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2016-04-26 16:28陳汝燕
關鍵詞:中學音樂德育課堂

陳汝燕

【摘 要】 音樂藝術是人類最偉大、最動人的創造之一。音樂在塑造美的心靈、美的形象方面與德育有異曲同工之處。通過音樂教學特有的形式塑造學生美的心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也正是德育目的。

【關鍵詞】 中學音樂;教學;德育;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02

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師應充分利用音樂學科德育滲透得天獨厚的優勢,挖掘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價值,有效地做好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工作。本文以音樂教學的德育功能為切入點,通過梳理當前中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探索音樂教育德育滲透的策略與途徑,以提升音樂課程在中學教學中的地位和價值。

一、正確認識德育與音樂教育的關系

德育和音樂教育同屬于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兩者在課程安排和教學方法實施等方面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和獨特的研究方向。但是,二者在教育對象、教育環境和教育目標等方面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都以“育人”為特征,根本任務都在于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一)德育與音樂教育的差異。德育和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分別承擔了不同的教育教學任務。

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自身需要為依據,遵循品德形成的規律,按照一定的政治準則、道德規范、法制與紀律規范,采用言傳、身教等手段,引導受教育者參與、體驗,通過內化和外化等方式,發展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紀和心理等方面素質的系統活動,也就是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音樂教育是以音樂為媒介、以審美為核心的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有目標、有計劃、有設施的育人藝術實踐活動。它在普及音樂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賞析優秀作品、實踐音樂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鑒賞力和音樂實踐能力,從而把自然人發展為審美的人,最終使人獲得自由全面發展的教育。

(二)德育與音樂教育“育人”目標的統一。德育是“育德、揚善“的教育,而音樂教育是“審美、育美”的教育,二者都是立足于人的存在,以各自特有的實踐方式,并以文化為載體,面向人的靈魂和精神的教育活動,以育“人”為特征。

作為一種以聽覺為主要呈現形式的教育,音樂教育憑借其感染性、愉悅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在滿足人的審美需要的同時,還擔負著培養審美能力的重任。即通過音樂教育的引領,把對學生感官的熏陶轉化為內心對美的認識與體悟,從而幫助學生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惡。

而德育則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來培養和造就優秀的年輕人。這與以育人為終極目的音樂教育是高度統一的。在音樂教育培育“什么樣的人”的過程中,德育為音樂教育提供了發展的靈魂和方向,而音樂教育則憑借其感染性和愉悅性,成為德育的最佳載體。

二、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德育滲透。在利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時,要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信多媒體實施德育的切入點。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要立足于教育,結合實際,使得備育教育和諧、自然的與教學活動相融合,而不是為了德育而德育,與音樂教學的具體內容脫節,使得音樂的教學顯得可有可無。利用多媒體不僅可以豐富音樂教學的內容,而且可以直觀的將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展現出來,例如幻燈片與視頻的播放,其所帶給學生的視覺沖擊力要遠遠大于書本中抽象語言的描繪,并能夠身歷其境地去感受音樂之美。而且利用多媒體進行動畫的播放,不僅迎合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而且帶給學生的感受更加直接、形象,從而可以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善于挖掘課本上的德育元素。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課本中的德育元素有時并不像思想品德課本中的那樣明顯,它常常是深層的、內在的、個別還是隱藏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應該只停留在課本內容表面,而是要對教材做細致分析,挖掘出其中的德育元素。甚至有些是通過讓學生親自感受音樂之后,才能進行德育滲透。例如,在感受《梁?!芬魳分罆r,還可以通過音樂素材中的凄美愛情故事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熱愛生活,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從而達到在中學音樂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教學目的。

(三)在音樂課堂上巧妙地設置德育情景。若要達到加強德育滲透的目的,前提則是建設相應的素材庫,教師必須注意積累素材并巧妙地設置德育情景。因為,我們生活中國就蘊藏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它就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細胞和道德情感,并為其樹立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向往。所以,在進行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相關的多媒體資料來給學生設置不同的德育情景,讓德育概念根深學生腦海中。例如,在讓學生聽《我們都是雷鋒的接班人》這首歌時,讓學生學會繼承中華民族的樂于助人的優良傳統,向雷鋒同志學習。

(四)抓住教育時機引導學生識別真、善、美。學生的美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生活實踐中不斷發展建立的,會受到社會環境各方面的影響。教師要結合教材,引導學生識別真、善、美。例如,欣賞《畢業歌》時,可以抓住時機講偉大的作曲家聶耳先生及該曲的創作背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他雖然是一位人民音樂家,是一位藝術工作者,但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時代精神。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無產階級光輝形象,是中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又如講到中國的十大名曲《梅花引》時,可借以講梅花的堅貞不屈、傲然聳立、純潔美麗等性格認識真正的美。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引導學生識別各種美,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效果。

