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下的新計劃經濟

2016-04-27 18:59王慶林
商場現代化 2016年7期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大數據時代

摘 要:供給側改革要求生產從消費一側進行考慮,使生產具有可計劃性。新計劃經濟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指令性經濟,主要是指生產決定于消費,生產具有事先性。大數據最核心的功能就是預測,基于大數據的云計算則為新計劃經濟提供了最重要的一條保障:全面、準確、快速和及時的信息收集、加工、傳達和反饋系統。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新計劃經濟;大數據時代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經濟下行中暴露出來一些突出矛盾和現象,基本上都與供需結構不相適應有關。因此,供給側改革是供給側無法滿足需求側要求的倒逼。應該看到這里的供給側改革,是以需求側為基礎,并不是哪一方更重要,而是強調供需兩側的平衡。

如果從供給和消費的關系來看,傳統計劃經濟的失敗在于只從供給一方考慮問題,忽略了消費一方,人為地將市場和計劃對立起來,生產的產品價格便會偏離價值太遠,導致計劃的滯后性。如今大數據時代,消費者已成為經濟活動的核心。新計劃經濟就是看重了這一點的變化,生產什么、多少、樣式、要求均從消費一側入手,消費者不再是被動接受產品提供。同時,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均衡經濟發展,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這也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資源共同配置的最本質功能。

強大的互聯網技術,讓世界信息、資源共享。大數據和云計算為新的計劃經濟提供了最重要的一條路徑,新自由主義真的到了改變思路的時候了。

一、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可計劃

從李克強經濟學開始,這一屆政府經濟體制改革的思路已經從重需求管理轉向了重供給管理,發展增量和調整存量并舉,平衡需求側擴張與供給側改革之間的關系。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在于需求一側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如今,供給一側的“五大要素”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管理)則成為“三期疊加”的長期驅動要素。需求側管理強調通過社會需求來拉動經濟,供給側管理則強調通過提高生產能力來促進經濟增長,但供給側必須從需求一側入手,就中國當前經濟狀況而言,供給側改革首先解決國人生活和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對中高端產品和質服務的迫切需求與現有的中國傳統制造業中低端產品不匹配之間的矛盾。供給側改革就是消費者需求出發,調整自己的生產目的和標準,解決當前供給需求錯位、產能相對過剩問題。

在傳統的生產方式里,產品是生產者說了算,消費者只需要根據自己需求決定買或者不買。在互聯網+、工業4.0的時代,消費者需要什么,生產者就得生產什么,這是一個逆向生產的過程,整個社會的供應關系被顛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的供銷模式也被顛覆,企業的生產都會按照消費需求進行,未來的每一件產品,在生產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費者是誰,并且知道這件產品的標準是怎么樣的,即生產什么、為誰生產、怎樣生產,都會利用互聯網征集全球潛在客戶對新產品開發的想象性描述,在新產品生產之前就已經清楚。傳統企業會因為互聯網而發生裂變、重構,帶來創新,消費數據會決定工廠生產什么,而不是工廠生產什么、消費決定什么。消費者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消費,而是參與了生產,他么因此也被稱為消費商,參與產品的分紅。大數據和云計算讓從消費需求入手的供給側改革更具可操作性,為中國這一輪消費結構的升級和消費供給的平衡提供了良機。

二、新計劃經濟和傳統計劃經濟

1.新計劃經濟

所謂“新計劃經濟”是指所有的生產都會按照消費需求進行,未來的每一件產品,在生產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費者是誰,并且知道這件產品的標準是怎么樣的。生產商之間比拼的不再是價格,而是誰能最先對接到消費者的需求,并且完成消費者需求的精準程度。以前的許多經濟理論,完全是以生產商和流通商服務為中心,并非消費者??墒切畔r代,這一切都在快速變化。

改革開放之初,人們不敢講市場經濟,現在剛好相反,人們不講計劃,從十一五開始就不叫計劃,改叫“規劃”,人為地把計劃和市場對立起來。認為就是票證經濟,這是對計劃經濟一種惡意的誤導。社會主義社會化的生產就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有計劃地進行生產,私有制則無法宏觀地進行計劃。到底是以市場為主還是計劃為主,主要取決于商品經濟發展的階段。其實建國之初就講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并不是否定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但同時強調計劃的階段性重要。

