時跟上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構建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步伐。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而借助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進教材研究,對督促教師樹立科研興教意識,積極主動開展校本教材編寫工作,也具有“雙推進”的作用。因此,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工作應遵循以下原則:

1.堅持主體性的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是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成就人的教育活動,教師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不容忽略。目前,有近84%的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情緒,這將影響活動開展。因此,在活動開展初期,應該加強對教師的人文關懷,鼓勵他們積極投身到活動中來,激發他們的潛能,讓廣大教師始終在活動中銘記自己教書育人的使命。

2.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培養。學校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不能僅局限在思想政治課教師身上和政治課課堂,所有學科的教學,都要結合專業的特點,堅持知識和能力并用,教與學并用的原則,將核心價值觀內容編寫到專業知識講授和專業技能傳授的教學目標中,不斷地總結不足,取舍實用的題材和案例,最終形成有學校辦學特色和專業特色的核心價值觀進教材研究的成果。因此,必須要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骨干隊伍,沖在活動的前例,帶動研究工作良性推進。

3.堅持立足于現實生活世界的原則。平凡的生活是思想教育的鮮活教材和激勵人健康成長的精神力量。中職學校開展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其宗旨就是讓學生將它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因此,編寫校本教材選取案例時,要更多關注身邊普通人的故事,根據不同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將“一言九鼎”的營口農民張鳳畢、雙手撿回的“孟泰倉庫”、機器人之父蔣新松等事例,分類編寫到不同專業的教材里,有計劃、有目標地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誠信、敬業、友善的品質。這既實現了教材資源與核心價值觀宣傳內容有效的融合,也把踐行營口精神、遼寧精神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在一起。

4.堅持現代精神與傳統思想結合的原則。核心價值觀內容引進教材里或編入校本教材,必須發揮其引導和培養學生會辨析問題的作用。因此,引用的材料要有時代性,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專業,貼近實際。在編寫校本教材--《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之心理健康教育講堂》、《中職學生人文素養》時,我們收編了中央電視臺熱播的《大國工匠》,同時也根據專業教學德育目標要求,取舍和改編了儒家文化及其它傳統文化中傳承仁愛、禮儀、守法、自由等理念的精典案例,在教學目標上力求讓現代人的力行與古人先賢的知行達到合一,在能力目標上也實現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遷移。

(三)圍繞三個載體,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學生頭腦的有效途徑。

中職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借助不同載體,才能切實地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念植根到學生的腦海里。

1.家庭載體。課題組調查數據顯示,有近90%的學生家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了解,95%以上的家長認為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學校的事,與家長沒有關系。家長的這種認識,說明學校缺少與家庭之間的互動,沒有讓家長意識到學校與家庭培養學生的目標基本上是一致的,學校和家庭必須聯手,形成一個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有機體系,共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理念,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因此,學校要主動與家庭形成互動,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家校網絡合作平臺、家訪等形式,帶動家長也參加核心價值觀進校園活動,形成學校、家庭、學生三者之間的有效聯動,推進活動有效開展。

2.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載體。校園文化對中職學生提升道德素質、技術技能、心理素質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中職學校要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青春遠足、唱紅歌、誦紅詩、漢字書寫比賽、專業技術技能大賽、尋找身邊孝心大使、我為父母做家務視頻制作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把核心價值觀充實到頭腦中。為了達到讓每名學生都能熟記“24字”,學校把學生在活動中展現的風采制成宣傳畫,張貼在走廊、教室、宿舍,讓每名學生都成為“24”字代言人。

3.社區載體。社會實踐是檢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校園、進教材、進學生頭腦研究工作的最佳途徑。今年,學校先后與營口通惠等4個社區簽訂了共建協議。社區黨員走進學校與學生開展小手拉大手互動,學校也組織學生到社區參加各類公益活動,學生在社區活動中展示技術技能,增強了自信,也學會了遵守社會公德,學會了在突發事件里,能自救、能正確參與救助的技能。因此,社區是學校培養學生增進社會責任,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學生頭腦的有效載體。

參考文獻:

[1]邱國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劉永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實踐研究》,載《教研日志》(1985)2015年11月

[3]黃海:《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載《北京論壇》,2015年10月

猜你喜歡
開展中職學校研究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試分析交通企業管理中政工工作的開展
如何在初中體育中有效開展健美操教學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業單位政工工作的開展
德育工作淺談
利用微信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