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多媒體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

2016-04-26 14:54鄭波
關鍵詞:作用探究語文教學多媒體

鄭波

【摘 要】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合理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币虼苏Z文課采用多媒體教學成了許多教師努力嘗試的教學模式,我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就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淺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 多媒體;語文教學;作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1

多媒體對語文教學的輔助作用。多媒體技術的出現,使人們的學習環境,教學方式產生巨大的變化。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成為教學環節中多功能的、方便靈活的輔助性手段。它能為教學提供并展示教學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圖像、聲音并能實現人機對話,有著極大優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時,課文朗讀可以交給專業人員來完成,他們能夠很好的把握課文的情感,用標準的普通話,抑揚頓挫的聲調,準確、傳神地傳達出課文的感情基調。無論是快樂明朗的、緬懷追憶的、慷慨激昂的都能把握的非常到位。同時,圖片、聲音、音樂等多媒體手段一起參與進來,可以渲染氣氛,創設情景,把學生引到情景氛圍之中,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基調。

例如:在教《沁園春·長沙》時,多媒體可再現湘江的碧水緩緩北流的情景,又可再現出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的場面,這里可以有語言描述情景,畫面再現情景,音樂渲染情景,喚起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激發了學習課文的興趣,為學生走進作品開拓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又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時,在朗讀時配有音樂、文字、圖片,文字根據朗讀速度滾動,圖片根據課文朗讀的進度而自動切換,朗讀聲情并茂,音樂舒緩、低沉,整個音樂、文字、聲音、畫面造成巨大的情感磁場,真正營造可知、可感的情景,使人仿佛感受到“母親”深沉的愛,這對理解課文的主旨是很有幫助的。

這樣利用多媒體,教師將音樂、美術、語言三種藝術手段完善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手、腦、眼、耳、口多種感官,讓學生通過多種藝術手段產生情感共鳴,產生強烈而積極的內心體驗,使教育要求內化為學生學習的動機與需要,喚醒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從而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激發。

二、增強課堂密度,提高信息容量

多媒體的使用增多了信息傳遞的通道,它能為教學提供各種資料并能隨機抽取。如文學資料包括教學所需的背景、作者簡介、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以及同一選題的其它作品等。如教師在教余光中的詩《鄉愁》時,可以通過計算機向學生提供作者余光中的背景資料以及以“鄉愁”為題的其它詩,教師也可以上已建好的校園局域網抽取席慕容的《鄉愁》,與余光中的《鄉愁》同時放在屏幕上,學生通過直觀比較,很快就能發現他們之間的區別,并能掌握這首詩在寫作上的特點。最后教師讓學生模仿詩中的句子“鄉愁是——”寫一句話,選較好的習作通過幻燈放映出來供大家共享,并作簡要點評。這樣整個教學環節可以節省許多時間,既增加了信息密度,提高了效率,又使知識前后相連,加強了知識系統性,幫助學生融會貫通的學習詩歌。

由于多媒體交互性、可控性很強,很適合個體單獨運用,所以多媒體不僅能在課堂上發揮優勢,在課后個別化教學中甚至可以替代教師,如在“第二課堂”的選修課中,教師只要安裝教學光盤,學生只要擁有一臺多媒體電腦,通過上校園局域網,就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自控學習,自己調整學習方法,這一改以往傳統課堂的單純被動接受,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節省了教師的時間精力。又如我們可以在校園局域網中建立語文能力科學系統,根據語文能力的構成分為聽、說、讀、寫四類,并根據不同的文體進行題型訓練的設計,包括字、詞、句、段、篇等,題型分高、中、低三級,由淺入深,逐層遞進。在訓練完畢后,系統再給學生判卷評分。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進入系統進行課后必要的訓練,這樣既方便快捷,又做到因材施教。當然教師在平時就要注意將課文中散見的知識點、文化常識以及練習題通過計算機軟件積累起來,當教學所需時再將它們調用出來。

三、突出重點,分散難點

教學重點是知識體系中最重要、最本質的學習內容,也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應該著重教學的內容。根據大綱精神,每一冊教材,每一個單元,乃至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有的教學重點,在課堂教學中,重點不夠突出的現象比比皆是。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沒有采用適當的教學手段來突出重點是一個主要因素。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由于絕大多師生沒見過賈府的建筑,在常規教學中老師只能空講,學生則很難理解賈府建筑的宏偉博大精巧。如果利用互聯網,下載電影《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段賈府將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

教學難點,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難所在,它是由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的經歷以及知識的模糊性等原因造成的。多媒體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它可以通過對各種多媒體信息的交換、加工,制作成二維、三維動畫,在時空中,自由展現各種動態圖像;也可以通過運用藝術手段和特技效果將教學內容化難為易,使要表現的內容在遠與近、大與小、繁與簡、虛與實、快與慢之間轉化,便于教學難點的解決。比如古詩《春江花月夜》的教學,體會其意境是個難點。運用多媒體可以進行如下的教學:首先以行書書法為前景,以春江月夜圖為背景,配以中國民樂,進行吟誦,以渲染出詩歌特有的意境。在學生大致讀懂詩題的基礎上,在屏幕上展現有節奏的配樂范讀,同時,根據詩歌內容按序在背景上出現相關圖像,并最終完成詩歌意境圖。最后,讓學生在反復的吟讀中,掌握詩歌的節奏韻律,體會欣賞詩歌描繪的意境。再如《雷雨》中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懷念究竟是真是假?學生往往各執一辭,爭議不休。如果讓學生觀看周樸園認出侍萍前后的表演(電腦軟件或VCD提供劇片斷),這個問題就迎“戲”而解了。

猜你喜歡
作用探究語文教學多媒體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契約精神在人才培養群體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探究金融工程及其對金融效率的作用
林業種植在環境改善中的應用
多媒體達人煉成記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