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體育教育的精神內核

2016-04-20 01:32王瀟
出版廣角 2016年4期
關鍵詞:體育教育重塑人文精神

【摘要】本書從大學體育人文精神重塑的意義、內涵、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等多角度進行闡述,指出了當前大學體育中存在的“錦標主義”等誤區,并從身體美學視角來解析大學體育人文精神重塑的可行性和科學路徑。

【關鍵詞】體育教育;人文精神;重塑;身體美學

【作者單位】王瀟,三峽大學體育學院講師。

從理論層面上來看,體育不僅僅是人類的一種單純自然行為,更是一種包含了復雜精神和文化內涵的社會現象。因此,體育教育不僅僅要著眼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運動技能和競賽能力的提高,更要將著眼點放在體育人文精神的重塑、學生精神世界的引領上,更多地磨礪學生不怕困難、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意志。當前,大學體育教育存在“重成績、輕精神”的現象,“錦標主義”的影響仍然深刻,使大學體育教育迷失了本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教育作用?!洞髮W體育人文精神重塑:基于身體美學視角研究》一書從大學體育人文精神重塑的意義、存在問題和重塑路徑等多個角度闡述了作者的觀點,這些觀點對我們探尋體育教育的精神內核、重塑大學體育人文精神是十分有益的。

一、指出“錦標主義”對大學體育教育產生的不良

影響

作者在書中對大學體育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錦標主義”進行了冷靜的分析,指出其給大學體育教育帶來的不良影響,強調了大學體育人文精神重塑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嚴峻性。

書中,作者對“錦標主義”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應該講,作為一名體育運動員,奪取錦標不僅僅是比賽的目的,也是其個人能力和實力展現的方式,本是無可厚非的??墒?,“錦標主義”卻過于強調比賽結果,使體育失去了群體性和普及性,成為競技體育的附產品?!板\標主義”對大學體育教育的不良影響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損害了競技比賽的公平正義?!板\標主義”使參與者為了取得勝利,甚至不計手段,不計后果,這與體育的奧林匹克精神是相違悖的。在現實比賽過程中,一些選手為了獲得勝利,不惜鋌而走險,甚至服用興奮劑,雖然暫時取得了比賽的勝利,可是終究經不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在大學體育教育中,“錦標主義”嚴重影響學生價值觀的樹立,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競技比賽的神圣性和公正性。

二是影響了體育的普及和發展。體育運動的內涵不僅僅是競技體育,也包括大眾體育,體育不僅僅要突出高端性,也要體現群體性,而“錦標主義”使體育脫離了人民大眾的土壤,將體育視作少數人的運動。對大學體育教育來講,“錦標主義”還使有限的體育教育資源集中到了少數能夠取得優秀比賽成績的人身上,不利于體育的群體性普及,對體育的長遠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

三是對體育參與者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由于“錦標主義”過于強調比賽成績,強調體育活動的短期效果,因此,很容易造成運動員的超負荷訓練,這對正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來講是十分不利的。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比賽成績,可是由此產生的運動損傷等問題,可能會給學生的一生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詮釋體育人文精神科學的五個要素

對體育人文精神的詮釋是本書的重點和精髓。在書中,作者對當代體育人文精神的闡述對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具有較強的參考意義,主要包含以下五個層面的含義:

一是強烈愛國主義。愛國主義首先是一種情感,是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緊密聯系的一條紐帶。無論是競技體育還是民族體育、大眾體育,體現出來的必須是強烈的愛國情懷。我國當代體育家徐一冰曾指出:近代體育的責任應該是增強中華民族體質,洗刷“東亞病夫”恥辱。其次,愛國主義也是一種責任。愛國主義不僅僅體現在為國爭光,也要體現在為了集體利益甘愿舍棄個人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行為上。

二是公平競爭精神。公平競爭精神首先是要樹立規則意識。比賽的勝負雖然重要,但必須是在公平競爭的規則下實現的,如果為了獲取比賽勝利,不擇手段,也是為人所不齒的。其次是自由和諧意識,這也是現代奧林匹克的重要精神內涵之一?,F代奧林匹克復興先驅顧拜旦就曾將建立一個“和平的民主的更美好的世界”主張寫進了《奧林匹克憲章》。

