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的“潮課”熱現象

2016-04-21 02:15姚軍
科教導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選修課程思想政治教育

姚軍

摘 要 近年來,受到國外“潮課”現象的影響,在國內的一些高校選修課中出現了“潮課”熱現象。這些時尚化、國際范兒十足的潮課對大學生的倫理觀念以及跨文化觀念沖擊,引發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本文擬從思想政治教育層面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加以分析。

關鍵詞 潮課 思想政治教育 選修課程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36

1 “潮課”熱現象

近年,國際化“潮課”熱現象來襲,在一些大學選修課中出現了“潮課”熱現象。所謂潮課,是指高校中出現的區別于以往傳統內容與形式的較為新鮮的選修課程。這些潮課名目繁多,內容各異,比如“哈利·波特與遺傳學”、“三國殺攻略教程”、“愛情心理學”等,還有“品酒課”、“化妝課”、“星座課”、“蘑菇課”、“生死課”、“新女性課”、“舞龍舞獅課”等。這些時尚化、國際范兒十足的潮課引發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2 “潮課”的實質

潮課的出現以及風靡,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是因為其在內容與形式上容易與高校德育工作出現摩擦與沖突。這就需要對潮課現象進行深入的剖析。

潮課是高校選修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新的形式,是課程多樣化的形式之一。潮課的出現并非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是對歐美國家選修課程的引進和創新,屬于舶來品。歐美國家高校早就有類似的選修課程課程出現,如英國史塔??ご髮W的教授曾開設了一門研究貝克漢姆的課程,英國南泰晤士學院的“都市性感高跟鞋”,美國南加州大學還曾開設一門社會學范疇的“Lady Gaga課”,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爬樹”,美國巴爾的摩大學傳媒設計學院開設的“僵尸”等等。

國際化的“潮課”熱現象,實質上是高校教師對傳統意義上的選修課程的推陳出新,是一種大膽的教育教學嘗試。選修課程是指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愿選擇修習的課程。高校開設選修課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學生涉足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科、不同的領域,拓展知識面,提升學習能力,開闊和豐富視野,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課程類型來看,必修課與選修課是根據對學生的學習要求的角度而劃分的兩類課程。而選修課程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選修課,是學生根據所學專業內容選定的;一類是公共選修課,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需要所選定的。從潮課的本源來看,它隸屬于公共選修課課程的范疇。

在高校中,選修課程的開展狀況并不樂觀。高校中流傳著“必修選逃,選修必逃”的口頭禪,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選修課程的境遇。很多學生出于拿學分的目的,去選擇一些輕松、容易的選修課程,并且很少對所選課程進行認真學習。教師經常發現上課的人越來越少,認真聽課的人越來越少,選修課就在這種尷尬的境地中艱難進行。當然,實際中也存在受到學生歡迎的選修課程,這些課程往往比較符合現代學生的“胃口”,在選報開始便被搶報一空,上課更是座無虛席。于是高校教師開始了對這些課程進行研究,逐漸摸清了其中的規律,從學科內容過渡到學生的興趣,最終實現二者的結合,潮課便應運而生了。因此,潮課是高校教師為迎合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優化選修課程實施而開設的較為新穎的選修課程。

3 “潮課”熱的哲學意蘊

從哲學層次來講,關于潮課熱現象,存在即合理。從本質上說,事物的存在都是基于其現實的理性,只有符合現實的需要,事物才有存在的價值。潮課,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它能從高校選修課程這個舊有的母體中產生,說明了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不可逆性。

(1)從認識層面看,潮課是選修課程實現第一次飛躍的必要動力。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要實現這一次飛躍必須具備如下兩個條件:第一,通過實踐和調查研究獲得十分豐富的感性材料。第二,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選修課程自引進至今不過短短的二十多年,全國高校在不同程度上都開展了選修課程,并獲得了一定發展,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和經驗。但是由于對選修課程的認識還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沒有對選修課程進行合理的分析與把握,所以選修課程暴露出的諸如信息量小,結構不平衡,體系單薄,交叉課程少等問題也是明顯的。面對學生“選修必逃”的尷尬境地,選修課程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而潮課的出現,是高校教師對傳統選修課程的現狀反思與總結。高校教師將以往選修課程積累下來的材料與經驗進行分析與加工,對選修課程形成了更高層次的認識與理解。潮課課程可以說是高校教師解決選修課課程問題的一種創新,是我國高校選修課程發展歷程中的又一突破。潮課將知識與時尚元素相結合,從形式上對高校選修課課程進行了創新,實現了多領域、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課堂信息量巨大,并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中獲得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提升。自潮課出現之后,選修課程不再枯燥乏味,課堂不再門庭冷清,更多的學生(包括旁聽生)走進了潮課的課堂。潮課使高校選修課程突破了發展瓶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是我國課程發展的必要動力。

