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布林的魔術師》中“背棄—回歸”主題的空間解讀

2016-04-26 18:26黃芳
科技視界 2016年9期
關鍵詞:回歸空間

黃芳

【摘 要】《盧布林的魔術師》是艾·巴·辛格表現“背棄—回歸”主題的長篇小說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小說空間形式的批評方法來透視《盧布林的魔術師》,以此來論證主人公雅夏最終回歸猶太傳統的必然性,彰顯辛格對猶太世界犀利而深入的觀察和了解,從而進一步例證辛格長篇小說中“背棄—回歸”的主題模式。

【關鍵詞】《盧布林的魔術師》;“背棄—回歸”;空間

艾·巴·辛格是美國當代著名猶太作家,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1978年,因為“他的充滿了激情的敘事藝術不僅扎根于波蘭猶太人的文化傳統之中,而且反映和描繪了人類的普遍處境”[1],辛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辛格小說的主題多種多樣,而他尤為偏愛的主題模式是“背棄—回歸”主題。著名評論家勞倫斯·弗里德曼曾指出,“辛格小說中遍是懺悔者形象。他們受到世俗欲望的暫時誘惑,最后又回到父輩們的信仰中去。這種對猶太價值的頑強堅守在辛格的作品中已‘模式化了?!盵2]《盧布林的魔術師》就是表現“背棄—回歸”主題的長篇小說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盧布林的魔術師》主人公雅夏·梅休爾出生在一個宗教氣氛濃厚的猶太家庭,是大名鼎鼎的盧布林魔術師。他在家鄉盧布林有一個安寧的家和一個忠貞的妻子埃絲特,由于職業的原因,雅夏必須在波蘭四處巡演。他背著妻子同許多女人明來暗往,不惜拿冒著生命危險賺來的錢換取片刻的歡樂。他供養瑪格達一家;在澤弗特爾身上揮霍大量的錢財。他甚至迷戀上了埃米莉亞,一位教授的遺孀。為了能與埃米莉亞結婚,他答應犧牲一切:他的家、他的宗教信仰,而且還需要他弄到一筆巨款。在情欲和野心的步步進逼下,他的理智節節敗退,雅夏鋌而走險去偷竊保險箱,結果偷竊失敗,還跌傷了一只腳,從此無法再登臺演出。在雅夏事業受挫的同時,3個女人也相繼離去:瑪格達自殺,澤弗特爾另覓新歡,埃米莉亞改嫁他人,雅夏一下陷入走投無路的境地。這時,雅夏陡然頓悟,瞬間他似乎聽到了猶太祖先悠遠的呼喚。拖著跌傷的腳,他回到家鄉把自己禁錮在小屋里,懺悔自己的罪孽,日夜誦讀猶太經典和祈禱書,魔術師雅夏變成了懺悔者雅夏。

本文試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小說空間形式的批評方法來透視《盧布林的魔術師》,以此來論證主人公雅夏最終回歸猶太傳統的必然性,彰顯辛格對猶太世界犀利而深入的觀察和了解,從而進一步例證辛格長篇小說中“背棄—回歸”的主題模式。

時間和空間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類感知和把握世界的兩個重要維度。小說是一種時間藝術,因為文字的流動和時間的線性屬性是同質的。小說同時也是一種空間藝術,在小說的世界里,故事必然要在一定的場所里展開,沒有空間,小說故事的敘述根本無法進行。小說既具有時間維度,也具備空間維度。

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弗蘭克是正式對空間理論展開研究的第一人,他在《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一文中首次提出小說“空間形式”概念和空間形式理論。他指出:所謂的“空間形式”就是“與造型藝術里所出現的發展相對應的……文學對應物……現代主義小說家把他們的對象當作一個整體來表現,其對象的統一性不是存在于時間關系中,而是存在于空間關系中;正是這種統一的空間關系導致了空間形式的發生?!盵3]這一概念的提出打破了文學僅僅是時間藝術的論斷,明確闡發了文學表現中的空間形式問題,并認為現代作家往往采用空間并置的手段來打破時間順序,使文學作品取得空間藝術的效果。辛格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融入了諸多的空間敘事,這種創作思想和技巧的運用在《盧布林的魔術師》中表現的尤為明顯:空間不僅僅是故事發生的地點和敘事場景,它還能安排小說的結構,推動敘事進程,成為讀者理解小說主題的主要手段。

