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治療應用于社區成人智障的實踐與思考

2016-04-26 14:14周婧婧楊暢
關鍵詞:音樂治療

周婧婧 楊暢

【摘要】近年來,隨著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內各地都成立了很多智障兒童的社會服務組織,成人智障人士的服務工作也開始引起關注。在2003年到2015年期間,北京市殘聯在社區建立了上百個溫馨家園,為殘疾人提供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心理康復。南京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應與時俱且擁有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等高校的人才資源。所以,本文以南京市成人智障社區機構為例,通過實踐探索音樂治療在南京社區的運用前景。

【關鍵詞】音樂治療 成人智障 社區機構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青年專項課題:音樂治療在成人智障社區康復中的作用(C-B/2013/02/030)。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音樂治療在成人智障社區康復中的作用(201512048013X)。

【中圖分類號】J618.9;R45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49-01

我國當代音樂治療最早起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音樂治療博士劉邦瑞首次將音樂治療學帶到國內,開啟了我國對音樂治療學科探索的大門。一些對音樂治療學感興趣的醫務人員片面的認為音樂就像藥物一般神奇,只要有了“處方”就可以治愈患者的疾病。但由于醫務人員對音樂基礎技能和知識的匱乏,療效自然沒有達到預期。隨著音樂專業人士的介入,從簡易聆聽模式,到對音樂進行編創和互動式即興編唱等等具有多樣化和創造性的技術與方法,使音樂治療一步步邁向更為嶄新的發展道路上。而今音樂治療已在國內發展20余年,我相信未來20年,音樂治療在國內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在歐美的多數國家,音樂治療的運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特殊教育領域和老年領域,且取得了豐厚的成果。南京市作為江蘇的省會城市,經濟發展程度名列前茅,城市的發達程度不僅與經濟發展有關,更取決于人文精神世界的構建,但音樂治療目前在南京并未得到應有的發展,其發展空間可觀。筆者通過文獻研究了南京市成人智障社區建設和發展背景,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分析了音樂治療在南京社區成人智殘領域的可行性,對未來的發展策略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南京市成人智障社區的建設和發展背景

北京市殘聯在社區建立的溫馨家園旨在為殘疾人提供系統的音樂治療康復,并助其面向社會進行職業培訓,技能指導。不過據了解,目前南京市殘聯還未有開始建設類似溫馨家園的公辦社區機構,所以大部分社區機構都是屬于私人民辦場所。

在南京,民辦社區機構不計其數,他們在愛心贊助方面永遠不缺社會的幫助。大部分機構都有3-4個志愿者QQ群,加入志愿者的人士大多來自于各個高校大學生還有一些社會上的市民。筆者在思考社區建設發展策略的同時對音樂治療的功效進行了實踐與學習。

二、音樂治療對成人智障的功效

筆者與團隊從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先后在南京市福園“眾一”托老智殘機構和南京市博愛安養庇護中心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實踐與探索。在服務期間,筆者與團隊精心設計了許多音樂活動如音樂律動、歌曲討論、音樂放松等,這些活動可以幫助成人智障人士提高主動性、創造性、身體協調能力,并改善他們的社會性及自尊水平。正如創造性音樂治療的創始人諾道夫和羅賓斯認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音樂能力。換句話說,音樂性是人的天性[1]。

筆者與團隊在帶領成人智障人士進行音樂律動時,發現他們普遍存在身體協調能力差的現象。治療團隊從他們喜愛的歌曲當中選出曲式結構為再現三段式的音樂,根據音樂元素和曲式結構設計相應的動作。在音樂律動時,參與者的多感官通道被同時打開,聽覺可以幫助運動覺、也可以幫助視覺。治療團隊在團隊在律動時加入交換舞伴,這種音樂律動的方式可以幫助參與者在交換舞伴的同時不斷重復動作,既提高了趣味性和團隊的互動性又引導參與者提高動作的跟隨和協調能力。

我國在智障人士的研究領域中起步較遲,智障成人群體中僅有少部分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或其他機構的培訓,大部分由于各種原因未接受過任何形式的教育,基本閑散在家,造成基本的閱讀、溝通、計算以及認知等能力缺乏,如果長時間缺乏相關訓練,智障人士的能力易于退化,幾乎難以融入主流社會,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了承重負擔[2]。這也是社區機構存在的原因,他們的最大的主旨在于提高成人智障人士的社會性。音樂治療技術中的歌曲討論法非常適合成人智障人士,可提高成人智障人士的社會性。筆者在給南京兩個社區的成人智障人士進行歌曲討論時,發現通過歌曲引導話題和歌曲集體演唱時可幫助參與者提高主動性和社會適應性。

音樂治療的運用不僅僅體現在提高社會性的單一層面,還有在自尊水平上的提高也是他們所需要的。成人智障這個特殊的群體由于與社會融合的機會較少,也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群體普遍很自卑,提高他們的自尊水平是融入社會的前提。

三、南京市開展成人智障社區機構服務的優勢

筆者和團隊在實踐過程中,觀察到機構負責人提供了設施較完備的場所作為音樂治療室,將機構能夠提供的樂器都開放出來。目前該類社區機構的康復手段并不豐富,機構負責人和基層社工們都期盼著像音樂治療這種頗具創造性的康復手段能夠在機構深入開展,為殘疾人的發展謀福利。

南京市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為主的普通高校,培養了大批具有音樂治療理念和基礎技術的畢業生。高校培養的師資隊伍可成為音樂治療專業發展的人才儲備和生命力。

綜上所述,音樂治療在南京市的發展任重道遠。在政府社區建設上,筆者認為,可利用以下現有優勢,展開有力的發展對策:

1.南京市殘聯政府應與具有特殊教育背景的高校的聯合,通力合作。一來對于可以培養學生綜合性應用性人才有好處;二來可以培養學生在校期間服務社會的意識;三來對于社會中工作的展開儲備人力。

2.在市殘聯政府的資金保障下,社區機構的環境及設備可以得到穩固落實,音樂治療功效定會大大加強。

3.利用強大的政府互聯網可加大社會普及度。

經筆者的實踐及研究認為,音樂治療在南京市的發展具有可行性。殘聯政府與高校的合作將成為新的風向標,達到雙贏和諧的完美局面。

參考文獻:

[1]楊暢.用音樂做非音樂的事.《藝?!?2014.第十二期.(189-190)

[2]傅聰.音樂治療在社區中質化研究初探—以對社區智障成人的適應行為干預研究為例.《音樂創作》.2014,第九期,(138-140)

猜你喜歡
音樂治療
試論音樂治療在緩解教師心理壓力中的運用
淺談音樂治療與大學生心理困擾問題
積極想象在音樂治療中的運用研究
基于青少年發展視角的音樂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