(五)篩選優秀作品,多方面進行道德滲透。音樂教材中有藝術和思想兩部分,不應單一的進行選擇。純粹的理論無法引起學生共鳴,應多樣地選擇德育主題,再進行作品篩選,通過這些作品直觀的表達德育主題,讓學生在審美的同時領會音樂真諦。同時,應該緊密聯系實際,生活聯系程度高的作品更能讓學生接受,慢慢地培養起學生的學習情趣,才能潛移默化的培養其道德品質。除此之外,應積極開展課外的音樂實踐活動,在實踐的舞臺上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感受,得到更多的道德教育。

(六)在音樂實踐中培養德育。音樂是表演的藝術,給學生實踐的舞臺,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華,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相互學習,磨練毅力是必不可缺的。在實踐中學生們成為傳播“真善美”的小使者。在多次藝術節、合唱節比賽中,學生們不但在藝術水平上有所提高,并且體驗到了要付出很多心血,不具備優秀的意志品德將無法完成。中學時代的音樂教育與德育教育是中學教育領域中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養附和時代發展所需的優秀人才。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教育才會產生效果。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鮮明的音樂形象生動地反映和影響著人的思想感情。音樂美感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浸入中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審美體驗的積淀,產生巨大的行為力量。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樹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對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有著深遠的意義。音樂是一種奇妙的語言,無時無刻不在撫慰著人們的心靈。真善美從音樂教育中獲得。

三、重視寓愛國主義于音樂教育之中

列寧說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敝腥A民族素來就有熱愛祖國的優良傳統。在思想教育中,愛國主義教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在歷史的長河中,表現愛國主義的音樂作品真像滿天的繁星一樣,數不勝數。初中音樂教材第一單元《蘇武牧羊》就是一首優秀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歌曲。多少年來它一直在人民群眾中傳唱,經久不衰。這首歌作于民國初年,當時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發生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外交事件,廣大愛國群眾義憤填膺,紛紛要求“富國強兵”以抵御外侮。歌中蘇武“留胡節不辱”,“大節定不虧”的精神形象正是當時群眾愛國激情的反映。這些對培養學生用寬厚舒展的歌聲、悲壯激昂的情緒來表達蘇武的愛國主義的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四、注重寓集體主義教育于音樂教育之中

學校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大部分是集體活動。其中學校合唱隊訓練是一種大型集體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對每個合唱隊的學生來說,基本上具備著比一般學生更好的音樂素質和個人演唱能力,表現欲望也比一般學生強一些,為避免突出自我,教師讓學生了解合唱藝術的起源和發展歷史,使學生認識到合唱藝術的顯著特點是“群體性”和“音樂是塊狀結構下立體進行”等特點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學生關心集體,為集體爭光,以集體為榮,維護集體的整體利益才能在每個學生的心中形成潛意識并在潛意識的指導下自覺行動,從而才能建立一個融洽和諧的合唱隊或樂隊,舞蹈隊等集體音樂組織。

五、教師要提高自身修養,提高教育質量

要教書,先育人,己不正豈能正人?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除了要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外,還要有很高的品德修養,了解學生的心理,掌握教學規律,等等。巴爾扎克在《比哀蘭德》一文中講道:當然,音樂也有所不同,不同的音樂教育會取得不同的教育效果。生活中的現實證實了古人對音樂的教育意義的認識是對的,正所謂“藝術乃德行的寶庫,風格就是人格”。如果我們只有技藝沒有品德,那么怎么正確引導學生呢?只有把音樂教育和道德教育緊密結合,才能起到巨大作用,才能實現它的社會功能。

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教師要主動提高自身修養。哲學家培根說:“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币魳方處熓紫纫獦淞⒄_的審美道德觀念,才能擔負起教育學生的重大使命。只有當教師自己理解音樂作品,把通過音樂藝術形象要抒發的崇高思想和情感深刻地表現出來時,才會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的情感、精神受到啟迪,情操得到陶冶,為學生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如今,中學教育不僅僅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多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道德品質。中學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審美情趣有著較大的重要,可以通過其較大的藝術感染力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魅力之時,陶冶情操,啟迪心靈。

參考文獻:

[1]杜風蘭.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2).

[2]胡娜.淺談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09).

[3]郝翠英.淺談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2(10).

[4]尹繼晶.淺談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J].課外閱讀:中下,2012(3).

猜你喜歡
中學音樂德育課堂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淺談中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