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收入分配存在問題的思考

2016-04-28 14:24劉卉
企業文化·下旬刊 2016年4期
關鍵詞:居民收入差距分配

劉卉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調整取得積極成效。但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擴大等問題依然存在,我們應當深刻認識到解決收入分配領域問題的緊迫性。本文通過綜述相關代表性的文章,介紹關于居民收入分配問題的當前狀況、影響,分析了當前狀況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貧富分化;原因;對策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與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逐步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僵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調整各種經濟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促進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減貧成就舉世矚目。二是法規制度逐步完善,初次分配有章可循。三是政府再分配調節能力不斷增強,市場機制缺陷得到彌補。但是,收入分配領域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有些還呈現加劇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企業、居民三者分配關系的演變大體可分為向居民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業傾斜(1996年至今)兩個階段。2000~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可支配總收入的比重從65.5%下降到57.5%,下降8個百分點,政府和企業占比則分別提高5.2個和2.8個百分點,勞動者報酬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從51.4%下降到39.7%

(二)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

無論是城鄉之間、城鄉內部,還是行業之間、地區之間,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擴大趨勢,低收入群體增收難度較大。

1.農民收入增幅減緩,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

改革開放初期,農民收入增長較快。但1984年以后,增幅持續減緩,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斷擴大之勢。

由圖1可以看出,近幾年,雖然農民收入在增加,但增幅持續減緩。尤其是最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遠遠低于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二者的收入比值也很大,是1:3.3,并有逐年加劇的趨勢。而上世紀80年代是1:1.8,90年代1:2.5。

考慮到農村居民純收入中相當部分用于生產性投入,而城鎮居民享受住房、醫療、教育等各種財政補貼,因此實際差距更為懸殊。

2.城鎮居民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表現在行業差距擴大

收入最高的行業是金融、保險業,最低是農、林、牧、漁業。

圖2

從圖2而可知最高與最低之比為4.2:1。上世紀80年代,我國行業間工資收入差距基本保持在1.6~1.8倍左右。世界上多數國家在1.5~2倍左右。我國行業收入差距并沒有縮小的趨勢,相比于其它國家和地區更為明顯。

3.東、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差距擴大

從圖3中看出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差距明顯擴大。我國除了城鄉收入差距外,地區收入差距也很明顯,高收入人群集中在東部沿海城市和地區,廣大中西部地區則收入較低。城鎮居民情況大體類似。

(三)收入分配秩序不規范

特別是腐敗和灰色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收入分配差距,社會影響惡劣。中國經濟改革研究會王小魯的一項研究表明,加上隱性收入后,2005年城鎮最高與最低收入10%家庭間的人均收入差距從統計顯示的9倍擴大到31倍。主要是企業家、個體經營者、專業技術人員、醫生、教師、文藝工作者以及部分公職人員存在大量隱性收入。這些收入主要來自公共資金的流失、銀行貸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額外收費、行政許可中的尋租、土地收益流失、壟斷收益等。

二、收入分配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我國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擴大,既包括經濟體制轉軌、發展的階段性等原因的合理因素,也包括對資源享有的初始不平等、行業或部門壟斷、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原因的不合理因素。

(一)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階段的影響

一些國家的發展經驗表明,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收入分配與經濟發展之間會呈現一種倒“U”型曲線關系。近幾年,我國經濟實力和可支配總收入大幅度增加。在政府、企業和居民三大塊的分配關系中,國民收入向政府和企業傾斜是經濟高增長時期的必然結果。

(二)市場競爭機制和效率優先原則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經濟發展初期和經濟起飛的過程中,適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社會積累率和促進生產要素持續地向高效率地區和部門集中。這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城鄉、區域、群體的發展不平衡,固化甚至擴大了居民收入差距

一是當前城鄉二元結構是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也。三是群體收入不均衡。

(四)體制機制不合理,不利于收入分配合理化,甚至起著“逆向調節作用”

一是財稅體制不完善。二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甚至產生逆向調節效應。三是公共服務不均等。四是行業壟斷問題和企業分配機制缺陷依然存在。

三、分配領域問題的影響及完善分配制度的意義

當前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引發社會矛盾的重點問題。無論是從提高經濟效率、增強發展后勁著眼,還是從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和諧發展的角度考慮,都需要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作為重要抓手。

(一)引發社會矛盾

分配不公造成了社會不同群體間收入差距不斷擴大。財富不斷以非正常的方式向少數人集中,少數富人越來越富,大多數窮人越來越窮,貧富二大群體矛盾會日益激化,極引發社會矛盾和動蕩。完善分配制度應提前謀劃,等到收入分配問題造成社會動蕩時再采取措施,為時已晚,且一旦強勢利益集團形成,到時再想改變都很困難。

