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2016-04-26 13:22王興禮
關鍵詞:家鄉教材內容

王興禮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1

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完善深入,課程模式也日趨多樣化、自主化,特色化課程結構,日趨合理,地方課程是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新生事物,講究策略,提高地方課程實施的有效性,可以切實發揮課程應有的育人功能,照顧好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從而極大地豐富、拓展教育內容,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促進學生自主全面地發展。

一、課程整合策略

1、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的整合

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開發主體不同,但最終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卻是一致的。地方課程是國家課程的補充,在內容上與國家課程有密切的聯系。不管是省編通用教材還是市編專題課程,有很多內容與國家課程的學科教育主題相關聯,特別是《品德與生活/社會》、《歷史與社會》、語文學科等,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把有關內容進行分解,讓相應學科教師承擔教學任務,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避免了簡單的重復。如《人與自然社會》中“管好我的物品”一課,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用具有哪些,能進行整理和存放,每天帶齊學習用具,培養自己收拾書包的良好習慣。這與《品德與生活》中“我自己會整理”,內容相似,目標接近,兩課可以整合起來上,沒有必要進行重復教學。象這樣重復內容的還有不少,學校最好在期初統一安排一個時間進行分析、分配。

2、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整合

相對于國家課程而言,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在課程開發與實施上具有更多的靈活性,更能體現地方的特色。有些學校課程就是以地方資源為載體開發的,這種以地方為本,滿足地方發展需求和學生發展需求的課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從而讓學校課程開發更有依托,地方課程實施更加深入。如我們學校以地方資源為載體開發的校本課程中“家鄉的交通”一課,通過模擬去濱洲,乘渡船、過大橋、通隧道,讓學生感悟到:家鄉的交通越來越便捷,社會越來越進步。在《人自然社會》中“乘車不忘安全”,教育學生注意乘車安全,交通規則要時刻記在心中。老師就在上“家鄉的交通”一課時,同時完成了對學生乘車安全的教育。

3、通用教材與專題教材的整合

通用教材與專題教材雖是兩個不同級別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開發的,但對學生的教育與培養功能卻體現了殊途同歸的一面。剛開始,面對兩套教材,教師不知道怎樣實施,有的干脆選擇一套,放棄一套,但總有顧此失彼之感?,F在我們讓學生選訂一套,教師擁有兩套教材,把教育主題一致的內容整合起來。老師在進行專題教材《我看濱州》中“可愛的家鄉濱州”這一主題教育時,在學生了解家鄉濱州的古老、光榮、美麗的基礎上,讓學生實地游覽,拍攝照片,搜集圖畫,然后以活動課形式結合《人自然社會》中“我的家”一課,學生有的介紹了自己的家鄉,有的介紹了自己的家,家中的成員,感受到了家鄉的可愛,家庭的溫暖。

4、地方課程與學?;顒拥恼?/p>

地方課程的實施要與學校開展的各項教育活動緊密結合,能夠在學校開展的活動中解決教育功能的內容不再占用課堂教學時間重復進行,這樣既有效利用了教學時間又體現了學校教育目標的一致性。通用教材中的安全教育、國防教育、環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不僅為學校教育提供了的載體,而且也使教材與實際結合,增強了實效性。

二、靈活實施策略

由于地方課程的實施尚是探索階段,沒有固定的模式和現成的經驗,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1、課時的靈活調整

地方課程與學科課程不同,很多內容具有實踐性,每周一節的課時常常讓教師感到為難,而實際上,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與其他任課老師進行協商調換,為需要走出課堂、走出學校進行實踐體驗的教學內容爭取一個完整的時間。

2、教學時間的靈活安排

在地方課程教材實施過程中,每一課教學內容在時間安排上不一定實行平均主義,實踐性強的內容需要更多的時間;教師從個人的專業知識、特長出發,擅長的內容可以進行深化,需要更多的時間;能夠深入挖掘地方資源的內容也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拓展;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安排更多的時間進行研究。反之也可以適當減少時間。

3、實施時間的適時調整

地方課程與學科課程不同,沒有嚴密的知識邏輯體系,因此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可以與學?;顒诱?,按照需要調整各塊教育主題實施的前后順序,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先后順序進行。

4、實施形式的靈活應用

原則上各班地方課程的實施由指定的教師按指定的課時進行,但是對某些教育主題的實施可以靈活開展,如市編地方教材中的“瞻仰烈士墓”,學校組織全體學生在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時可以進行統一的教育、體驗活動。而省編通用教材中很多的教育主題諸如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國防教育等都可以在全年級或者全校學生中組織聽報告、聽講座、觀看視頻時集中進行。

三、實踐體驗策略

“沒有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學生個人經驗,學習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學生對世界的了解、發現等都得借助于他們的親身體驗”。而且,地方課程與學科課程最大的不同還在于它超越了學科課程的邏輯體系,提倡與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緊密聯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操作、探究能力,在體驗中培養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產生服務家鄉、建設家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一特點在教材編寫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兩級地方課程教材中都有相當多的內容安排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調查、走訪、搜集信息、參觀訪問、動手制作等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來充實教學過程。因此,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運用好實踐體驗策略,充分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突出地方課程的教學特點。

地方課程的開發起步晚,時間短,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可供學習,各地都在摸索之中?!笆郎媳緵]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痹谔剿鞯胤秸n程開發實施的道路上,希望有更多的課程專家給予指導,有更多的同行進行探討與交流,使地方課程的實施走一條健康、有序之道。

猜你喜歡
家鄉教材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主要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