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會計準則與中國會計準則的差異性分析

2016-04-27 18:15時廣寧
商場現代化 2016年7期

時廣寧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推動下,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需要同國際水平相接軌,這樣才能夠有效保證我國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更加具有時效性和價值性。本文圍繞我國會計準則的典型性和國際會計準則的包容性內容展開進行討論,從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化形勢的發展作為切入點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國際會計準則與中國會計準則的差異性,進而提出在國際會計準則的背景下我國會計準則有效發展的具體建議。目的是使我國會計準則更加適應國際會計行業的發展形勢,提升國內會計工作的全面性和綜合性。

關鍵詞:國際會計準則;中國會計準則;差異性分析

國際會計準則主要是以世界為背景的會計準則,而我國的會計準則是以符合我國實際需要的準則和制度來制定的。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帶動了我國的會計準則內容的發展,我國的會計準則內容也需要逐步趨同于國際會計準則內容,所以需要針對國際會計準則與中國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加以研究。

一、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化形勢的發展

1.趨同化概念

趨同化的概念最初是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提出的,“趨同”這一概念主要就是指在某一方面的趨近相同,也是一種趨近一體化的體現,在世界這個巨大的區域范圍內,相同的經濟事項應該使用統一的會計處理辦法,但是“趨同”這一概念不是指全球范圍內必須推行的國際準則,而是要把這項準則中一些科學、合理的原則、方案、條例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利用起來,在全世界內得到認可。學者王軍對會計趨同這個概念做出了精確的解釋,主要的內容歸結為以下四個觀點:第一,趨同是一種方向上的進步,國際會計的趨同化處理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規律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會計在國際間做的深化協調措施。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想被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排除在外,所以這些國家就不會忽視國際趨同這一客觀事實的存在。第二,趨同只是一種趨勢,但絕不是相同或者等同,在國際會計趨同的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各個國家的實際發展情況,只有結合了實際的事實去進行探討才可以適應未來的巨大發展和變化。忽視會計發展的特點和情況有可能會直接導致趨同的空洞化內容。第三,趨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會計的趨同是需要經過時間的洗禮,會計趨同需要求同存異,循序漸進。第四,趨同化表現還具有一定的互動性質。也就是說趨同存在于事物的兩個方向和層次內容上,它是由多邊的事物進行有效地溝通和相互地融合才形成的重要規律。學者王軍的觀點為中國在會計方面的規律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同時也是為我們學習國際先進的會計準則提供了有利的幫助。

2.發達國家的會計準則向國際方面趨同

現如今各國的會計準則的發展都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浪潮不斷向前邁進,而這種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在近幾年來的變化尤為明顯,國際會計準則的相關國際組織進一步加強了與各國的溝通和聯系,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了趨同化的發展進程。美國是在世界上最初制定會計制度的國家,所以它在制定會計管理制度的規則方面有著其他國家所不能比擬的優勢之處。在長期的發展和研究的過程中,各個國家都會以美國的會計制度和準則作為樣本進行參考,盡管國際會計準則已經發展到今天的頂峰地位,仍然需要比對美國的會計準則內容,作為改進的比對樣本。這說明我們還是要重視美國的會計準則的發展和它的影響力。在后來的發展中美國的會計準則的內容已經逐漸地完善和健全,同時有了一定的覆蓋面,并且也能及時地處理一些突發性的緊急事務。后來的歐盟的成立也給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化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幫助。隨后日本也緊隨美國的腳步不斷發展經濟并且成為了趨同化的又一支持者。發達國家的會計準則逐步向國際會計準則方向上趨同發展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的進步趨勢,同時也是一種必然發展。

3.中國的會計準則向國際方面趨同

我國的會計準則發展也在學習發達國家的做法向國際化的腳步不斷邁進。隨著全球一體化經濟的發展步伐,在國際中建立統一的準則和規范化內容就變得尤為重要,而且這種準則要具有一定的質量和透明度。最近幾年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日漸加快,中國的經濟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也越來越快,而中國要想占據經濟發展的有利位置就要走出口的道路,但是發達國家的門不是那么好進的,這些發達國家往往會以諸多的理由去阻礙我們的進入。其中就有一項“中國賬務的處理不是依據國際化的標準會計準則”為理由。所以要想解決出口問題,我國的會計準則必然要向國際方向靠攏。我們不僅要將自己的商品推向到世界中去,同時還要加快經濟的發展,我們要發展出口貿易,但是在這之前我們絕不能讓人抓住任何把柄而制約出口事業的發展,所以中國的會計準則向國際方面上的趨同發展要勢在必行。

二、國際會計準則與中國會計準則的差異性分析

1.國際會計準則與中國會計準則的差異性分析的具體內容

首先國際會計準則與中國會計準則的差異體現在規范化指導方面會計概念框架的不同。西方的發達國家一般會建立會計概念框架,而這種框架中使用的都是基本的會計準則概念,國際上采用的是“編報財務報表框架”,但是不屬于會計準則的組成成分,所以在法律地位上不具備任何的效力,只是純理論概念,中國沒有運用這種會計概念,而是采取基本的會計準則進行代替,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是由中國實際的宏觀經濟需求所決定,它不同于國際會計準則。其次在準則的內容上也存在不同之處。國際的會計準則是一種建立在發達經濟體制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的規則和內容,而中國的經濟發展遠遠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所以國際會計準則不適用于中國的實際需求,中國的會計準則主要就是立足于我國的實際需求和客觀的經濟規律等內容,這樣的中國會計準則更具有一定的本土的色彩。