(二)扭曲社會價值觀

不公的收入分配制度,會造成高收入的取得,不是因為付出了更多的勞動和努力,而是因為擁有或利用了更多的社會資源或分配制度的缺陷所致,長期以往會引導整個社會價值觀的轉變,追求投機取巧、權力尋租,拋棄勞動奉獻、誠實守信,崇尚奢侈,恥笑節儉。目前這一現象在我國已日趨嚴重。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推進市場化改革有利于人們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增進社會公平,同時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率。

(三)推高物價

雖然在中國富人的比例相對較少,但中國人口基數大,其絕對數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他們占有了絕大多數的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他們無節制和奢侈的消費會推高物價,瘋漲的房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富人們大量的閑錢,還會形成過剩的流動性,引發物價波動。

(四)消費外流,抑制內需

我國內需不足,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根本原因是居民消費率偏低、儲蓄率偏高。特別是農村和城鎮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緩慢,制約城鄉市場的開拓和消費需求的擴大,而富人們通過各種非法途徑獲得的收入不敢在國內消費,大量轉移國外消費,抑制了內需。影響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四、改善分配領域存在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總體上看,解決分配領域的問題既是一項緊迫的、現實的任務,又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須從推動多方面改革入手,進行系統的部署和安排,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進入互相促進、良性互動的軌道。

(一)從促進形成合理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出發,對財稅體制進行改革

從收入分配格局的角度看,應通過完善體制機制來解決問題。在三次分配過程中,初次分配要講效率也要兼顧公平;二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建立全面、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三次分配要講社會責任,改善生活、教育和醫療的條件。

1.初次分配

增加勞動收入:按勞取酬,是我們長期堅持的基本原則,但始終未能完全實現。應該形成合理的工資決定和增長機制。另外,通過教育、培訓,增加知識含量。還應加大創業扶持力度,鼓勵創業、致富。

保障合法權益:應切實加強房價調控,深化教育、醫藥改革,緩解工薪階層的生活壓力。加強公民在拆遷、征地等過程中財產權的保護。此外,深化戶籍改革、打破身份壁壘,促進教育、就業公平。

限制不合理收入:一、堅決取締非法收入。堅決堵住土地出讓、礦產開發等漏洞。深入治理商業賄賂,嚴打非法活動。二、開展“小金庫”治理工作,切斷產生灰色收入的渠道。三、要打破壟斷和不公平競爭。

2.二次分配

也稱為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其主要通過稅收與社會保障來實現。

改革稅收:大部分富人靠財產性收入,富人的消費相對其儲蓄是少的,窮人則主要靠工資。故改革稅制應按總收入征稅。首先,加快建立信息數據庫,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申報制度。其次,推動交易電子化,逐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最后,要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和管理。

完善社會保障,縮小三大差距:一、通過創造就業機會等手段讓農村脫貧。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三、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

3.三次分配

有學者把“慈善事業機制”稱為“三次分配”機制。第三次分配是對前兩種分配的補充,對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公平有重要意義。

(二)以縮小城鄉差距為重點,發揮城鎮化的重要支撐作用

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化進程。我們要在推動城鎮化方面不僅要做到公共投入和向“三農”傾斜,加快農村各項保障制度建設,而且要加快探索完善宅基地置換、土地合理流轉的辦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建立進城務工人員的平等就業制度,讓農民工逐步成為穩定的城鎮居民。

(三)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公共服務領域的機會公平問題

主要包括:(1)受教育機會的公平。[1]政府要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要向困難群體傾斜。(2)“讓人口自由流動,打破市場分割,來促進勞動者發展機會的公平?!盵2](3)享受基本醫療服務和社會保障機會的公平。要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盡早實現貧困標準的國際接軌。

(四)加強收入分配監測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調節工作機制

“完善職工工資統計制度,建立全國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盵3]加強大額資金流動的金融監控,逐步減少市場交易過程中現金支付的比例。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企業行為和行政權力,打擊偷稅逃稅行為,堅決取締各種非法收入。還應建立收入分配調節的工作協調機制,統籌中長期規劃安排,綜合制定政策,加強檢查落實。

五、結語

通過文章綜述,對關于我國當前社會收入過大問題文章的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可知我們要遵循增進公平、兼顧效率的原則,重新審視財稅體制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傾向性問題,推進機制改革和制度完善,完善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蘇海南.我國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理論前沿,2009(15).

[2]牛月翰.當前我國收入分配不公平問題的深層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理論先導,2007(02).

[3]林毅夫.收入差距擴大癥結在改革[J].經濟透視,2007(10).

猜你喜歡
居民收入差距分配
新疆城鎮化與農村居民收入實證分析
Crying Foul
遺產的分配
我國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關系及消費習慣轉變
我國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關系及消費習慣轉變
區域經濟效率與公平兼顧
我國金融發展與居民收入差距非線性關系研究
課桌和電腦的差距好大
幻想和現實差距太大了
閱讀理解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