三是英雄主義精神。英雄主義精神首先是頑強拼搏?!板浂簧?、頑強拼搏”不僅僅是體育精神,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精神動力。在比賽中,無論比賽的狀態如何、成績如何,重要的是通過比賽展現一種不怕失敗和挫折的拼搏精神,很多時候,這種精神遠遠超越了比賽的勝負。比如我國男子射擊運動員王義夫,在比賽中雖然身體極度不適,仍然堅持完成比賽,雖然只取得了銀牌,可是他的拼搏精神卻被人們長久傳頌。其次是永不放棄,這是體育精神的一個重要內核。很多優秀的運動員雖然在比賽中遇到困難,但是他們仍然堅持完成比賽,即使他們沒有獲得冠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仍然是比賽的獲勝者。

四是人道主義精神。人道主義精神首先要重視個人自身價值目標的實現。在體育比賽中,要展現個人的風姿和精神,強調人的獨立存在和價值目標的達成,通過個體的表達,實現體育整體的詮釋。其次要注重體育友誼。很多時候,我們強調“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就是這個道理。體育不僅僅是比賽,也是人們交往、溝通的方式和渠道,比賽的勝負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運動,不同國家、地區的人們能夠攜手并肩為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使體育超越國界。

五是團隊協作精神。團隊協作精神首先是超越自我的精神。體育不僅僅是個體的展現,更多的是通過個體的展現,來詮釋整個國家和民族的體育風采和精神。如我國已逝著名圍棋國手陳祖德先生雖然身患癌癥,退出了圍棋競技舞臺,但是仍然積極從事圍棋事業,致力于我國圍棋人才的培養,用自己的生命在詮釋體育精神。其次是配合意識。體育是團隊項目,在一個團隊中,不能每個人都當主角,還需要更多的人甘當配角和幕后英雄,只有每個人無怨無悔、甘于奉獻,才能維系團隊的成功。

三、創新了大學體育人文精神的研究視角

本書另外一個新穎之處就是對體育人文精神的研究視角進行了創新發展,嘗試從身體美學的層面去探究體育人文精神的重塑之路。

“身體美學”這一概念由20世紀90年代美國美學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最先提出,身體美學主要致力于構成身體關懷或對身體改善的知識、談論、實踐以及訓練。從身體美學的角度來看,實現體育人文精神的重塑,必須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努力:

一是加強對重塑體育人文精神的再認識。優秀的體育人文精神是大學教育的靈魂和精神內核,不僅可以引導大學體育文化蓬勃發展,也能引導學生樹立全面、協調發展的思想,有效推進大學生社會化進程,加快大學生的成長。二是樹立“以人為本”的體育審美觀。就大學體育教育而言,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轉變,社會生產更需要綜合素質突出的人才。因此,在大學體育教育中,必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全面提升學生個人綜合素質。三是不斷發掘當代體育競技中的人文精神。在體育教育中必須要注重發掘和收集當代大學生所展現出來的時代風采和精神面貌,不斷豐富到當代體育人文精神中,充實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和外延。四是注重提升大學體育教師綜合素養。大學體育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體育人文精神的引導和教育,大學體育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做好大學體育教育工作。五是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大學是體育人文精神的土壤和源泉,要加強大學體育人文氛圍的營造,努力為當代大學生打造更多的平臺,為豐富當代體育人文精神提供保障。

總之,探索體育教育的精神內核,重塑大學體育人文精神是一項十分重要且緊迫的任務,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站在時代和學術研究前沿,不斷為大學體育人文精神的發展和豐富增加營養、輸送動力、提供條件,促進大學體育人文精神不斷豐富,實現跨越發展。

[1]蔣菠,唐炎,孫晉海等. 近代中國大學校長學校體育思想之啟示——走出“錦標主義”困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7).

[2]胡強. 近年來身體美學研究述論[J].陰山學刊,2007(6).

[3]蔣菠,余強,胥洪躍 . 現代體育人文精神內涵的理論框架構建[J] . 福建體育科技,2014(5).

[4]蔣菠. 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法的創新初探[J].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4).

猜你喜歡
體育教育重塑人文精神
自動化正悄然無聲地重塑服務業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試論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尋找歷史的縫隙——關于“人文精神討論”的述評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