1930年世界性經濟危機中的蘇聯和2008年經濟危機中的中國,受到影響程度并沒有資本主義國家嚴重,并且調控和恢復能力顯然要高過其他市場經濟國家,重要因素就在于我們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國家整合能力。其實,日本于20世紀40年代學習蘇聯經濟制度,制定了40體制,之后在50年代,日本實行了50體制的計劃經濟模式,完成了經濟騰飛。包括之前的德國、韓國、臺灣和新加坡,無一例外,經濟騰飛過程,計劃都扮演了重要的資源配置手段。新計劃經濟階段,我們實行的是“按按消費計劃、按計劃生產”。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盡管市場是人類經濟社會運行的原始動力,但在新自由主義遭遇挫折后,各個國家計劃因素卻持續增強。

2.對傳統計劃經濟的認識

傳統計劃經濟,是對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事先進行計劃的經濟體制,實行的是“按計劃生產、按計劃消費”,其實質不在于有無規劃,而在于是否實行商品經濟。計劃經濟的實質不是“計劃”,而是“非商品化”,它和市場經濟的區別在于兩者的主體不同,前者是國家(政府),后者是經濟主體。兩者都需要計劃,只是市場經濟的精髓在于計劃分解到了經濟主體,每一個經濟主體根據自己的需要做出計劃,計劃相對簡單和容易,所以精準和易于成功。經濟計劃則剛好相反,準確來說是政府經濟或者國家經濟,計劃集中于政府,所有的資源也集中于政府,計劃過于復雜和龐大,不易成功。所以計劃經濟的實質并非計劃本身,而是掌控和掌控背后的權力集中。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經濟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計劃,有計劃的組織生產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正是這種無計劃導致生產過剩,因此只要整個社會的產品按計劃生產,按計劃分配,自然就不會有過剩。而整個社會按計劃生產就相當于整個社會是一個大企業,也就是把所有小企業都合并成一個大企業。那么,企業合并是什么東西在合并呢?自然是生產資料在合并,而我們所說的資本就是指生產資料。生產資料合并到一起,才能搞計劃經濟,因此馬克思認為應該生產資料公有制下,計劃經濟是資源配置的有效模式。然而不知道為什么,一提到計劃經濟,大家談虎色變。馬上就有人出來說“供給側改革”并非“計劃經濟”,“也沒有所謂的新計劃經濟”,人為地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割裂開來,其實兩者都是資源配置的手段,計劃經濟更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關于社會主義經濟最重要特征之一。為什么我們會妖魔化計劃經濟,就在于曾經計劃經濟在我國執行的并不好,我們模式化蘇聯計劃經濟,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破壞。

三、大數據時代為新計劃經濟提供了技術支持

1.大數據和計劃經濟有高度的契合性

大數據時代的核心就是預測。大數據就是建立在海量數據上的預測,隨著數據的增多,預測系統就能自動搜索到最好的信號和模式。19世紀以來,社會預測都是依靠采樣分析,但抽樣分析是信息缺乏時代和信息流通受限的模擬數據時代產物。大數據的運用讓我們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人為的限制。數字化將將所有的模擬數據轉化為兩個數字0和1的計算機語言,儲存起來容易又高效。過去需要幾年時間完成的數據搜集,現在只要幾天就能完成。過去我們認為數據統計出來和錄入就沒有用了,并沒有好好進行有效管理和云計算處理,沒有挖掘出大數據的價值。其實大數據改變的不只是互聯網,商業、市場和社會的本質。在上世紀,價值已經從實體基建轉變為無形財產,比如品牌和產權。如今,電腦存儲和分析的數據將取代這一切,成為最有價值的公司資產,不遠的將來,數據將和勞動力、土地、資金、管理等傳統生產資料一樣列入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成為人類生產勞動的基礎。