1 地域空間

《盧布林的魔術師》這部小說中的地域空間突出表現為“盧布林”與“華沙”、“鄉鎮”與“城市”等,并由此形成了鮮明的空間框架,這種空間框架既是小說中人物活動的場所、情節展開的地域位置,同時又是富有空間特征和社會文化環境感的作為敘事的一種話語要素。小說主人公雅夏出生在一個宗教氣氛濃厚的猶太家庭,他的家鄉盧布林是一個典型的猶太小鎮:有教堂、讀經房、面包房、停尸房、澡堂、救濟院等等這些最基本的建筑,它們既是普通猶太人日常生活的地方,也是猶太人保留自己傳統和信仰的地理空間。雖然雅夏在這里出生和長大,但他卻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陌生人:鎮上的人都有固定的家庭,都安定地居住著,而他由于職業原因,一直東飄西蕩;鎮上的人都有兒女子孫,而他由于妻子不能生養,什么也沒有;鎮上的人信奉他們的上帝、圣徒和領袖,而他只有懷疑。這一切使他變得越來越糊涂和孤獨。所以除了重大節日他會回到家鄉盧布林,其他時間基本上都是在各地巡回演出,特別是去華沙的劇場登臺演出。從盧布林到華沙坐馬車要好幾天,雅夏雖然旅途勞頓,但是一來到華沙,就變得興高采烈,精神振奮,更使他對國外生活充滿了幻想和向往,他經?!跋胂笞约涸跉W洲的劇場里演出。包廂里的貴婦人用長柄望遠鏡瞄準他。大使、貴族、將軍,都到后臺來向他致意?!盵4]雅夏對大城市生活的喜愛、對國外美好生活的向往,卻因為自己的一念之差入室行竊失敗而陷入絕境之中,最后頓悟回到家鄉盧布林。這種空間上的沖突和對立使小說的敘事產生了內在的張力,從而推動小說敘事的進程。

米克·巴爾在定義空間的時候提出了“空間主題化”的概念,即空間自身也會成為描述的對象本身??臻g被主題化了,具備了一定的象征意義。小鎮盧布林象征著傳統的猶太文化,而大城市華沙則象征著現代的啟蒙思想。從小鎮盧布林出發,到大城市華沙,最后又回到盧布林,《盧布林的魔術師》的敘述結構呈現出一種循環式的空間形式,這種循環式的空間形式恰當地表達了這部小說中“背棄—回歸”的主題。

2 意象并置

弗蘭克在《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中說:“并置指在文本中并列地置放那些有利于敘述過程之外的各種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聯系,使它們在文本中取得連續的參照與前后參照,從而結成一個整體;換言之,并置就是‘詞的結合,就是對意象和短語的空間編織?!盵5]可見,所謂“并置”就是在空間上事件與事件、場景與場景、意象與意象、過去與現在的并列,彼此之間的聯系不再是時間意義上的因果邏輯,而是空間距離中的相關性。其目的在于將各種意象(還應包括場景和事件)在空間上并列,淡化或消解彼此在時間意義上的因果聯系,而彰顯空間上的相關性。在《盧布林的魔術師》中,辛格通過典型意象的聯系、并置、對應等手法,巧妙地建構了敘事過程中的張力,維系了小說的整體結構,從而進一步印證并深化了小說“背棄—回歸”的主題。

小說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并置的運用就是辛格精心設計的雅夏三次在猶太會堂避雨或避難,并最終使雅夏獲得拯救,從背棄走向回歸。第一次發生在去華沙的路上,為了避雨,雅夏躲進了猶太會堂的祈禱室。他對那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然而親切”,他感到了那種把他和猶太群體聯系在一起的紐帶的力量。他突然覺得“他是猶太人的一分子。他同他們屬于一個來源。他的肉體上打著同他們一樣的烙印?!盵6]但是,雅夏仍然拒絕接受祈禱盒和祈禱巾。雅夏來到華沙不久,之前縈繞心際的會堂的影響力很快就消失了。如果說第一次在會堂的體驗對雅夏還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的話,后來的兩次會堂經歷對雅夏回歸猶太傳統的進程起著決定性作用。雅夏在入室行竊失手后,被巡邏人追趕,他驚慌失措之下躲進了格諾那街上的猶太會堂。這一次,他接受了會堂執事遞過來的祈禱盒和祈禱巾。而這些東西他以前是拒絕接受的。他突然又記起了他曾向臨終的父親許下的永遠做一個猶太人的諾言。那種復雜的心緒在他的心中此起彼伏。雅夏“感到從祈禱盒上有一道光照進了他的腦子,給那里一間間房間開了鎖,照亮了幽暗的場所,解開了結?!盵7]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做一個跟其他的猶太人一樣的猶太人!雅夏靈魂的黑夜以看到瑪格達的自殺為開端,以目睹澤弗特爾與赫爾曼同床共枕為結束。透過瑪格達和澤弗特爾的命運,雅夏看到了自己的未來。他不由自主地第三次來到猶太會堂的祈禱室,閉上眼睛,傾聽念猶太經典的聲音。此時,他醒悟道:只有完全遁離紛擾的外部世界,回歸到猶太的傳統中來,他才能擺脫自己的行為所招致的潛在惡果。盧布林的魔術師變成了盧布林的懺悔者,至此完成了他的回歸歷程。在并置狀態的語言世界中,雅夏三次進入猶太會堂的經歷前后形成一種參照,各自獨立又步步深入,形成一個編織整部小說故事的空間網,闡釋了雅夏從背棄走向回歸的必然性。

