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16-04-26 16:29陳剛
關鍵詞:滲透心理健康初中語文

陳剛

【摘 要】 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義不容辭,表現在語文課堂上,要求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用切實有效的辦法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健康成長,本文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 初中語文;心理健康;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01

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其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義不容辭,表現在語文課堂上,要求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用切實有效的辦法促進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健康成長。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目標中的滲透

初中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與情感態度的初級階段,其中情感態度就與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聯系,其在內容上有一定的重疊。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將其與語文有交集的部分拿到教學中來,將其納入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之中,為學生設立利于身心健康的三維教學目標,這種將心理健康目標融入到語文教學目標的方法,是語文教學未來發展的方向。傳統的語文教學目標,只是過多地關注語文相關知識及技能的培養,而對于學生的心理以及感情卻關注地甚少,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的狀態,教師在設置語文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除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相關能力,還要將學生的情感態度等心理變化融入其中,與語文教學向結合,將知識、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機結合到一起,以通過語文來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將教書和育人二者有效結合,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內容中的滲透

初中語文教學是富含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最多的學科,這也是作為心理健康有效滲透的依據,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找到教材與心理健康相結合的點,以此為切入點,深入教材內部挖掘相關資源,并有效利用這些資源,這是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中滲透的關鍵。初中語文課堂上所選用的資源多數都是文質兼美的名篇,其能反映出自然的美麗、藝術的魅力、人格的魅力等多方面的美,且在語文中引用的人物典故等多具有較高的品質,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學生在閱讀課本的同時,身臨其境感受到書本中所描寫人物所傳達出的高尚人格,使學生在其熏陶下將其華為自身心理品質的組成部分。此外,優秀的作品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都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培養自己更加珍愛生命、更加寬以待人、更加有斗志向生活挑戰等等,因此,教師在為學生準備學習內容的時候,要善于利用這些從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得天獨厚的資源,選擇更加適合所教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內容,從心理感情態度上感化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下長大,以培養學生更加健全的人格。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方法上的滲透

除了語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也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滲透。課堂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場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等多方面因素都會受到教師的影響,如師生關系的良好能夠使課堂教學效果更理想、課堂秩序好能夠為學生創建一個更加利于學習的環境等,因此,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首先要將課堂紀律管理好,讓學生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學習,保證學生學習環境的安靜會讓學生從心理上產生一種寧靜的感覺,為后續的學習做好基礎工作;其次,教師要善于利用語文教學過程中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將這些因素與語文課堂有效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能,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利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從旁輔導,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學習的方法,如教師針對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學習,以小組探究學習的模式將知識有效傳授,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最后,教師要注重師生間與生生間的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使其形成更具人格特點的能力,如對信息的收集及加工能力、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對新知識的適應能力、抵抗失敗的能力、探索學習能力等多方面利于學生成長的能力等,而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直觀地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率,師生間的有效交流能夠促進學生更加認真地學習,同時教師潛移默化的滲透,能夠將心理健康教育升華到一定層次,使學生更易接受。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評價上的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中的滲透除了以上三種模式,其在教學評價上也有一定的滲透。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成果以及學習態度的評價是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在傳統的評價模式上,教師的評價較為單一,方法也相對簡單,往往都是把考試的成績作為評定學生好壞的依據,這種方式存在著很大弊端,其在心理上給學生帶來很大壓力,嚴重的會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進而荒廢了學業,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教師不能單單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判的標準,而是要在學生的情感態度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更多的去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結果,如在課后的反饋上,教師可以采用鼓勵的語言來激勵學生學習,給予學生足夠的肯定,多數學生在受到老師的表揚或是鼓勵后都會產生一種更加奮發向上的心理,進而更加努力地學習。此外,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不能只有考試成績這種方式,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如采用提問的形式,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解答能力,或是采用自評、互評等方式,讓學生來評價其它學生的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并堅持激勵學生學習為主的原則,使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學習,同時認真對待評價結果的反饋,真正起到評價的作用。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現階段語文教學中十分必要的手段,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基礎上,摒棄自身主觀概念,排除多方的阻力,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切實滲透到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顧耀科.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才智,2013,07:22+24.

猜你喜歡
滲透心理健康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