(2)從人本主義層面看,潮課是逆轉高校逆人本化的有力支撐。人本主義思想起源于十四世紀的歐洲,在文藝復興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為人本主義哲學思潮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人本主義思想的核心在于對人的尊重,關注人的現實需要,關注人的生存環境和生存方式,關注人的幸福。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課程一直偏向逆人本化化。高校作為培養人的平臺,在現實當中卻往往忽視“人”的要義。高校課程趨于社會本位思想,開設的課程沒有關涉到每個“人”的未來,學科分化嚴重,不注重課程的融合。尤其是傳統的選修課程,課程設置隨意性強,內容往往死板單一,而且所講授的內容大多是教師根據自身專業知識的整合,缺乏創新性與吸引力,使學生陷入“只為拿學分”的惡性循環,造成了對學生人文關懷的缺失。

潮課,充分考慮到“人”的因素,既滿足了學生興趣的需要,又能夠使學生自覺地全身心投入到課程的學習中,順應了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趨向。人本主義課程觀認為,“課程是滿足學生生長和個性整合(包括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整合)需要的自由解放的過程;課程的核心是促進個體的自我實現,選擇的課程內容必須與學生所關心的事情聯系起來,并允許學生探索自己所想的、所關心的事情;課程的類型提出合成課程,即通過把情感因素增添到常規課程中去,賦予課程內容以一種個人意義,以實現情感領域與認知領域的整合”。潮課打破了冰冷的選修課堂模式,使選修課程充滿了人文關懷。因此,高校選修課程回歸學生世界是人本主義思想的呼喚,潮課則是實現這一回歸的有力支撐。

(3)從文化層面看,潮課既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載體,又是現代多元文化創新的重要形式。一方面,從夏代文字的產生至今,我國的燦爛文明史歷經五千年的發展歷程,積淀了大量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不是通過簡單的口耳相傳或說遺傳的方式就能夠實現傳承的。教育的產生無疑是解決文化傳承的難題的最佳方式。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正是在學校課程的演進與發展中獲得了傳承。高等教育承擔著高層次知識文化的傳承的重任,是受教育者獲得文化的重要載體。潮課課程,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對于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選修課程,只是局限于授課教師相關專業的知識的范圍,對文化傳承的層次與廣度是有限的。而潮課在文化傳承這個層面發揮了其獨特的作用。它包含的文化層面與廣度是傳統課程所不能及的。如前文所提到的“舞龍舞獅課”,這類潮課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生死課”是對一千多年前先哲們對生死觀爭論的一種繼續與發展,等等??傊?,潮課打破了傳統選修課程圍繞某一領域知識傳授的模式,將課程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聯系起來,是高校實現文化傳承這一載體作用的重要形式與途徑。另一方面,從我國古代儒家文化“一統天下”到如今文化多元化的發展的趨勢來看,課程不能僅限于對文化的傳承,還要積極適應文化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在保留民族性等根本屬性的同時,應該吸收多元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促進文化的創新與生成。在這個層面來看,潮課同樣有著其獨特的優勢。潮課課程是對多元文化的巧妙融合,一門課程包含著多種文化,這種“包含”不是機械的、非自覺的,而是通過課程的理性加工而來的,如“哈利波特與遺傳學”這類潮課課程正是對文化創新所做的有益探索。

總之,從思想政治教育層面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潮課”熱現象進行分析,有助于高校大學生更好地理解與適應選修課程的選擇,從而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李德順.關于價值與核心價值.學術研究,2007(12):14.

[2] 張瑜.大學生公共選修課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中國電力教育,2011(9):197.

猜你喜歡
選修課程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施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基于JSP的學生成績管理系統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讓學生自己選擇課程內容
中職學校選修課程資源建設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