3 個體心理空間

美國后現代地理學家愛德華·索雅分析了三種“空間認識論”,其中“第二空間認識論”簡言之就是用藝術對抗科學,用精神對抗物質,用主體對抗客體。索雅認為,它假定知識的生產主要是通過話語建構的空間再現完成,故注意力是集中在構想的空間而不是感知的空間。第二空間形式從構想的或者說想象的地理學中獲取觀念,進而將觀念投射向經驗世界。精神既然有如此十足魅力,闡釋事實上便更多成為反思的、主體的、內省的、哲學、個性化的活動。在辛格的小說書寫中,個體心理空間意指具有人物典型特征的空間場所及其個人心理場所,它承載著典型人物思想、情感等個體特征,因而成為具有鮮明人物特征的表征空間,也同樣對小說的主題起著闡釋作用?!侗R布林的魔術師》從頭至尾貫穿著雅夏對人與上帝之間關系的探尋,在信仰與懷疑之間徘徊,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最終重建對猶太教和上帝的忠誠,從而經歷了從背棄到回歸的過程。

雅夏總是喜歡擺出一副無神論者的架勢,他在安息日與音樂家們混在一起,聊天抽煙。受到當時啟蒙運動的影響,雅夏看大量關于自然規律的厚厚的波蘭語書,了解了自然法則和最新的科學知識,他被抑制的生命力得到了激活。每當有熱心的道德家勸他改正自己的言行時,他總是回答“你什么時候去過天堂?上帝是什么模樣?”[8]他沉溺在無休無止的婚外情中無法自拔,為了與埃米莉亞在一起,答應改信天主教,他甚至對埃米莉亞14歲的女兒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念頭。此時的雅夏完全像一個背棄了猶太教的異教徒。然而,雅夏從未停止過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探尋。每當他遇到麻煩時就不停地責問自己是否背離了猶太教。每次參加教會集會都會加深他對自己表面上放棄的宗教的感悟?!八话胧仟q太人,另一半是異教徒—既不是猶太人,又不是異教徒。他創立了他自己的宗教?!盵4]在雅夏的心里,猶太傳統和異教思想不斷產生矛盾沖突,這兩種思想的矛盾沖突推動了整部小說的情節發展。為了解決這個矛盾,雅夏試圖背棄猶太傳統,放棄猶太身份。

第一次來到猶太會堂的時候,他拒絕了祈禱盒和祈禱巾,但又立即感受到有一種力量把他拉向猶太人的社區和宗教。第二次和第三次則更加強了他要回歸猶太教的決心。雅夏覺得好像上帝在引導著他的步伐,使他最終回歸猶太教。這種對上帝的忠誠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思想正是猶太教的核心內容。由此可見,辛格所理解的猶太傳統主要負載在一種精神傳統上面,“個體心理空間” 彰顯了人物心理成長與人物追尋文化身份認同之間的互動關系。它既是一種表征的空間,又是地理景觀被賦予了個體特征的空間。

空間在敘事作品中具有重要的結構意義,它既為故事人物提供了必需的活動場所,也是展示人物心理活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作品主題的重要方式。辛格故事中的人物表現出對空間的強烈的依賴性,甚至可以說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比人物更加突出的符號。通過空間和時間的有機結合,辛格展示了他高超的敘事技巧,讓讀者在穿越歷史時空的閱讀體驗中,深切感受到時間的永恒。同時,辛格也向世人表明了他對存續猶太傳統的堅定態度:“一個猶太人只有珍視猶太歷史,固守猶太身份,依靠猶太精神傳統,他才能發現生存的終極價值?!?/p>

【參考文獻】

[1]引自授予辛格的諾貝爾文學獎證書[Z].

[2]Friedman, Lawrence. Understanding Isaac Bashevis Singer[M]. Columbia: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88

[3][5]約瑟夫·弗蘭克.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M].秦林芳,編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4][6][7][8]艾薩克·辛格.盧布林的魔術師[M].鹿金,勞芳,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責任編輯:楊玉潔]

猜你喜歡
回歸空間
創享空間
創享空間
創享空間
QQ空間那點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