從總體的角度對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進行比較,前者主要是由官方的組織所制定,而后者則是由非官方的組織所制定。前者往往帶有一定的強制性質,而后者卻不具備這樣的要求。前者更多的是傾向于規則方面的基礎,而后者更多的是原則方面的內容。規則為主導的會計準則往往會有實務操作,而原則基本的內容往往具有一定原則性的重要規定,不注重實務操作。之前提到的我國的會計準則往往會根據我國實際的具體情況為背景,主要以現如今的經濟市場的發展格局為依據,這樣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正確性和可靠性。但是國際會計準則往往是根據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作為背景進行內容上的規范,所以他們在背景上有著明顯的區別。

2.國際會計準則與中國會計準則產生差異的原因分析

我國的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原因往往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影響差異的因素有社會政體因素。我國的會計準則往往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色彩,這主要與社會因素所決定。我國會計準則是由政府出面進行制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謹慎性。并且,由于我國的政治體制和法律對會計準則的制定有一定的依托關系,從而更加提升了我國會計準則的威嚴性與強制性。其次影響差異的因素還有經濟發展水平。我國的經濟水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會計準則的制定,而國際會計準則一般都是以發達國家作為參照背景的內容。再者就是準則體系的因素影響,我國的會計準則建立的時間不長,而且還處于探索和發展階段,國際會計準則已經存在很長一段時間,自然更加健全和完善。

三、在國際會計準則背景下中國會計準則的發展建議

對于我國未來的會計準則的發展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立足于我國發展的基本國情,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準則體制。進一步添加具有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的財務會計概念,尤其是加強會計理論體系的基本研究,這樣才能快速地制定出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財務會計內容和概念框架。最好取消掉與會計標準并存的會計制度,這樣的做法可以有效理清二者的關系。就具體情況來說,我國會計準則需要對比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以及國際經濟發展形勢,針對應收賬款、會計信息披露以及資產減值準備等相關的方面做出具體調整,從而以此來適應國際會計準則的統一要求,這樣能夠使我國以進出口業務為主要業務的企業和合資企業的財務會計方面在實際工作中減少一定的國內外交易和溝通的麻煩。比如在對于資產減值準備方面中,國際會計準則對不同資產形式使用的減值標準不同,也僅僅要求了只對本金進行相應的減值處理,減值的對象不包括應收利息;然而在中國會計準則中,我們認為應收利息也存在很多無法收回的因素,因此需要在資產減值準備中列為一項。

其次要主動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內容,正確處理相關的問題。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疏漏,所以要借鑒、參照對比國際會計準則內容,積極主動地學習國際會計準則中關于固定資產處理損益、會計信息披露以及應收賬款確定標準方面中更加人性化和全面化的優點,并虛心吸收和接納。并且還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會計準則制定的工作,逐步擴大自身的發展范圍。然后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背景加以融合。抓住一切發展和進步的機遇,不斷在探索之路上找到可行的方法。與發展中國家協商達成共識,逐步改變我國在世界中的分布格局,我國的會計準則最終的發展目標還要立足于處理國際化的相關問題上。中國未來的發展一定會逐步與世界進行接軌,所以采用國家上通用的原則和規律,逐步縮小與世界的差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實際的中國國情。

最后就是要強化監督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我國的會計準則會與法律有一定的聯系,所以我們要根據法律的嚴謹性去進一步約束會計準則方面的內容,加強監督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最好結合我國實際的國情背景進行考慮。但是在執行的工作中要注意走國際化道路。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時要參考國際化會計準則內容,適度地進行改變,引進一些非官方的準則內容,慢慢適應國際化的發展需求。比如在針對會計監督體系及相關監督機制的建立工作中,中國會計準則中規定我國會計監督需要從三大方面開展,包括企業內部監督、政府審計部門監督以及注冊會計師為主的社會監督,然而該領域的相關規定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稍欠缺一定的人性化和全面化。例如在政府監督的過程中,國際會計準則更加注重對企業不同信息的真實考量,而不是僅從企業財務報表中進行審計;同時,國際會計準則更注重企業與監督機構之間的合作性和統一性,這一點非常值得中國會計準則不斷學習,從而完善中國會計準則針對會計監督和管理工作的深入性。

四、結語

全球一體化經濟的不斷延伸已經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我國的會計準則發展是當前我國會計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而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有著明顯的差異,文章正是針對這些差異進行分析進而得出一定的結論,我們要充分區別和認清它們之間的差異,同時根據這些差異得出更多對自身有利的發展內容。希望在以后發展會計準則內容的過程中,注意借鑒國際化的相關標準,進一步完善和健全我國的會計準則內容。

參考文獻:

[1]陸奇超.國際會計準則改革背景下中國商業銀行的對策[J].中國市場,2014,43:94-95.

[2]王華.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經濟后果:一個理論分析的框架[J].商業會計,2015,01:9-12.

[3]黃震,林彬.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會計目標差異分析[J].新會計,2015,03:19-23.

[4]趙一偉.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及趨同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6:22-23.

[5]胡紹雨.我國所得稅會計準則的變化及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J].經濟論壇,2015,08:89-9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