茅于軾先生說,需要有一個上帝來規劃計劃經濟才行,大數據就是這個期待已久的上帝。電商大佬馬云斷言稱,“2030年世界將再次掀起對市場經濟(marketeconomy)和計劃經濟(plannedeconomy)的大論爭”,“雖然在100年前(上世紀30年代)美國主張的市場經濟大勝,蘇聯計劃經濟失敗,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他表示,“2030年計劃經濟將成為更優越的系統?!彼詳祿?,即信息進行了理由說明。馬云稱,“1930年因為人們相信市場中有'看不見的手',所以市場經濟取得了勝利。但是現在我們手中掌握的數據使過去看不見的手得以看見?!彼麑墒占?、分析實時產生的大數據的數據技術十分關注,這可以說是新概念計劃經濟的產生。即可在看清市場的運轉后,計劃性地生產、分配資源。這就是馬云主張“IT時代結束,DT時代即將到來”的理由。

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大數據的進步,卻有可能把人類能夠進行計劃的邊界大大擴張,擴張到足有一個國家那么大。而此處之大,并不只是指宏觀上的規模大,也指在微觀上的細致深入。在傳統計劃經濟里,資源無法實現有效配置是因為國家所有資源都由政府決定,私人不掌握生產資料,于是乎國家可以罔顧私人的實際需要而進行經濟計劃。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路德維?!ゑT·米塞斯主張社會主義在經濟上必然會失敗,因為經濟計算問題注定了政府永遠無法正確的計算復雜萬分的經濟體系。只要缺乏了價格機制,社會主義政府根本無從得知市場需求的情報,而隨之而來的必然是計劃的失敗和經濟的徹底崩潰。但現在,電腦、手機、可穿戴設備,再加上無線互聯網,人類的需求從來沒有如此容易地被匯集、處理,人類的數據處理能力從來如此強大,給政府大范圍運用大數據計劃經濟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

如果說毛時代的計劃經濟由于技術手段和數據統計問題不能有效實施,帶有很大的“人治”色彩和主觀判斷外,那今天的大數據則是實現計劃經濟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即要有全面、準確、快速和及時的信息收集、加工和傳達系統。這是一個可以計劃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類已經擁有了解決所有溫飽問題的能力、建成了抵御可以預知的自然災害的系統,人和物都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做到資源共享、合理配置。在這樣的時代實行計劃經濟、適度生產、適度消費,千載難逢。

2.新計劃經濟的現實困境

短時間內,我國無法實現智能數據來制定國家發展計劃。目前我國智能數據處理的技術還不高,實力不夠,并且為顯示經濟發展,存在數據虛報等虛假的行為。所以在未來的大數據時代,實現國家宏觀計劃經濟是有可能的,但尚需時日。

同時,現階段我們的思想還不是不夠開放,不能從更高的層面來講清楚計劃經濟,對計劃經濟進行一個重新的認識和定位,以至網絡上計劃和市場經濟各執一詞,認識混亂。認為小平同志說,計劃和市場并不是區別社會主義的標志,計劃和市場都只是資源配置的方式就是在強調市場經濟。只要稍稍思考一下,就明白那是當時當地的認識,當前要重新認識兩者的關系。如果大家一味沉浸在對過去的計劃誤解中,妖魔化計劃經濟,想當然地認為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才是最好的。這并不是一個好辦法。

參考文獻:

[1]保羅·克雷·羅伯茨著,楊魯軍,虞虹等譯.供應學派革命:華盛頓決策內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4):204-206.

[2]劉國光.走出計劃與市場爭論的理論誤區[J].新視野,1993(1):6-7.

[3](法)白吉爾.近代中國的現代化周期同國家與社會的關系(184

2-1949)[M].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資料(七).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0:14.

[4]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庫克耶(英)著.盛楊燕,周濤譯.大數據時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7-28.

[5]賈康.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年(8):13-14.

作者簡介:王慶林(1979- ),男,河南安陽人,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猜你喜歡
供給側改革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思考與實踐
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與發展
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知識管理
淺析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房地產去庫存有何妙招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