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現實世界”和“人本身”出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

2016-04-29 21:54胡愈志
北極光 2016年2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物質

胡愈志

摘要:高中生哲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也應該是大多數高中生最熟悉的哲學家,然而在“記熟背硬”教材中所教授的“基本原理”的同時,如果我們將馬克思哲學放置在整個西方哲學史中做一考察,便會發現高中教科書所表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有很多值得反思之處。本文意在從“現實世界”和“人本身”兩條線索,從一個高中生的角度探討對于馬克思哲學的理解,同時提出對于教科書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反思。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變革;現實世界;人本身;物質;實踐

“傳統教科書所奉行的哲學解釋框架或解釋模式,主要有以下兩個基本特征:一是‘自然先在論,二是‘客體優先論?!匀幌仍谡撝饕菑氖澜缬^意義上說的,即歸根到底,最終把與人和人的實踐活動相分離的自在自然(或原生自然)作為整個哲學體系莫立的基礎和出發點。在這樣的體系中,當然看不到人和人的活動的基礎性意義,或者至多只是把人及其活動看作白然演化過程中一個無關緊要的環節和微不足道的部分。在這樣的體系中,人的地位不見了,人‘失落了。堅持‘自然先在論的論者有一個邏輯上的僭越,即把‘自然等同于‘物質,把‘物質決定論等同于‘自然決定論?!?/p>

如果我們從西方哲學從近代向現代變革(另一個視角與此不同,認為西方哲學從“近代”向“現代”的變革應該被理解成是從“近現代”向“后現代”的變革,兩種分期不同但是意義大致相同)的角度去理解馬克思的話,我們可以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將古典西方哲學(主要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和近現代西方哲學(笛卡爾引發認識論變革,黑格爾“絕對唯心主義”作為極大成者)的特點概括為對“本原”的追求——追問萬事萬物之所以存在的終極原因,“第一原因”。而且往往使用“實體”的概念去界定這個“本原”,“實體”是作為最終意義上的、永恒的、真正的“存在者”出現的。自從以海德格爾為代表的后現代哲學開始以后,海德格爾敏銳地看出以往的哲學是用“存在者”的概念取代了“存在”的概念而去研究“存在”本身的,從而使得哲學體系中的“存在論”傾向于變成某種“本體論”,在這個意義下的哲學就有變成“科學之科學”的可能性,而這種哲學的特色可能體現為某種“包羅萬象”的哲學理論的提出,黑格爾便是其中一代表。從與之相反的角度,海德格爾不但限制了哲學之可能的理論空間而且提出應該從“狀態”和“活動”人手去理解“存在”的概念。

而實際上,出生于海德格爾之前的馬克思,其“實踐”理論暗暗應和了海德格爾的哲學觀點。馬克思從來不稱自己的思想是某種“哲學”,第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他非常反對純思辨哲學在不深入研究現實情況之前就提出的先驗框架;第二個原因是他從來不認為自己的哲學有像前者一樣“包羅萬象”的特點。他寧愿將白己的思想稱為某種“世界觀”。

從整個哲學史的角度來看,“實踐”的概念對于馬克思而言非常重要,這個概念是馬克思擺脫傳統哲學思維方式并打開(后)現代西方哲學大門的“鑰匙”。當然,這不是在某種“實踐本體論”的意義上言說“實踐”——“實踐”的問題必須和“人本身”聯系起來才有意義和價值。問題在于我們的教材中雖然明確地將“實踐”界定為區分新舊唯物主義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對于“實踐”的概念剖析得并不全面。

從“實踐”的概念本身出發,馬克思批判了兩種觀點:以黑格爾為代表的絕對唯心主義和費爾巴哈的舊唯物主義。這個批判的核心是:前者認為主體觀念帶有先驗性和決定性,后者認為客觀實體具有現實性和基礎性——就像我們上文分析的那楊,在馬克思看來,考慮形而上學的“是”的本體論問題,其實并沒有意義。馬克思的哲學觀的重心是通過“所為”的形式去改造世界和實現對這個世界的創新。這涉及到如何去認識人的心理世界和外在的物理世界的關系,在馬克思這里,它們之間不存在簡單的“誰是誰的決定”的問題,真正核心的問題其實恰恰是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里表明了——心理世界在認識外在客觀物理世界中被慢慢塑造,此為“人的實現了的白然主義”;而物理世界又通過這個過程在心理世界中顯現了它的“本質”,此為“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本主義”。因此,人的塑造和知識的構成都符合某種過程論,它們同時存在于“實踐”這一個過程中,也只有“實踐”的過程中人的本質才被創造和展現出來。

在“實踐”之“過程”中,就人與自然的關系而言,自然提供物質生產的基本材料但是被打上了人的烙印,變成“人化的自然”,而人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本身也得到了自然的塑造;就人與社會的關系而言,社會歷史本身就是人的實踐和勞動的歷史。馬克思不從先驗邏輯出發,不從與人相隔離的自然和社會出發,而是在“實踐”的觀點下,從現實生活本身出發去理解“人”的問題,并且把所有向度都歸結到人本身的活動。從中我們看出,馬克思“實踐”概念最終指向了“人本身”,在馬克思的思想中并不存在“人學空場”。

實踐不但構成了人之為人而區別于動物的“類本質”:“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簡單地通過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變化;而人則通過他們所作出的改變來使白然界為白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終的本質的差別,而造成這一差別的又是勞動?!?/p>

而且正是“實踐”,確定了人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一切歸于實踐過程,任何游離于這個實踐層面的一切對象(異化形式)都必須給予徹底的拋棄?!比魏萎惢疾荒苜栽綄嵺`歷史過程本身。

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領域而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恰恰是壓抑了物質生產過程(實踐過程)白身的意義而只重視商品和貨幣,工人的勞動不以自身為目的,“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在此時是最有效力的。

就馬克思主義的宗教學領域而言,在突破了既有的絕對理論知識的限定后,突破了任何人造的鬼魅和偶像的抽象性和超越性和限定性之后,人的思想才沖破了自己的牢籠,才終于可以去進行真正的創新。這是馬克思竭力批判各種宗教的原因,不管它們是神圣的,還是非神圣的。

就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哲學而言,“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白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白我異化,就成了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于是,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p>

而完成對所有所謂的“權威”的突破以后,我們終于可以有信心地確定我們自己的思維的真理性?!按税墩胬硇浴钡暮诵?,就徹底在于充分彰顯人的精神力量:人們利用自己的思維掌握的知識,去創造新的事物,并推翻阻礙他的事物,在一切意義上體現自己的生命力量并真正成為“人”。此岸的力量的呼喚,實際上就是對人的本質、人性的自由以及對人的生命力量的最大呼喚,以及徹底打破異化的努力。在這個意義上,人的意義和價值被重新確定了。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的思想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體現了人的地位,人的價值,人的能力,并從現實出發使“哲學”成為一種大眾所接受的并為人所運用的一種思想。在目前國家的各項改革措施中,國企改革、養老雙軌制、基本服務設施均等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體現出國家對于民生的關注程度在提高。作為青年,我們更應該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肩負社會責任,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物質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